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的薪酬問題,大家總會圍繞著“何德何能”,圍繞著某些所謂的排行榜挨個捋。在批評和嬉笑怒罵中同時又充滿著無奈和羨慕。薪酬的不平等性往往也成為了很多人“造謠”的基礎。在被以訛傳訛的傳播中,很多年輕人的價值觀被扭曲。然而如果真正瞭解事實真相的,便會明白演員這個行業背後的“廬山面目”。有人說,真正意識到演藝圈收入虛高的問題還要從我國某範姓女演員被我國某崔姓主持人曝光事件開始。其實不然,早在80年代末,90年代開始,藝人收入水平就已經開始被人關注。唯一的區別就在於,早期粉絲關注時的心理狀態比較正向。但隨著時代的發展,演藝圈似乎就變成了”吸金“的代名詞。於是隨著一些事件的曝光,很多對這個行業不瞭解的人便產生了觀念的扭曲,和誤讀。然而要正面的講明星的價值計算問題,我們必須要先從大家的誤解中開始來講。我們要知道扭曲和誤讀到底從何而起,也要知道根本原因是什麼。這樣我們的理解和認知才能正確且客觀公正。
藝人的本質就是工具,就是商品。
怎麼理解這句話?其實根本不需要引入現代經濟學的理論,我們就從亞當斯密的古典經濟學理論中就能看到問題的端倪。按照亞當斯密的觀點:每個人在追求自身利益時,都會“被一隻看不見的手引導著去達到並非出於其本意的目的”。他的經濟學理論正是以這種基本觀點為基礎而對經濟過程作出分析的。
總結一下
我們總是眼紅誰誰誰如何如何,我們總在說這個行業有黑幕。是的,我不否認,歷朝歷代,各地各國,無不遵循著時代發展的客觀規律向前發展。我們要看到不足,更要看到時代的本來面目。金字塔頂端總是璀璨奪目,但金字塔頂端也必定兇險異常。每一個成功的人背後,無論哪行哪業,必定都有過人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