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我們在看醫生時,特別是中醫,大夫們都會交代一句:要飲食規律、定時定量,還要忌口:辛辣、油膩等等。到底我們的一日三餐該怎樣,是按上面說的定時定量,還是餓了就吃不餓就不吃,想吃啥就吃啥呢?
早上吃好中午吃飽晚上吃少——這是眾所周知、傳承最久最普遍的飲食養生法則了,現代人們進一步形象地做了個比喻:早飯吃得像皇帝(吃得好),午飯吃得像大臣(吃得飽),晚飯吃得像平民(省著吃)。道理都是一樣,就是關於早、中、晚的飲食規律,那麼,這樣的規律正確嗎?有用嗎?
上問:對不對?答:對!問:有用嗎?答:未必有用!我回答的對,是作為一箇中醫大夫必須這樣回答的。我回答的未必有用就是個人感悟(其實就當是閒話,一箇中醫先生的閒話,也正好應了標題的“醫之閒談”),僅供參考,不作為一箇中醫師的正式發言。

關於定時定量的飲食規律,想必大家普遍是認同的,這裡我就不再多說了——即便很多脾胃病患者歸結到自己脾胃不好的病因時,也就很自然地怪自己暴飲暴食、飽一頓餓一頓等不良的行為習慣——即便這些病人沒有這些“不良”的飲食習慣,他們同樣會歸結於是飲食導致的胃病,但這種意識多少有點誤導自己,甚至是誤導醫生——這就是今天“閒談”的主題——姑且叫著“飽一頓餓一頓對胃的鍛鍊作用”吧。
很多人有不吃早飯的習慣,同時這些人知道“不吃早飯對胃傷害很大”這句話,而且對這句話從來都是深信不疑,於是,久而久之這些人就真的得胃病了!在我的記憶裡,我自己應該有二十多年不吃早飯了!這其中也可能偶爾會吃一兩頓(一個月中),而且,有很多時候我是吃一頓飯可以好幾頓不吃(這可不是因為吃撐了,但肯定是吃飽了),可我很明確地知道,我沒胃病,而且我的胃很好!為什麼呢?
胃好比一隻氣球,食物好比是吹進去的氣體,每天定時定量的進食,胃這隻氣球就在固定地時間、固定的範圍內膨脹、收縮著,膨脹的最大值很固定,收縮的最小值也很固定,於是,胃這隻氣球就這樣安穩地過活著,躲在不吹風不淋雨的溫室一般的腹腔裡,這叫什麼?可以說是養尊處優吧。
胃被人有意識無意識地呵護著:生冷不沾辛辣不吃硬的不碰——胃在這樣的環境下基本就是機械地、麻木地、毫無生氣地應付著:規律地定時地膨脹收縮,這樣說是不是有點可怕?生命在於運動!健康來於鍛鍊!逆境才能造就堅韌不拔!

胃是肌肉組織(平滑肌),功能就是用它的舒縮功能來受納和腐熟我們吃進去的食物,想想,我們怎麼能讓這個本該強壯堅韌的胃變得無所事事養尊處優呢?胃是肌肉組織,我們的胸大肌、肱二頭肌、肱三頭肌等等都是肌肉組織(當然,一個是平滑肌一個是骨骼肌),我們透過鍛鍊能練出有力、有形的健美的肌肉來,胃為什麼就不能鍛鍊呢?
大家都知道雞吧,可大家知道雞的胃有多厲害嗎?雞經常吃碎玻璃、碎石子、細沙子!這不不是人們逼著雞去吃這些的,是雞能自願的!因為雞有如此強大的胃功能,於是,人們就把雞胃裡的那一層堅韌的包膜取下來,這就是中醫藥裡消食化積的雞內金……

在現實生活中,以及我在二十多年的臨床診病中,基本可以總結出這樣的例子來:過去六七十年代的人,生活水平差,普通老百姓想要做到定時定量的吃飯基本是不可能的,反而是經常飽一頓餓一頓(不對,很少有飽的時候,是餓一頓又餓一頓),而這種年代的人,生胃病的比例並不比現在的年輕人多!現實中,有的小孩嬌生慣養這不能吃那不能吃,這個冷了不能吃那個生的不能吃,這個沒營養不能吃那個有細菌不能吃……吃的全是所謂的營養餐,結果呢?這種孩子長大後脾胃功能我所見到的都不怎麼好,稍不注意就得了西醫裡的“急性腸胃炎”,這種例子太多了!相反,不少農村的孩子,散養,大人吃啥小孩吃啥(孩子不吃的話就餓著),生桃冷杏軟硬冷熱不忌,農村裡有句俗話:不乾不淨吃了沒病,還有一句話:不忌不忌,大吉大利……我們姑且不談這兩句話對還是不對,就關於小孩以後胃的健康程度來說,我可以確定地說:經過鍛鍊的胃肯定會比不經風雨的胃要強大一些!
今天說得有點多了,似乎還有些“偏頗”,但這也是臨床中、生活中很是常見的,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完全沒有要大家按我的那種方式去鍛鍊胃(估計很多人不能接受),但,對於那些不得不“餓一頓甚至餓兩三頓”的朋友來說,這就是鍛鍊!哪怕是當著不得不鍛鍊也得去鍛鍊——用意念去強化“鍛鍊”!因為,現實是殘酷的,我們的一生中難免不會“捱餓”……
想要飢飽不均不但傷胃反而對胃腸是鍛鍊,必須強調意念的作用,至於如果用意念去強化鍛鍊,關注我@醫之閒談,下次再閒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