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百將230:崔庸健(崔石泉)
作者:相忘於江湖
2017年,關於“抗日戰爭”這一概念的時間範疇,發生了一個重大變化。
原來說的“八年抗戰”(1937~1945)變成了十四年(1931~1945)。“抗日戰爭”也有了新的詮釋:前面六年是區域性抗戰,後面八年是全面抗戰。這樣一來,“抗日戰爭”這個概念更加完整了。
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到1937年“七七事變”,這6年艱苦卓絕的抗戰,主體就是東北抗聯。東北抗聯從高峰時有11個軍3萬餘人。但是在殘酷鬥爭中或犧牲、或投降、或失蹤,1942年夏只剩下700餘人,而抗聯的軍一級將領,先後有30餘人犧牲,11個軍長僅有2個倖存。
這兩個軍長,一個是四軍李延祿,一個是五軍周保中。倖存的重量級將領,還有七軍參謀長和代軍長崔庸健,後來周保中任總指揮的第二路軍總參謀長。巧合的是,周保中和崔庸健出自同一所軍校。
崔庸健在東北戰鬥的十幾年,是東北抗聯歷史的真實折射。
全面抗日戰爭中,一些鄰國的青年投身於偉大的抗日戰爭,比如越南的洪水是黃埔四期,和林彪、劉志丹等同學。參加過長征,進入過抗大,戰鬥在晉察冀,1955年成為唯一的外籍少將。
與“中國通”洪水相比,崔庸健在中國生活和戰鬥的時間也不短,前前後後加起來有20多年。
1900年6月,一個男孩出生在半島平安北道鹽川郡一個貧民家庭,取名崔石泉。崔石泉的童年和少年時代,半島是日本的殖民地。在苦難的環境下,培養了崔石泉強烈的愛國情懷。
1919年3月,19歲的崔石泉因為參加學生運動,被捕入獄,1922年才被釋放。出了牢籠的他,如鳥歸山林,和24位同齡人輾轉到達上海,在南華大學讀書期間,因為一起爆炸案再次被捕。出獄後,進入雲南講武堂17期,遇到不少朝、越、緬的學員,還有周保中。
1924年6月,黃埔軍校創立,雲南講武堂也應邀派出不少科長和教官。
第二年,以優異成績畢業的崔石泉,也被派到黃埔軍校任教官,在這裡結識了周公、聶榮臻、葉劍英等人。1926年7月,崔石泉帶領黃埔學生軍參加北伐,並在北伐期間加入了組織。
大革命失敗以後,八七會議確定了武裝鬥爭的方針,並在南昌發動起義。隨後,在張太雷、葉挺、惲代英、葉劍英等人領導了發起廣州起義,起義主力軍是第4軍教導團(團長楊樹淞)和廣州工人糾察隊,崔石泉所在的黃埔軍校特務營也參加了戰鬥。
特務營營長是黃埔一期的吳展,崔石泉是二連連長。1927年12月12日的沙河戰鬥中,崔庸健的2連為掩護主力突圍拼死搏殺,100餘名戰士壯烈犧牲,全連只剩崔庸健等20餘人。
廣州起義失敗後,為了躲避敵人的追捕,1928年3月,崔石泉化名“崔志剛”,以教師身份到達東北,被北滿特委派到通西北河地區開展工作,參與組織了大小石洞“秋收暴動”。
“九一八”事變後,崔石泉在虎饒縣陸續發展了6名組織成員,並建立了虎饒抗日遊擊隊。
在崔石泉等人的努力下,饒河游擊隊改編為第四軍4團、第四軍2師。
1936年11月,2師擴編為第七軍,陳榮久任軍長,崔石泉任參謀長。第七軍的行動引起了日偽軍的注意,除武力打壓,還拉攏意志薄弱的分子,第七軍軍部秘書羅英就成了一個叛徒。
1937年3月,日軍發動春季“討伐”,羅英安排第七軍和第五軍秘密聯絡,轉身就把路線圖交給了日本人,結果,抗聯五軍軍部遭到日偽軍襲擊,神槍手李海峰等12人全部犧牲。第七軍陳榮久等150餘人,也在半路遭到日軍大穗久雄200餘人和偽警察苑福堂200餘人兩面夾擊。
