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農曆六月初二, 是仫佬族人民的傳統吃蟲節。每到這一天, 仫佬族各家的餐桌上,都要備下幾碟別具風味的佳餚油炸蝗蟲、醃酸螞蚱、甜炒蝶蛹, 還有蚜米泥鰍等等。全家人圍住餐桌, 真是垂涎欲滴, 單等家長一聲令下:“吃!” 隨即, 全家人齊動筷, 一會兒, 這些蟲兒便統統下肚了。相傳古時候, 仫佬山鄉蟲災連年, 鋪天蓋地的各種蟲兒蜂擁而來, 眼看一茬茬綠油油的莊稼, 頃刻之間便被吃得一點不剩, 鄉親們的心中都疼得流出了血。沒有收成, 人們生活可就苦啦, 甚至連草根樹皮都吃不上了。
人們面對蟲災真是又恨又怕, 可是又無能為力。最後, 山寨的老人們經過計議, 決定懸重賞請治蟲的能人。誰若能除掉蟲害, 賞給肥豬三頭。
紅榜一貼出, 首先是公雞前來揭榜。公雞信心十足地來到田裡, 誰想還沒有吃下幾隻蟲,便被露水打溼了羽毛, 凍得渾身直抖, 就紅著臉敗下陣來了。隨後, 鴨子又來揭紅榜, 可是,鴨子是水裡的動物, 它在水田裡遊, 害蟲在禾苗上飛, 它儘管把脖子伸得長長的, 卻也抓不住幾隻蟲。它也沒有辦法了。最後, 又有一位道士來揭榜。道士坐上法壇, 做起法來, 但害蟲根本不聽道士的那一套, 道士更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眼看著一年的收成又要被害蟲吃掉了, 人們心急如焚。但說來也巧, 這一天卻有一個名叫甲孃的窮苦婦女帶著孩子回孃家探親。由於家窮, 再加上幾年的蟲災, 使她實在拿不出丁點兒東西送給父母了。此時走在路上, 她心中難過極了。她一邊走一邊想, 在路上能撿點什麼東西送給父母作禮物呢? 當她快走到父母家時, 竟愁得邁不動腳步了, 就坐在田埂上休息。
幾個孩子看到媽媽不走了, 便到田地裡去捉蟲玩, 不一會兒就捉了幾大包。甲娘見了, 心裡突然閃出了一個念頭: 就用這幾包蟲作為送給父母的禮物吧!
於是, 甲娘領著孩子, 帶著幾包蟲來到了父母家。她拿出這些蟲, 放到鍋裡便炒了起來。隨著噼噼啪啪的響聲, 一陣陣的香味也飄了出來。全家人因為實在沒有什麼可吃了, 於是便圍坐在一起吃炒蟲。這炒熟的蟲吃在口中竟是格外的清香可口, 而且還很有營養。甲孃家吃蟲的事, 一下子傳開了。左鄰右舍聽說後, 大家都到田裡捉蟲來吃。一家傳十家, 十家傳百家, 人們都爭先恐後地到田地裡捉蟲來炒著吃,炸著吃。這樣, 人們不但有了可下鍋的東西,而且使害蟲大大減少, 這一年莊稼還獲得了大豐收。寨裡於是獎給甲娘三口大肥豬, 但甲娘謝絕不受, 她把豬殺了用來回敬鄉親們。後來甲娘去世了, 人們便在田間修了一座廟, 以作紀念, 這座廟人們稱為“吃蟲廟”。甲娘回孃家的這一天, 正是農曆六月初二,於是又把這個日子定為“吃蟲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