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索尼A1釋出已經有段時間了。當時也發過一篇自己觀點的文章,裡面提到了佳能的對比機R3。如今,R3也已經開售了,不知道多少人已經拿到了這個佳能的皇冠機。那麼現在再來看看索尼和佳能兩家的當家霸主之間的區別,可能會有更多人比較關注吧。這裡還是繼續翻譯英國那位老兄的文章,畢竟他是真的很擅長做這些事情。至於結論,還是那句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誰也別diss誰,誰也別自我陶醉,最後做判斷還是使用者自己。廢話不多說了,直接看文吧。
佳能 EOS R3 與索尼 A1 – 10 個主要區別
發表於 2021 年 9 月 18 日 作者:MATHIEU
最後更新: 2021 年 10 月 29 日
佳能 Eos R3 是該公司生產的最先進的無反相機(注:佳能的叫法,索尼稱微單),事實上,它也是佳能製造的最先進的數碼相機。它具有全新的感測器、卓越的速度能力、獨特的取景器和令人印象深刻的影片規格。它的一些功能,例如堆疊式感測器,並不是全新的,因為索尼自 2017 年第一款 A9 問世以來一直在使用這項技術。
2021 年,索尼對其旗艦機型進行了重大升級,推出了新的相機和細分市場 A1,其中包含令人印象深刻的照片和影片功能。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比較了佳能製造的最先進的相機和索尼製造的最先進的相機。
1. 尺寸
佳能在旗艦相機方面採取了慣用的方法,即像 1D X DSLR 系列一樣大機身,整合電池/垂直握把。R3 明顯更大更重,但如果您將可選的電池手柄連線到 A1,則尺寸和重量更接近。
- R3 : 150 x 142.6 x 87.2mm, 1015kg
- A1:128.9 x 96.9 x 80.8 毫米,737 克
- A1 + VG-C4EM:128.9 x 148.5 x 80.8mm,1027g
在物理控制方面,R3 提供了更多功能。前面有兩個額外的自定義按鈕,一個靜止/影片模式開關,後面有一個智慧控制器,頂部有一個小顯示器,可以即時檢查設定。智慧控制器是一個微型觸控板,是傳統 AF 操縱桿(也存在)的替代品。
A1 有各種控制元件,包括後部的操縱桿,您會在頂部找到驅動/對焦模式和曝光補償撥盤。
兩款相機均採用防風雨密封設計,採用堅固的鎂合金底盤。
2. 感測器
兩款相機均採用堆疊式設計的全畫幅感測器,與傳統 CMOS 感測器相比,這兩個品牌都具有更快的讀取和處理速度。A1 還附加了一個 DRAM 記憶體可以進一步提高速度。這項技術突破了自動對焦和電子快門的界限(更多詳細資訊在以下章節中)。
A1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索尼設法以 50.1MP 高解析度製造了這種感測器。這是該公司繼 A9 和 A9 II 中的 24.2MP 晶片之後的第二代堆疊感測器。
對於佳能,堆疊感測器是第一個,該公司以 24.1MP 構建它。兩個感測器也都是背照式 (BSI),可以更好地收集光線。
至於 ISO 範圍,較低的百萬畫素數允許佳能型號具有更廣泛的範圍。
ISO |
R3 |
A1 |
照片(正常) |
100-102,400 |
100-32,000 |
照片(擴充套件) |
50-204,800 |
50-102,400 |
影片(正常) |
100-25600 |
100-32,000 |
影片(擴充套件) |
100-102,400 |
—— |
3. 自動對焦
R3採用佳能最新一代自動對焦,雙畫素CMOS AF II,1053個區域,每秒60次計算的處理速度和0.03s的快速鎖定速度。
A1 更令人印象深刻,其計算速度更快,每秒 120 次。它使用 759 個相位檢測點和 425 個對比度檢測點。
這兩款相機都採用具有深度學習功能的高階演算法來識別各種主題。它們都可以對焦於人或動物的眼睛,但在 A1 上,您無法在影片模式下啟用動物眼部自動對焦。R3還可以跟蹤汽車和腳踏車,並自動對焦於駕駛員的頭盔。
R3 在低光條件下具有更好的靈敏度:-7.5Ev 和 f/1.2 光圈,相當於 f/2 時的 -6Ev。使用 F2 鏡頭,A1 降至 -4Ev。
4. 速度
兩臺相機都可以使用機械快門以最大 1/8000 秒的速度進行拍攝。切換到電子快門,R3 可以提供令人驚歎的 1/64,000 秒,而 A1 則慢一檔,為 1/32,000 秒。
更重要的是,這是僅有的兩款在使用電子快門時能夠以合理的速度與閃光燈同步的相機。A1 可以達到 1/200 秒,而 R3 稍慢,為 1/180 秒。
兩家公司都聲稱使用電子快門時不會失真(捲簾快門)(索尼稱之為抗失真快門)。
