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寶石,我想大家第一時間應該會想到鑽石吧!畢竟寶石當中鑽石的價格最貴,而且鑽石還是集最高硬度、強折射率以及高色散於一體的寶石品種,又完美切合了美觀、耐久性、稀缺性這三個特點,這也難怪別人會稱它為寶石之王了。
不過,鑽石其實也分很多種,不是所有的鑽石都那麼值錢的,例如10分(0.1克拉)以下的鑽石,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講的碎鑽,這些碎鑽是很便宜的,幾百塊錢就能買到,而且不同種類的鑽石價格也是天差地別。
我們通常會用4個標準來劃分鑽石等級,也就是所謂的鑽石4C,分別指的是鑽石的顏色、淨度、切工、重量,在顏色方面,鑽石分為無色-淺黃(褐、灰)色鑽以及彩色鑽,在無色-淺黃(褐、灰)色鑽當中,越接近無色價格越高,而在彩色鑽中,紅鑽最貴,粉鑽、藍鑽次之,最差者為黃、棕、綠鑽。
紅鑽到底有多貴:
1989年,巴西一位名Ricardo E.P.Filho的農民在帕爾梅拉斯地區撿到一塊13.9克拉的三角形紅鑽原石,隨後這顆石頭被拿到威廉.戈德伯格鑽石公司進行切割,最後的成品竟足足有5.11克拉,當時這顆鑽石被命名為”紅盾“。
2001年,倫敦一位名為“什洛莫.穆薩”的以色列籍珠寶商高價將”紅盾“買下,並以自己的名字命名,這就是世界最大的紅鑽——大名鼎鼎的“穆薩耶夫”血鑽。2003年的時候估價700萬美元,如今已經估價已經超過2000萬美元。
1987年4月,只有0.95克拉的漢考克紅鑽在紐約佳士得拍賣行上進行拍賣,最終這顆鑽石以950000美元的天價成交,這個價格是預售價的8倍,同時也創下了彩鑽每克拉近百萬美元的最高世界紀錄。
1989年,一顆名為“拉琪”的2.23克拉血鑽在法國巴黎的一場珠寶展銷會上,明碼標價4200萬美元。
2013年,一顆1.92克拉的紅鑽拍出了2200萬人民幣,2014年,一顆2.09克拉的心形紅鑽在香港拍出3982萬港幣。
2017年,一顆名叫“阿爾蓋紅衣主教”的紅鑽在英國拍賣行進行拍賣,預計售價超過1000萬美元。
第二個標準是淨度,所謂的淨度就是透明度, 透明度越高,瑕疵越少,鑽石的價格就越高,第三、第四個標準很容易理解了,切工越好、克拉數越大價格自然相對就越高。
除了上述的4C標準之外,我們還常常聽到一種標準,那就是依據鑽石的物理化學性質劃分出來的四個等級,價格從低到高排列分別為Ⅰa、Ⅰb、Ⅱa、Ⅱb, 首先說Ⅰa,Ⅰa型鑽石是我們最常見到的一種鑽石,大約有98%的鑽石都屬於Ⅰa類鑽石。
最常見的一類鑽石
Ⅰa類鑽石的主要元素是碳,不過因為含有氮元素雜質,導致這種鑽石會出現從弱到中的黃色調,Ⅰb鑽石同樣含有氮元素雜質,不過由於其原子分佈均勻,這就使得這種鑽石會呈現出濃郁的黃、棕色,價格因此水漲船高,有金絲雀鑽石之稱。
Ⅱa類鑽石的雜質極少,這類的鑽石除了碳元素之外幾乎不含任何其他元素雜質,一般呈現出無色的狀態,其熱導率非常高,世界上頂級鑽石几乎都屬於Ⅱa類鑽石,例如庫裡南鑽石或者光之山(可依奴)鑽石這類世界數一數二的鑽石都屬於Ⅱa這個型別。
Ⅱb類鑽石,這類鑽石雖然氮雜質也很少,不過會含有少量的硼,通常這類鑽石會呈現藍色的光澤。
不同的礦區所產出來的鑽石價格也有所不同,我們現在都習慣講南非鑽,事實上南非鑽是19世紀70年代才開始興起的,世界上最優質、歷史最悠久的鑽礦其實是來自印度的戈爾康達礦。在西方,戈爾康達這個單詞(Golconda)幾乎已經成為優質鑽石的代名詞。
戈爾康達礦跟一般的鑽石礦不同,一般的鑽石礦挖出來的原石几乎都含有雜質,但戈爾康達礦出產的鑽石居然大多數都能達到Ⅱa等級,世界上大部分知名的鑽石也都是來自於戈爾康達礦。
