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們在努力迸發出“火花”,以實現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
 努力的方向之一,是把二氧化碳液化,注入海底的鹹水層、地底的枯竭油氣田等,封存於特定地質構造中,實現與大氣長期隔絕。
封存,更要利用。
科學家們發現,將二氧化碳注入地下,能用於能源開採,提高石油、 地熱、地層深部鹹水、鈾礦等資源採收率。
地質利用之外,科技界還在持續探索對二氧化碳的化學利用、生物利用。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等機構釋出的《中國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報告(2019年)》顯示,截至2019年底,中國共開展了9個捕集示範專案、12個地質利用與封存專案,其中包含10個全流程示範專案。除傳統化工利用外,中國的相關專案已累計封存二氧化碳約200萬噸。
報告中,卻難覓河北痕跡。但實現碳達峰,河北需要綠色低碳技術支撐。
2020年8月,河北省生態環境廳發出一道“徵集令”:徵集省內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試點專案,積極探索二氧化碳資源化利用的途徑、技術和方法。
這道“徵集令”,指向河北境內的火電、化工、油氣開採、水泥、鋼鐵等企業。
省生態環境廳明確,技術水平較高的專案將納入全省試點專案名單。對於開展相關專案並透過評估驗收的重點排放企業,河北將在碳市場履約和碳配額分配中予以適度傾斜。
實現碳達峰,河北需要圍繞技術進步發出更多“徵集令”:不僅要著眼低碳前沿技術研究、推廣應用減汙降碳技術,還要著手建立完善綠色低碳技術評估、交易體系和科技創新服務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