請注意,A1 擁有世界上最快的機械快門閃光同步,為 1/400 秒,在 APS-C 模式下甚至更快,達到 1/500 秒。R3 使用機械快門可以達到 1/200 秒,使用電子前簾快門是 1/250 秒。
連拍速度方面,兩款相機均採用電子快門,最高可拍攝30fps,同時保持AE和AF跟蹤,實時取景,無黑屏。使用機械快門,R3 的速度要快一些(12fps 對索尼的 10fps)。
至於緩衝儲存器,以下是官方評級:
速度 |
R3 |
A1 |
30fps |
540 JPG L 150 RAW |
165 JPG F 155 RAW* |
12fps |
1000 或更高 (RAW 或 JPG) |
—— |
10fps |
—— |
n.a. |
*壓縮RAW
A1 的一個有趣功能是高頻閃爍功能,您可以微調快門速度以匹配人造光的準確閃爍頻率(從 1/50 秒到 1/8064.5 秒)。這使您可以在 LED 燈下工作或在背景是 LED 標牌時消除條帶現象。
5. 穩定
兩款相機均具有 5 軸影象穩定功能。R3 具有更高的 8 檔補償等級,但請記住,根據特定鏡頭,該等級可以降至 7 或 6Ev。
A1 的等級較低,為 5.5 檔。兩款相機都可以單獨使用 IBIS(機身自帶防抖功能),也可以將其與鏡頭上的光學穩定功能結合使用。
IBIS 也適用於影片,您可以新增數字穩定功能以增強效能,儘管這會導致您的視野縮小。佳能稱之為數字 IS(Digital IS),索尼稱之為主動模式(Active mode)。
索尼在影片模式下的另一個選擇是禁用穩定功能,並使用 Sony Catalyst 軟體穩定鏡頭,該軟體使用來自 A1 陀螺儀感測器的資料以獲得更流暢、更準確的結果。
最後但並非最不重要的一點是,A1 利用其 IBIS 機制實現了另一個稱為 Pixel Shift Multi Shooting 的功能。它可以拍攝 16 張全解析度影象並將它們合成以提供 199MP 檔案。相機需要安裝在三腳架上,並且場景中不應該有移動的物件以便獲得最佳效果。這些檔案在後期需要使用 Sony Imaging Edge 軟體進行合併。
6. 影片
這兩個相機也提供出色的影片功能。A1 有 8K 影片,而 R3 提供 6K 和 12 位 RAW(內部)。以下是所有不同解析度、幀速率和檔案格式的概述。
格式 |
R3 |
A1 |
8K 30p |
—— |
10 位 4:2:0 400Mbps (H.265) |
6K 60p |
12 位 RAW 2600Mbps |
—— |
6K 30p |
12 位 RAW 2000Mbps |
—— |
4K 120p |
10 位 4:2:2 1880 Mbps (ALL-I) |
10 位 4:2:0 200Mbps (H.265) |
4K 60p |
10 位 4:2:2 1000 Mbps (ALL-I) |
10 位 4:2:2 600Mbps (ALL-I) |
4K 30p |
10 位 4:2:2 470 Mbps (ALL-I) |
10 位 4:2:2 300Mbps (ALL-I) |
全高畫質 120p |
10 位 4:2:2 470 Mbps (ALL-I) |
10 位 4:2:0 100Mbps (H.265) |
全高畫質 60p |
10 位 4:2:2 230 Mbps (ALL-I) |
10 位 4:2:2 222Mbps (ALL-I) |
A1 以全畫素形式記錄 8K,無感測器裁剪(8.6K 取樣)。在 120p 的 4K 中,有 10% 的裁剪和跳幀。在 60p 及以下,您可以進行取樣,但您需要在 APS-C 模式下工作。
R3 在 6K 和 4K(包括 6K RAW)中使用取樣和無感測器裁剪進行記錄。
兩款相機均提供高階影片配置檔案,例如 Log 和 HDR,並提供用於音訊連線的輸入和輸出(3.5 毫米插孔)。它們可以透過 HDMI 埠輸出 16 位 RAW。
在官方給出的資料上,A1 沒有連續錄製時長的限制,但索尼在手冊中提到,A1可以在8K 和 4K 60p 大約 30 分鐘的錄製後可能發生過熱現象。
而R3 相對而言表現更好一些(考慮到更大的機身,這是有道理的)。沒有 30 分鐘的上限, Camera Labs 的Gordon Laing曾經不間斷地完成了 6 小時的 4K 30p(相機由他的膝上型電腦透過 USB 供電)。CineD 也進行了一些測試,在電池耗盡之前,R3 錄製了 6K 25p RAW Light 近兩個小時。
7.取景器和液晶屏
A1 有一個電子取景器,解析度高達 944 M點。它採用 0.64 英寸 OLED 大面板,重新整理率高達 240Hz。放大倍數可以更改,最高為 0.9 倍。眼點為25mm。
R3 的 EVF 有 5.76M 點,0.76x 放大倍率,120Hz 重新整理率和 23mm 眼點。
也許 R3 取景器最有趣的地方是 Eye Control AF 功能,該功能可以藉助放置在取景器內部的 8 個紅外感測器讀取眼球的位置。透過跟蹤視網膜的位置,您可以用眼睛移動自動對焦點!
