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刊發了一篇評論文章,指出阿富汗塔利班的迴歸對印度而言是一個明顯的戰略挫折,加劇了印度面臨的陸地威脅。這裡說的陸地威脅,主要指的是克什米爾地區。在塔利班第一次當權期間,塔利班在克什米爾問題上是站在巴基斯坦一方的,這也是為什麼巴基斯坦在20年前承認塔利班的主要原因之一。
美國入侵阿富汗之後,印度立馬跟進,開始在阿富汗進行投資,跟美國一道扶持傀儡政府。印度主要目的就是反制巴基斯坦,把塔利班消滅之後,印度就成了阿富汗的盟友,巴基斯坦由於支援塔利班,則成為了局外人。同時,印度還能在中亞地區擴大其影響力。
印度對西方入侵阿富汗一事,表現得極為熱衷,當時很多美國陣營的國家都是這樣,非常積極地出兵配合美國,認為去阿富汗就是分蛋糕,美國沒有要求就會主動請戰。印度也是其中之一,在投資的同時,印度也派出了一支作戰部隊,雖然存在感不高,但確確實實向阿富汗戰場出兵了。
印度可謂是雙管齊下,經濟上大力援助阿富汗傀儡政府,軍事上跟美國聯軍協同作戰。當時的阿富汗局勢,對於印度來說,可謂是一片光明,甚至可能已經想好了怎麼跟阿富汗傀儡政府一起對巴基斯坦,怎麼在克什米爾問題上做文章等。
然而,阿富汗戰爭開打幾年之後就不對勁了,塔利班彷彿無窮無盡一樣。聯軍本以為控制了坎大哈,塔利班就成不了氣候了,結果塔利班在聯軍的攻勢下,來一個“散是滿天星”,在阿富汗的各個地區都有了據點,變得更加神出鬼沒。這個時候已經不對勁了,很多北約小國連派兵都不願意派了,很多美國盟友都想著只出錢不出人。
可惜印度並沒有察覺到這些,仍在阿富汗繼續投資,並且執意跟塔利班過不去。後來美國也玩不轉了,趕緊把本拉登殺掉,隨後就迎來了塔利班的反撲,搞得美國不僅沒撤軍,反而又增了一波兵,徹底陷在了阿富汗。如果印度在這個時候抽身,現在還能有一些迴旋餘地,結果印度偏偏著了美國的道,認為阿富汗整體穩定,美國已經掌握了局面。
就這樣,印度糊里糊塗地繼續加大跟加尼政府的合作,直到加尼跑了,印度才意識到自己20年的投入全部打了水漂。蘇聯入侵阿富汗之時,印度不惜得罪美英也要支援蘇聯,足以看出印度對阿富汗多麼感興趣。然而,接連兩次站錯隊,印度想在阿富汗有一席之地的願望恐怕短期內很難實現了。
現在印度國內普遍心態失衡,對美國意見非常大,一名印度知名記者諷刺拜登是“披著羊皮的羊”,這句話的意思是,形容一個人本來就很軟弱,實際表現就跟人們的印象一樣。此外,印度人還抱怨中國成為了大贏家。西方媒體也很愛這麼炒作,它們眼中只有利益,卻始終不明白仁者無敵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