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把刀,到底在什麼時候最為鋒利呢?
當這把刀明晃晃地出現在你的身邊時,那你就會保持一定的警惕之心。這個時候,哪怕它再鋒利,對你的傷害也是最小的。
相反,當這把刀悄悄地靠近你,而你依舊糊里糊塗,未曾察覺的時候,那它就會對你造成極大的傷害,無論它鋒不鋒利。
越是你所忽略的事兒,越會害慘你。越是你所信任的人,越會對你做出不軌的行為。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人性當中有這麼一個劣根,那就是喜歡找“親近”的人下手。“就近傷人”的原則,永遠存留在人性當中。
在你看來,到底是外人容易傷害你呢,還是親人容易傷害你呢?
對於外人,我們經常保持著極大的警惕之心,不會對他們有太多的信任感。對於親人,我們的警惕之心趨向於零,這就讓人有了可乘之機。
相信很多人會說,親人之間又怎麼會“互相傷害”呢?不是說“血溶於水”嗎?
其實,這世上並沒有什麼絕對的感情。正因為人性特別善變,所以一切都變得愈發不可測。害慘你的,永遠是你的親人,原因有三。
02
原因一:親人之間的親密感,滋生了人心的惡念。
在你看來,到底是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呢?
其實,人既有善意的一面,也有惡意的一面。一念善良天使,一念黑暗惡魔。善惡,通常會隨時發生改變。
一個人之所以會產生出“惡意”,往往跟這兩點有關。
首先,有人得罪了他,那他就會滋生出報復的心理。就是這樣的心理,讓他放大了惡意的一面,壓縮了善良的一面。
其次,一旦他處於和諧美滿的環境,那不甘於生活安好的他就會做出奸惡之事兒,以求更好地謀求自己的利益,或者攪亂本就美滿的生活。
如果是第一點,相信我們能夠理解。可如果是第二點,我們就不懂了,為何有人會那麼居心不良,非要破壞安穩美好的生活呢?
就拿一個家庭來說,家人之間特別親密,整體的氛圍也特別好。可是,有些人就是想在順暢的生活中製造一些“曲折”的情況。如此,人性之惡就出現了。
我們常說的“沒事找事”就是指這類人。他們只會在親人身上動小心思,活成了“窩裡鬥,外面慫”的模樣。
04
原因二:親人之間往往存在著“見不得人好”的情況。
你認為,這世上有人希望你過得好嗎?只有兩類人希望你過得好,一類人是你的父母,另一類人就是你自己。
哪怕是你的愛人,也不見得希望你過得好。哪怕是你的孩子,也不見得希望你活得開心。因為人性,往往沒有我們想象得那麼簡單。
跟你有著一定血緣關係的親戚,他們經常打電話給你,不是噓寒問暖,就是詢問你過得怎樣,滿是一副“關懷備至”的模樣。
不過,他們真的希望你過得好嗎?
知乎上有句話說得好,親戚打電話給你,問你過得怎樣,就是為了證明你過得比他們差多了。
一旦你過得不好,他們就會落井下石,牆倒眾人推。一旦你過得好,那他們就會對你產生“羨慕嫉妒恨”的心態,在你的背後算計你。
見不得人好的源頭,就是“就近原則”和“攀比心理”的有效結合。親人之間相互攀比,相互就近傷害。如此,“窩裡鬥”的情況就出現了。
這,並不是世道變壞的問題,而是人性人心的本質,永遠無法改變。
03
原因三:為了“利益”而欺軟怕硬,這是人性的悲哀。
我們不妨思考這麼一個問題,為何人們不找外人下手,非要找親人下手呢?
有些推銷保險的,看到外人不好騙,就專門回到家去騙親戚朋友;有些到處借錢的,發現外人不好忽悠,就選擇忽悠鄰里鄉親。
可以說,“欺軟怕硬”這四個字,不論放在哪個時代都是永恆不變的真理。在人性當中,人們只會懼怕“未知”的人與事兒,而會輕視“已知”的一切。
對於“未知”的外人,你就算借給他十個膽子,他也未必敢做出什麼不當的事兒。
相反,對於“已知”的親人,就算你啥都不說,沒有得罪過他,最後他也會算計到你身上。
在他們看來,傷害了親人,至少親人會選擇原諒,而且不會對自己造成什麼影響。傷害了外人,也許下一刻就得承受被人“報復”的風險。
所以說,為了某些“利益”,也許你的某些親朋好友就會對你產生不良的心思。這個時候,你就得隨機應變,好好地保護自己了。
做人,千萬不能對身外的人與事兒掉以輕心。尤其是親人,也要有一定的防備之心。這,並非是無情,而是一種“自保”。
所謂“防人之心不可無,害人之心不可有”就是這個道理。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