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一代宗師》裡宮二小姐說過:“習武之人有三個階段: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其實何止習武之人要經歷這三重境界,我們每個人的人生大概都是如此。
佛說,眾生皆苦。在這紛雜的塵世裡,我們總會有迷茫,總會有困頓,這時候又該怎麼辦呢?
古人云:四十不惑。我覺得是有道理的。半生不長,卻也經歷了許多,我們慢慢地有了自己的判斷力
見自己,就是要自知自省。
大道至簡,要認清本心,選擇好自己以後的路。迷茫正是因為看不見自己,每日隨波逐流,像是無根浮萍,沒有目標,沒有希望,才會陷入困頓的死迴圈。
看見自己,瞭解了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就有了前進的方向。比如寫頭條,前期我根本就不知道要寫什麼,東一榔頭,西一棒槌,寫出來的東西自己都覺得假,索性都刪掉。後來我給自己的定位就是以中年人的眼光看世界,寫普通人的喜怒哀樂。因為我是,所以我知。我寫的故事,我聽過,我見過,我感同身受過,這樣才能寫得出來。
見天地,就是要悲喜從容
一個人如果只懂得見自己,便會陷入以自我為中心的誤區當中,光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其他,時間長了便會作繭自縛,徒增煩惱。
曾經有一段時間,家庭工作都很不順心,我越想越委屈,為什麼付出那麼多卻沒有得到認可和回報?為什麼?我這個人本就不善表達,也不想跟祥林嫂似的,隨便抓個人就訴苦。只能任由自己每天陷在這種負能量中,很是沉淪抑鬱了一陣子。頭髮一把一把地掉,身體各處都亮起了紅燈。後來是透過強迫自己看書,跑步,爬山,才慢慢地靜下心來。那時,雖然還達不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但也開始意識到自己的世界太小,外面的世界更精彩。
從見自己到見天地,是往上攀登,是要把自己的小我境界昇華到天地的大我境界中去。
見天地之後,就明白了自己的渺小,也就生出一份豁達。要把自己看成水,不斷讓自己上漲,面對困苦時,運用智慧,默默成長。水漲到一定程度,自然就漫過了這份困苦。
見眾生,就是要豁達謙和
生命的程序是一種修行,在見自己和見天地之後,見眾生就是一種豁達的覺悟。
見眾生,就會對世人報之以體諒與悲憫,對世道人倫多一分看破與接納。
從見天地到見眾生是內斂鋒芒的一個階段。當一個人見過遠山滄海,眼前的苟且就變得微不足道了。這個時候的人是謙和、淡然而又深邃的。
因為早已沉澱了個人悲喜,獲得了內心的從容。當一個人閱盡千帆,洞明世事,明白了眾生之苦,內心自然生出一種慈悲與仁厚——寬容。
有了寬容,對於別人的傷害與過錯,也就沒有那麼多的憤怒和嗔責了。
人到中年,要學會做減法,學會放下,才能在未來的人生路上走得更輕鬆,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