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套人民幣是中國人民銀行於1962年4月15日開始發行的。與第二套人民幣比價相等,並在市場上與之混合流通。這套人民幣與第二套人民幣相比,取消了3元紙幣,增加了1角、2角、5角和1元四種金屬幣。紙幣中“中國人民銀行”六字是由馬文蔚先生所書寫。票面上兩方印章分別為“行長之章”和“副行長章”。紙幣背面印有用漢語拼音、蒙古文、維吾爾文、藏文、壯文書寫的“中國人民銀行”字樣。第三套人民幣1962年4月20日發行棗紅色1角紙幣起,到2000年7月1日停止流通,前後歷時38年。
縱觀已發行的幾套人民幣,除第一套人民幣沒有角幣外,其餘有角幣的幾套,也只有第三套人民幣的壹角券出現了多版別的現象,對於出現1962年壹角券的兩種版別的原因是眾所周知的,那就是1962年版背綠壹角券背面顏色與貳角券相近容易混淆。
1962年1月10日發行後,經過近兩年時間的流通,群眾反應強烈,因而於1967年12月15日人民銀行又發行背面顏色為醬紫、桔黃色的壹角券(與背綠壹角券正面圖案顏色相同)。那麼1960年版棗紅色壹角券自1962年4月20日發行後僅3年多時間 就又發行了1962年版壹角券,其正面圖案均為“教育與生產勞 動相結合”的原因就很少有人知曉了。據筆者所知,一是1960 年棗紅色壹角券是我國獨立自主生產出的首批貨幣,其著色的穩定性上稍差,遇酸鹼或水浸後易褪色,這是其一;其二,如果你將1960年版壹角與1962年版壹角券放在一起,不難發現同是“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圖案,但是人們走的方向卻有左右之分。1960年版壹角券人方向是“右”。這在當時的政治環境中似乎是很不妥的,有右傾的嫌疑,因而隨後就出現了1962年版壹角券正面的“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圖景人群走的 方向就完全改變了方向———向“左”了。
此外,第三套人民幣中的壹角券不但有國家官方正式公佈認可的三種版別,因該套人民幣因“文化大革命”十年動亂等 因素,成為新中國貨幣中流通時間最長一套貨幣,在流通的37 年中,因印製廠家不同,印製技術和方法有一定的差異。
第三套人民幣是中國人民銀行於1962年4月15日開始發行的。與第二套人民幣比價相等,並在市場上與之混合流通, 採取的紙張也有一些區別(有的鈔帶了水印,有的卻沒有)等種種原因,這三種版別的壹角券還有若干種衍生品種,在收藏中逐漸被人們收集整理出來,有的得到廣大收藏者的認可,如膠版印刷和單面凹版印刷以及用水印紙和不用水印紙印製的就是 其中最好的例子。不僅如此,其市場價格也有較大的差異,就以1962年版壹角券(非背綠版)使用水印紙印製的與未用水印紙印製的價格就有近十倍的差距。有水印的要遠遠高於無水印的。甚至因印製的號碼顏色不同,其市場價格也略有差異,紅號碼的要高於藍號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