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七普資料來看,中國的相對光棍並不是像網上說的那麼嚴重,絕對沒有3000萬之多。因為這3000萬指的是全國的男性總數比女性總數,按照現在人均壽命76.58按照75年來計算,以一年階段來說不過是40萬人,如果再以20—50歲為結婚區間來計算也就是30年,其實相對光棍人數才1200萬。
客觀原因
在中國,男女比例極度失衡。幾千年以來,我們都是重男輕女。目前,全國人口中非婚男女比例在27歲是199:100,33歲時是293:100。這在宏觀上導致了相當一部分男人不得不成為光棍。
忽視社交
在國人的文化裡只有家庭生活和職場生活,很少能看到社交生活的影子。大家每天過著兩點一線的生活,並把這種模式錯誤地定義為安穩、踏實。隨便翻開一個人的電話簿,裡面人儘管很多,但根本別想找出除親戚、同學、同事、業務聯絡人之外的其他人。
很多人把社交圈窄小歸因於工作,說自己的職業決定了自己無法擁有社交圈。請問,到底哪種職業才有社交圈呢?可能會有人首先想到公關、時尚、娛樂業。但很遺憾地告訴你,這些行業裡單身數量可能比其它行業還要多。為什麼?從業者80%都是女性,偶爾有男性出現還不一定喜歡異性。任何職業,如果你自己不努力去開拓、建設社交圈,都是隻有工作沒有社交的。
承受力差
很多單身初戀失敗後就痛不欲生,然後徹底否定異性,否定對愛情的追求。最典型的一句雷人之語就是:愛情太傷人,我再也不相信愛情了。其實呢,不過是一次失戀而已。這要是發生在十八九歲,失戀了也就是哭個兩三天,茶不思飯不下一個禮拜,發呆十幾天的事,之後該幹嘛還幹嘛。而對剩男剩女來說,初戀發生在二十六七歲,甚至三十歲、三十多歲,那麼失敗對這些人的打擊就無比之大,這些人會把那點痛苦無限放大,好象世界末日降臨。
不獨立生活
還有人雖然在人群劃分中屬於單身,但在生活方式上卻不是,這些人已經和自己的父母結婚了。這樣的人只要沒結婚,哪怕到了三四十歲,也還是和父母住在一起,被父母照顧得無微不至,在家裡的身份永遠是孩子,而非一個獨立的單身男性或女性。
也許會有人問:父母有房子還要自己花錢出來住,這不是浪費錢嗎?但人生其實不是這樣算的,人生需要很多必要的浪費,有很多節約會導致災難性的後果。尤其是當你父母家住得遠離市中心的時候,每到週末你就更沒動力出門了,就不自覺地想要宅在家裡。想想吧,你和父母一起住,到了晚上十點 他們就不停地來電話催你回家了。
不切實際的擇偶條件
有時候你問一個單身:你的擇偶條件是什麼?他能洋洋灑灑地說出一篇散文來,恨不得把所有對人類美好的形容詞都用上。其實能完全符合這種條件的物件只能出現在童話故事裡。
不端正的態度
很多人嘴裡都高喊著要“脫光”(脫離光棍群體)的口號,但又有多少人真正為這個目標付諸了行動?都把“脫光”規劃為緊急且重要的事情,但在執行的時候卻都按重要但不緊急的標準去執行。
異性在哪裡?異性可能在任何一個地方,但是絕對不會在你家裡。所以,單身們一定要走出家門。單身們多數都不主動,總是被動地等待,藉口是這種事需要緣分。但緣分到底是什麼呢?絕對不是你在街上走著,突然一位讓你心動的異性不小心撞到了你,為了表達歉意對你以身相許。你如果不盡百分之百的努力去追求一個人,是永遠也不知道你和對方是否有緣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