在撤退中,第七軍軍長陳榮久不幸被流彈擊中犧牲,年僅32歲。
陳榮久犧牲後,參謀長崔石泉出任第7軍代軍長。1938年1月,第7軍劃歸周保中的第二路軍統一指揮,崔庸健也調任第二路軍參謀長。9月,崔石泉和1師副師長姜克智伏擊日軍一艘汽艇,全殲日軍39人其中包括一條“大魚”少將日野武雄,而抗聯無一傷亡。
遺憾的是,幾天後一次戰鬥中,姜克智在轉移時被流彈擊中犧牲,年僅28歲。
1939年3月,隨著日偽軍對抗聯的瘋狂圍殺,游擊戰進入了寒冬時期。
雖然東北叢巒起伏、山高林密,但是由於冰天雪地、地廣人稀,生存環境非常惡劣,尤其是日偽軍實行“實名制”和“連坐制”以後,抗聯將士與群眾的聯絡被割裂,一些抗聯部隊扛不住了。
在東北抗聯部隊中,以游擊隊為主的第一、二、三、六和七軍,相對來說戰鬥力和凝聚力較強;第四軍是王德林救國軍擴建而成,第五軍是李杜抗日自衛軍發展而來,也有一定戰鬥力。
最先崩盤的是以義勇軍、抗日山林隊擴建而來的幾個軍:第八軍、第九軍、第十軍和第十一軍。尤其是“牆頭草”謝文東的第八軍和李華堂的第九軍,首先在日偽軍高壓下出現了投敵現象。
第8軍除謝文東、副軍長滕松柏,還有6師師長趙慶珍、5師師長董憲章、3師師長王子孚、2師師長關文吉、1師師長秦秀全等。李華堂第9軍也有參謀長洪喜波、1師師長郭成、2師師長王振祥。
第八軍開了一個極壞的口子,接下來其他軍的師一級將領紛紛投敵。
先後投敵的師一級幹部有:1軍軍需部長鬍國臣,參謀長安光勳,1師師長程斌;2軍獨立師師長朱鎮;3軍2師師長蘭志淵,4師師長陳雲升,7師師長於九江,10師師長高世魁;4軍政治部主任羅英,1師師長曲成山;5軍1師師長關書範;6軍2師參謀長韓鐵漢,等等。
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這些敗類和軟骨頭註定要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1940年以後,日軍對八路軍愈加重視,東北抗聯也成了日偽軍的“心腹大患”,意欲除之而後快。1940年2月23日,抗聯第一路軍總司令楊靖宇不幸被叛變的1師師長程斌、警衛排長張秀峰、偽軍排長趙廷喜等人出賣而犧牲,東北抗聯失去了一位優秀的將領。
1942年2月12日,被譽為“南楊北趙”的第三路軍總指揮趙尚志,又被漢奸劉德山和張青玉出賣而壯烈殉國。在此之前,抗聯軍一級幹部陸續犧牲達30餘人,如抗聯2軍軍長王德泰和政委魏拯民,4軍副軍長柴世榮,5軍軍長夏雲傑,10軍軍長汪雅臣等等。
至此,巔峰時多達3萬餘人的東北抗聯只剩下周保中、崔石泉等700餘人。
為了保留革命火種,周保中、崔石泉率餘部轉移到蘇聯境內,改稱“抗聯教導旅”。
周保中任旅長,李兆麟任政委,崔石泉任參謀長。教導旅保留了抗聯骨幹,抗戰勝利後,參謀長崔石泉、一營長金將軍、副營長安吉、2營副營長姜信泰(姜健)、3營副營長金策等回國參戰。
崔石泉改名崔庸健,參加了立國之戰和朝戰,1953年被授予次帥。
1954年到1969年間,崔庸健5次到訪中國,見到了一些東北抗聯和抗美援朝戰場的戰友。1963年6月21日,崔庸健在瀋陽受到人們的夾道歡迎。
1976年9月19日,抗聯時代的見證人崔庸健病逝,享年76歲。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歡迎投稿,私信必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