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魚擱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6種說法:
1、地形論
荷蘭學者範、希·杜多克認為,鯨擱淺可能與海岸地形氣象條件有關,因為它們多發生在坡度平緩的海岸。當鯨向這裡發射超聲波訊號時,其回聲訊號會失真,使它根本探測不出深水的位置,從而導致迷途。可是近年來研究證明,坡度平緩的海岸並不引起回聲訊號的混亂。擱淺的鯨群多發生在坡度平緩的海岸處是事實,這是因為在其他地形如海峽或懸崖峭壁等處不可能擱淺。因此地形的影響缺乏說服力。
2、失常論
有人認為鯨群可能受到意外的刺激而倉惶出逃,或為了躲避捕食者的追擊或人的騷擾而有意登陸擱淺的。
3、嚮導論
有些人認為有些鯨喜歡群聚,群中常有某個成員充當領導,整個群往往隨其一起游泳,一起覓食,也一起逃跑。當“頭頭”因病或遇害而上岸擱淺時,整群鯨也就隨之同歸於盡。
4、返祖論
一般都承認鯨是由陸生祖先演變而來的,而在其由陸生到完全水生的漫長曆史演變過程中,它們的祖先一定出現過許多中間型別,即水陸兩棲生活。當它們在水裡遇到不利情況時,就逃上陸地,尋找安全之處躲避風險,久而久之便形成鯨的一種習性。故有人提出一種假說,認為鯨擱淺是遵循其祖先所確立的道路所致。
5、病因論
現在越來越多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病因上。鯨之所以離水上岸,主要是由於病魔纏身,身體虛弱不堪,無力駕馭風浪,隨波逐流被海水推上海岸,或是有意爬上海岸尋求喘息之機。因為在這裡它不必每喘一口氣都要掙扎著浮出水面。
6、攝食論
有人認為鯨的近岸攝食習性對其擱淺有一定的影響。當魚和烏賊徊遊近岸或產卵生殖時,鯨群也跟蹤而來。由於嘴饞貪吃,戀食忘返,造成退潮後擱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