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看了一篇知乎文章,作者是一個身在北京的山東女孩,內容大概是作為獨生女,親人都希望她回老家工作,原因有父母對她獨處異地的擔心,有身在北京一個姐姐的切身感受不易,還有周圍親戚以過來人身份勸她不如回縣城工作圖個穩定安逸。看的出來作者是個有強烈上進心的女孩:生活不易,但她並不僅僅是咬牙堅持,還不時有階段性成功後的喜悅。
這是一個很普遍的問題,在中國北上廣深,外來年輕人,對於前路何方的疑問,有著太多的不確定性,所以表現出來最多的是迷茫與彷徨--一方面,不甘心回老家,想著趁年輕混出個模樣來;另一方面,受中國短期內經濟迅速騰飛的影響,速食麵文化充斥周圍,各種不切實際的雞湯盆滿缽滿,為何那麼多人成功的同時自己卻不行?所以不斷受挫的失敗感接踵而至。
問題的根本在於:對於自身而言,大都市優在哪?憂又在哪?權衡利弊無疑是最重要的,畢竟,決定人生幸福與否的,不在於身價多少,而在於儘早找到人生定位--這輩子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和想要什麼樣的生活,以及能否承受為之所付的成本。
大都市的優與憂是顯而易見的--更好的各種保障,更多的教育資源,更多的發展機會,然而,這也意味著另一種解釋:更多的競爭,更高的房價,更多的付出與失敗。
只有內心強大的人,才可能儘早找到人生定位,但這無疑是超難的,至少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平臺變,心態會變;二是內心會被外界影響;三是對於自己的興趣、特長以及天資,並不是每個人都清楚;四是外力原因;五是性格與環境的博弈;六是歷史讀了多少,尤其是透過讀名人傳記,他們那些成績的背後,都是巨大的付出,這個有沒有心理準備,這樣的付出能不能承受?七是家庭背景原因:畢竟,沒傘的孩子,只能努力奔跑。
其實,能否儘早找到人生定位,說到底是費效比問題:多年後回過頭來看一看,自己做的值的能有幾人?畢竟,冷暖自知--儘管,內心流血的你,嘴角掛著的依然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