R3 擁有 3.2 英寸多角度 LCD 螢幕,解析度高達 415 萬點。A1 的後置顯示器就差了一些:它的解析度為 144 萬點,更小(3.0 英寸)並且只能上下傾斜。
兩個顯示器都帶有觸控功能。
8. 卡、連線和電池
兩款相機都有兩個儲存卡插槽:R3 上的一個用於 CFexpress 卡,另一個是 SD UHS-II 卡。
A1 可以使用兩個 UHS-II SD 卡或兩個 CFexpress A 型卡(或分別使用這兩類)。請注意,A 型 CFexpress 卡比 B 型更薄更小。
這兩款相機都有一個 LAN/乙太網介面,以及 USB Type C (3.2)、音訊輸入和輸出 (3.5mm) 和 HDMI(A1 為全尺寸,R3 為 Mini)。
它們還具有藍芽和 Wifi (5Ghz) 功能,以及各種傳輸影象的選項。
如果使用 LCD 螢幕,因為R3 的電池容量更大,充滿電可拍攝 860 張照片,如果使用取景器,則為 620 張。A1 等級較低(使用後屏為 530 幀,EVF 為 430)。
9. 鏡頭系統
佳能 RF 卡口始於 2018 年,此後發展迅速。佳能優先考慮高階鏡頭,28-70mm F2、F2.8三倍變焦、明亮的F1.2光圈和長焦鏡頭。我認為他們是希望在高階 R5 和旗艦 R3 到來之前提供精選的原生鏡頭。在釋出本文時,佳能已經有 23 個鏡頭和兩個轉接頭可用,還有更多鏡頭已經正式宣佈開發。
全畫幅形式的索尼 E 卡口於 2013 年底問世,因此可以提供更多原生鏡頭。索尼本身擁有不少於 40 個鏡頭(和兩個增距鏡),但您也可以信賴 Sigma、Tamron、Zeiss、Samyang 等製造的許多鏡頭。每種需求和預算都有選擇,第三方鏡頭的可用性目前是索尼系統的主要優勢。
在自動對焦和光學穩定方面,使用原生鏡頭可提供最佳效能。話雖如此,如果我們考慮到單反鏡頭,選擇會大大增加。
佳能 EF 鏡頭可以輕鬆適配 Eos R 和索尼 E 相機,索尼使用者還可以適配 Nikkor F 鏡頭等。效能可能並不總是像原生鏡頭一樣快,特別是對於索尼(取決於特定產品和轉接頭),但它仍然是一個有趣的選擇。
10. 價格
R3 機身官方報價為36999元。
A1 稍貴一些,47999元(僅機身)。
截至 2021 年 12 月的價格。目前佳能一般都是無貨狀態,而索尼則顯得貨源充足,而且還能有低於官方報價的經銷商可供選擇。
結論
如果沒有深入的並排測試,很難判斷這兩款相機。從理論上講,它們都提供了卓越的功能。
在某種程度上,我認為 R3 是佳能的一項重要成就,因為它在技術和速度方面縮小了與索尼的差距。另一方面,我們必須讚揚索尼完成了佳能所做的大部分工作,但感測器的解析度是其兩倍以上。
這兩款相機的價格相似,但只有佳能選擇了帶有內建電池手柄的更大機身。目前,索尼似乎對這種設計解決方案不感興趣,儘管 A1 非常適合運動和野生動物攝影。當然,如果您需要,還有一個可選的電池手柄。
有一點是肯定的:佳能不再落後,我很好奇這兩個品牌未來將如何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