法國國王的王冠鑽石是出自於戈爾康達礦,喬治六世的妻子伊麗莎白王后所戴的王冠上鑲嵌的那顆重達105.6克拉的Koh-i-noor(可依奴)鑽石同樣也是來自印度的戈爾康達礦,可依奴鑽石原本是古印度莫臥兒帝國的創始人巴布林所有,這顆鑽石據說當年動用了十六世紀全世界每日消費的一半才製成的,非常珍貴。
1739年,卡諾城一役,阿夫沙爾王朝的戰士攻破莫臥兒帝國軍隊,衝入德里,國王納迪爾沙在交換頭巾的儀式中獲得了這個鑽石,並命名該鑽石為“Koh-i-noor”意思是“光之山”,1849年英國征服旁遮普,這個鑽石於是才落入維多利亞皇后手中。“可依奴”鑽石原本有186.1克拉,但英國人嫌之前的工匠切割技術才差,又重新進行一次切割,導致其重量損失了近43%。
可依奴鑽石
除此之外,伊朗王室珍藏的鑽石“光之川”(Darya-i-Nur)、“眼之光”、“光之山”,法國“聶政王鑽石”、美國史密森尼自然歷史博物館收藏的“維特巴哈-格拉夫鑽石”以及“希望藍鑽”,紐約珠寶商帕里斯收藏的“色色奧洛夫”無一例外全都是產自印度戈爾康達礦。
正所謂人怕出名,豬怕壯,印度的戈爾康達礦由於太出名了,到如今,戈爾康達礦的礦石資源由於過度開採,到了今天,整個礦區資源已經幾近枯竭,因此戈爾康達礦出產的鑽石也開始變得越來越昂貴,我們從幾場拍賣會就可以看出戈爾康達礦出產的鑽石到底有多值錢了:
2012年10月13日,一塊產自印度戈爾康達礦,厚度1.27釐米,重達76.02克拉的名為“約瑟夫大公”的鑽石在英國佳士得拍賣行進行拍賣,經過長達8分鐘的激烈搶拍,最終“約瑟夫大公”被一位買家以2147.4萬美元的天價成功拍下。
2020年2月,在紐約佳士得舉行了一場名為“大君與莫臥兒”(Maharajas and Mughal)的拍賣會,其中一塊產自印度戈爾康達礦的名為“天堂之鏡”的重達52.58克拉的鑽石戒指被拍出651萬美元的天價。
前文已經說過了,如今戈爾康達礦由於過度開發,其鑽石資源幾乎已經快要枯竭,其市場價格也因此水漲船高,可是你們能想到嗎?英國有位女人本打算買“假鑽石”,結果竟買到了戈爾康達礦出產的鑽石。
1987年,她本打算用10英鎊(當時大約為90元人民幣),買下一塊26.29克拉的“假鑽石”,可沒見到30年後,價格竟然漲到了586萬。到底怎麼回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987年,倫敦西部一個女人在一次“Car luggage auction”就是英國一些人用汽車裝載著老舊物品在路邊、公園售賣,當時這個女人看到看中了一顆26.29克拉的鑽石戒指,當然她也知道那應該不是真的,畢竟物主只標價10英鎊(照當時的匯率,摺合人民幣大約90元)。
雖然她知道這顆26.29克拉的鑽石是顆“假鑽石”,但她也想過一把戴鑽石戒指的癮,而且那顆“假鑽石”看起來“仿”得很真,連自然的光澤看起來都和真的鑽石一樣,於是她便花了10英鎊買下了這顆鑽石。
這位英國女人就這樣糊里糊塗地戴著這顆“假鑽石”戴了整整30年,直到2017年,一位寶石專家告訴她,這是一顆真的鑽石,而且還是一顆19世紀的白鑽石。
而專家之所以能肯定這顆鑽石是古董,是因為看到了這顆鑽石的古色古香的形狀以及老式的切割方式,這顆鑽石的切割方式特別老式,而且戒指底座也隨著時間的推移已經完全變暗。
這顆鑽石是英國女人在1987年用10英鎊,約90元人民幣買下的,結果過了30年後,也就是2017年,這顆鑽石在倫敦的蘇富比拍賣行,就被人以65萬英鎊約586萬人民幣買下。
這位英國女人的運氣真的是太好了,30年,90元人民幣買下的鑽石,搖身一變,成了一顆古董鑽石,價格漲到586萬,大家對此怎麼看,也可以在下方進行留言或評論,喜歡的朋友也可以點一下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