北洋政府時期,中國鐵路發展是十分迅速的?
清朝的滅亡,以一場保路運動為標誌。
北洋政府的新生,卻以鐵路的迅猛發展為標誌。
曾有一本1937年出版的圖書,對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鐵路成效作了一番總結:
“我國國有鐵路最近十年中......平均每年有盈餘4333萬元。按著年抽盈餘二分之一攤還債務,則大約五六十年後,必可將各項債務還清。”
僅僅是鐵路盈餘的一半,便可將中國外債一掃而空。如此言語,卻能作為證明北洋政府時期的鐵路建設成效的側證。
根據我國近代著名學者關賡麟的《交通史路政編敘略》,北洋政府的鐵路盈餘,在1912年為1464萬元,此後一直增長到1925年的5163萬元。
以線性擬合的方式,可以得出,北洋政府在區間[1912,1925]之間的鐵路盈餘計算公式為。
其中, 為盈餘量, 為年份排名,第一年記為0,第二年記為1。
根據這個公式,可最終計算得出,北洋政府自1912年至1925年的13年間,鐵路總盈餘為41184萬元。
而南京國民政府的鐵路十年盈餘,以4333乘以10計算,為43330萬元。
可以看出,兩者是相差不多的。
這麼看,如果南京國民政府的鐵路盈餘二分之一能一掃中國外債,那麼北洋政府也可以。
此處姑且不論北洋政府對鐵路破壞性的使用能否持續五六十年,那到底是什麼樣的鐵路成績,能使得北洋政府能間接獲得後人如此評價呢?
首先看看自晚清至南京國民政府時期,中國的外債總額。
自晚清時期開始,中國便大量與外國借款公司簽訂借款合同。
其中,晚清時期借款總額為5.62億元,北洋政府時期借款總額為9.74億元,南京國民政府時期借款總額為13.10億元。
2000萬乘以50,確實有10億的規模,可見當時那份出版物並非空談。
可按道理而言,北洋政府在鐵路建設上所能利用的資源,是比晚清以及南京國民政府都要更少的。
晚清時期,中國雖然落後,但在借款問題上,卻一向受到良好的待遇。借款100,簽訂借款合同後,清政府賬上便會一分不少地“+100”。
但在北洋政府時期,情況卻有所不同。
當時的中國軍閥割據,處於尚未完全統一的狀態,這給北洋政府的借款帶來了困難。
使得經常是,借款合同上寫明借款100,以某某物為抵押或交換物,結果卻是抵押及交換物被外國借款公司照單全收,實際到賬金額卻遠遠小於100,甚至小於50。
其中的具體原由在此不做探究。僅以此為背景,結合其他資料進行對比,則可以看出北洋政府時期鐵路業的興盛,是真而非做戲。
以工人數量看,1913年,中國國有鐵路工人總數為5.73萬人。約10年後,1924年時,中國國有鐵路工人總數翻了約3倍,為15.33萬人。
工人的數量象徵著鐵路運輸所需的勞動力數量,能證明當時的鐵路業迅速發展。
同時,1924年是北洋政府時期鐵路運力的最高點。在這一年,北洋政府的鐵路車輛擁有數達到史上最高,為機車1146輛,客車1789輛,貨車16813輛。
這個數量,與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相比,也是不相上下的。需要等到新中國建立後,中國鐵路的車輛數才會超越這個檔次。
車輛的擁有量最能反映對鐵路的實際需要,也最能反映出鐵路的真實運力。
從以上這些邊邊角角的細節可以看出,迅猛發展的北洋政府鐵路業,似乎真的在一段時間內使社會增加了一份生機。
至少,它大量增加了工作崗位,大大增加了中國的對外貿易量。
南京國民政府,作為後來者,卻並未在鐵路業超過北洋政府?
作為近代中國緊鄰著的兩個時期,北洋政府時期自然被時不時拿出來和南京國民政府時期作比較。
北洋政府,嚴格意義上是袁世凱復闢失敗的產物,是資本主義政府的半成品。南京國民政府卻不一樣。與被軍閥操弄的北洋政府相比,國民黨對地方軍閥具有相當程度的威懾力。
因此從政府力量上看,南京國民政府明顯更勝一籌,可在鐵路業卻未必如此。
在南京國民政府時期,中國鐵路業會迎來兩次高峰時期。第一次高峰時期是1931年至1938年,其中的高峰點是1936年。
1936年,南京國民政府鐵路業的車輛擁有量為:機車1243輛,客車2047輛,貨車15482輛。
與1924年的北洋政府相比,機車數量多了97輛,客車數量多了258輛,貨車數量卻少了1331輛!(以上全為鐵路車輛)
1926年,中國處在大革命階段,北伐戰爭的開啟使得中國重新陷入戰火。
戰火的燃燒,理所當然會使得中國鐵路業的發展陷入停滯。
但事實果真如此嗎?
大革命給中國鐵路帶來的影響,在1927年便被逐漸修復。
1927年,(中國鐵路)機車為807輛,客車1355輛,貨車11664輛。
而1927年,距離1936年,還有約10年時間(名義上為9年)。
同樣是約10年時間,北洋政府在實現鐵路工人數量翻三倍的同時,還可以實現鐵路所有車輛種類數量翻倍,這顯然是南京國民政府難以企及的。
1912年,(中國鐵路)機車600輛,客車1067輛,貨車8335輛。
與1912到1927年飛速發展的10餘年比起來,1927-1936年間,中國鐵路業更像是在修復,而不是發展自身。
南京國民政府的借款,卻比北洋政府時期多了將近三分之一。
大量借款的湧入,卻並未使得中國鐵路業更進一步發展。
在朱從兵的文章中,不管是從政府運輸欠款佔營業進款的比重、應還外債佔營業進款的比重,還是從鐵路運輸成本、鐵路利潤率看,北洋政府的鐵路效益都要優於南京國民政府時期。
不過,文章的最後,作者卻還留了一個伏筆。
那就是,北洋政府對鐵路的掠奪性與破壞性使用,在南京國民政府時期才顯現出端倪。
這,會不會是南京國民政府時期中國鐵路業並未再大步向前的重要原因?
參考文獻:
[1]朱從兵. 北洋政府時期中國鐵路之數量分析[J]. 2021(2015-11):76-82.
[2]羅紅希. 試論北洋政府的交通運輸政策與對外貿易[J]. 理論觀察, 20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