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時任美國國務院顧問約翰•福斯特•杜勒斯提出了“美國在太平洋地區防務範圍應是日本—琉球群島—臺灣—菲律賓—澳大利亞這條島嶼鏈”,這就是冷戰時期美國島鏈封鎖戰略的雛形,此後,美國先後與日本、澳大利亞、菲律賓等國簽訂安全防衛條約,並在這條島鏈上佈置了大量軍事基地。
1961年時任日本首相岸信介與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簽訂《新日美安全條約》。
國土狹長、南北綿延2000多公里的日本,是這條島鏈的核心,也是圍堵東亞的急先鋒,因此經常與兩個近鄰發生糾紛,但在面對這兩個體量龐大的鄰居時,日本表現截然不同,對俄羅斯(蘇聯)顯得畢恭畢敬,對另一個則咄咄逼人。
我們先看一下俄羅斯,從地緣安全形度來看,島鏈並沒有鎖住俄羅斯,且不說俄羅斯北方領土可直接透過北冰洋和白令海峽進入北美,在面對日本方向,俄熊駐紮在符拉迪沃斯託克(海參崴)的太平洋艦隊可以直接威脅日本腹地,庫頁島和千島群島則像兩把利劍懸在日本列島北方,將俄羅斯的戰略前沿推進到了日本家門口,站在日本角度來看,面對一個包圍自己的鄰居,自己確實沒有硬氣的資本。
從沙俄到蘇聯,在遠東多年的辛苦經營讓俄羅斯在這裡的安全形勢大大改善。
相比俄羅斯,日本的另一個鄰國就沒什麼優勢了,無論是在北海還是東海,在直接面對日本的方向,該國力量被朝鮮半島和琉球群島阻隔(日本列島僅有南部直接面對東海,其他部分則隱藏在朝鮮半島和日本海東側),無論是海空軍力量如何發展,想要進入太平洋就必須穿過島鏈,面對高密度的日美偵查,幾乎毫無軍事秘密可言,唯一的前沿基地臺灣島,目前尚無法駐軍,而且,由朝鮮半島、日本列島、琉球群島、臺灣島直至菲律賓群島組成的這條封鎖島鏈也是一條大陸架深度分割線,島鏈西部的東海海域平均水深僅有100米左右,海軍潛艇在此海域難以匿蹤,只有穿過這條島鏈才能進入東側深洋,擺脫追蹤,目前來看,臺灣島東部的深水港是潛艇實現蛟龍入海絕佳選擇。
臺灣島也處在大陸架分割線上,其東西兩側的海水深度完全不在同一量級。
當然,像俄羅斯在北極有突破口一樣,南海也是該國突破島鏈的一個重點方向,但南海周邊國家眾多,形勢要比北極複雜,而且近年來日本提出由印度、日本、美國、澳大利亞四國組成的菱形包圍網,並挑撥美國已經該想法付諸實施,妄圖在南海方向壓縮鄰國生存空間,險惡用心讓人駭然。
對於那些軍國主義野心不死的日本政客,他們依靠日美同盟,再拉攏臺灣,可以將鄰國封鎖,不但能夠集中精力對抗俄羅斯,還有可能坐上東亞第一把交椅,繼續在東亞維護以富國利益優先的國際秩序,而鄰國一旦統一,則南有臺灣、北有庫頁、中有海參崴,這種局面下,日本如果在東亞繼續充當美國代理人的角色,就必須面對這種家門口的雙線壓力,同時日本絕大部分海上運輸線路也在臺灣島輻射範圍,當封鎖與反封鎖的天平發生傾斜時,所謂“危機感”就會產生,而且在這些日本政客眼中,臺灣原本是其殖民地,他們對臺灣仍抱有殖民情結,就好像英國如今要對香港事務說三道四一樣,日本對臺灣的干預一定程度上也出於這種心理。
為什麼如今德國可以被歐洲接納、與法國共同領導歐盟?因為德國被盟軍佔領後,國內的納粹勢力被徹底清算,國家幾乎是在一片廢墟之上重新建立起來,戰後德國的反思也讓世界看到了這個國家和政府的誠意。而日本則不同,直到二戰結束時日本本土除了兩顆原子彈,幾乎沒有遭到戰爭破壞,戰後作為美國盟友又受到扶持得以快速發展,沒有付出代價的反思必然是不徹底的,在德國,納粹分子的後代擔任國家元首將是不可想象的,而在日本,這種人竟然成為戰後日本任期最長的首相,這種政府怎麼會被鄰國接納?
岸信介是侵華戰爭甲級戰犯,戰後因親美立場被釋放,是日本政界右翼鼻祖。坐在他膝蓋上的男孩你認識嗎?
因為要封鎖鄰國而害怕其統一併阻撓之,這種行為的根源是軍國主義思想作祟,而實施這種行為的則是那些軍國主義餘孽,如果日本真心希望與鄰為善,真誠反省過去的錯誤,就不會在自我臆造的“危機感”中遠交近攻,當年秦昭襄王遠交近攻是為了一統天下,如今日本右翼政客結盟美國、與鄰交惡是為了什麼?難道是為了時機成熟時再造那個給世界帶來災難的“大日本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