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立足新時代,把握新機遇,以新科技及其應用的新領域為依託,強化科技創新驅動,為“十四五”期間科教興體進行了部署和謀劃,為體育科技教育工作指明瞭方向。
一、提升體育科技研發水平,提高科技對體育工作的貢獻率
針對我國體育科技領域資源整合不足、基礎性理論研究和運動關鍵環節重大創新突破薄弱的現實,《規劃》提出了推進體育重大科研選題納入國家“十四五”重點科技專項,推動國家重點科技專項成果示範與應用,推動建設體育重點實驗室、體育科技創新中心、體育高階智庫等科研平臺,推動體育院校、科研院所增強體育科研創新活力的“一推進三推動”提升體育科技研發水平的措施。這些措施的落實,將加強體育科技的組織領導,統籌部署體育科技發展戰略,充分調動社會力量,整合體育、教育、科技領域資源,形成協同創新新格局、“揭榜掛帥”新機制,有助於加強多學科的交叉融合,攻克運動促進健康和體育推動人體極限超越領域的重大難題,增強理論創新和技術裝備研發的能力,在若干領域取得原創性突破和自主創新優勢,提高科技對體育工作的貢獻率。
二、加強國家隊科技助力工作,構建中國特色科技助力推動奧運爭光協作新機制
針對國家隊科技助力體系尚未充分建立,競技運動訓練的科學性、針對性和個體化水平還不高,運動員傷病防治、康復、營養工作還不夠系統全面的現實,《規劃》以國家隊需求為導向,提出了促進國家隊科技助力條件平臺建設;完善科技助力工作獎勵激勵機制;進一步完善科技助力工作發展體系,建立集科研攻關與科技服務於一體的科技助力保障體系,構建跨學科、跨地區、跨行業、跨部門的科技助力人才保障體系的“一平臺一機制三體系”加強國家隊科技助力工作的措施。這些措施的落實將加強國家隊複合型科醫保障工作和專家團隊建設,加強對科技助力投入效益的評估和管理監督,有助於充分調動社會力量,構建管辦分離、內外聯動、各司其職、靈活高效、具有中國特色的科技助力推動奧運爭光協作新機制,打造跨學科、多領域融合的體育科技攻堅隊伍,加強國家隊科技助力工作。
三、推動高等體育院校改革與發展,為新時代體育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
針對我國獨立設定的高等體育院校服務體育事業的能力還不強,培養的體育人才還不能很好滿足新時代體育發展對人才的迫切需要的現實,《規劃》提出了透過搭建高等體育院校教學、訓練、科研、競賽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平臺,著力推動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世界一流體育大學和一流學科;透過推進高等體育院校與全國性單項體育協會協同創新,建立足球、籃球、排球等運動專案學院,推進產學研一體化發展,加強高等體育院校科技創新工作;透過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體育教育體系,引導和支援高等體育院校培養更多具有創新精神、創業能力、行業急需的體育人才的“搭平臺、推協同、建體系”推動高等體育院校改革與發展的措施。這些措施的落實,將有助於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動高等體育院校改革與發展。
四、實施體育科普工程,提高全民體育科學素養
針對目前體育科普工作中存在的認知不清、動力不足、實現路徑不暢、理論研究落後實踐的現實,《規劃》設定了體育科普工程,提出了“建庫、建基地、搞活動”的體育科普工程具體內容。透過建國家體育科普專家庫、國家體育科普資源庫,建國家體育科普基地、國家冰雪運動科普基地,舉辦全國範圍體育科普作品徵集與立項、全國優秀體育科普作品遴選推介、全國體育科普作品大賽、全國體育科技創新大賽等活動,積極探索體育科普工作新模式,構建體育科普知識釋出和傳播機制,普及體育科學知識,提高全民體育科學素養。
五、實施體育高階智庫建設工程,充分發揮智庫在服務體育改革發展中的智囊作用
針對我國體育智庫種類發展不均衡、諮詢制度亟待完備、執行機制尚待完善的現實,《規劃》設定了體育高階智庫建設工程,聚焦中國體育發展戰略,圍繞體育改革發展重點難點問題的調研、論證與攻關,提出了“建智庫、依專家、抓專案、善機制、靠學會”的體育高階智庫建設工程具體內容:面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社會研究機構,支援建設一批體育高階智庫;依託體育決策諮詢專家力量;以體育總局決策諮詢研究專案為抓手;完善中國體育發展戰略研究會執行管理機制、建立健全智庫管理考核評價機制;充分發揮中國體育科學學會、中國法學會體育法學研究會等學術組織在體育理論研究、學科建設、學術交流等方面的作用。這些工程內容的完成,將有助於建成一批能夠獨立思考、社會影響廣泛、決策部門認同的體育高階智庫,形成有機聯動、運轉協調、資源共享、效能顯著的決策諮詢執行機制,推動形成一批高質量體育決策諮詢研究成果,充分發揮智庫在服務體育改革發展中的智囊作用。
文字來源:首都體育學院 鍾秉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