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常能聽到這樣的一句話,“你的原生家庭對你的影響挺大的。”當我們細細地品味之後,你會發現我們中國也提過這樣的一句話,“你看一個人的時候,需要先看此人的家風如何。”與心理學相關研究結合起來看,似乎能夠尋得蛛絲馬跡,生活中的每件小事都在掌控著我們的生命。
最近,對心理學有了比較濃厚的興趣,於是翻閱了不少關於心理學的書籍。其中有一段敘述讓我印象非常深刻,總結來說就是,身邊的人如何對待我們,都是我們自己教出來的。這句話聽上去似乎有很多的矛盾,有一個家庭主婦,在家是個家務活細緻的妻子,在公司是個勤勞努力的員工。但無論她怎麼努力,她的老公依然不會對她好,甚至只會躺在沙發打遊戲,一點家務活也不幹,也不帶孩子。女人覺得委屈,內心難受。
但她卻沒辦法放下,如果不做事情,她就會有不好的情緒,似乎只有透過忙碌才能得到內心的釋放,這是一種很奇怪的感受。直到她找了心理醫生,才知道,她小的時候因為看到父母勞累,所以也會找盡辦法來幫父母減輕負擔,這樣才能證明她的價值。透過角色替換的方式,她感知到只有自己身上擔責任才會覺得舒服,但又很累。這是非常矛盾的人格,看到這裡的時候我也是被驚到了。
經過這次體驗之後,女人終於從自身的行為模式中走出來了,她認識到只有自己活得開心快樂,身邊的人才會變的輕鬆愉快。如果每件事都要自己擔著,不僅事情沒有做好,並且會讓身邊的人際關係也會變得不是那麼融洽。
看到了這裡,我似乎明白了一件事。所有的事情之所以會變得困難,是因為我們活在了自己設定的條條框框裡,而且我們也試圖將其他人拉進了這些條條框框裡面。所以不僅我們活的累,我們身邊的人也會活得很累。這是多麼讓人值得反思的事情。
回到自己的身邊,其實我們身邊或自己身上也難免沾染了上一代或者自身受他人影響的一些習慣。這些習慣會使我們潛意識下對自己下了“圈套”,以至於自己在這當中也不自知。當我們在跟自己獨處的時候,我們應該反省與他人之間的關係,自己的行為模式,處事動機等。並非所有的原因都是他人造成的,有可能也是我們教出來的。那麼如何才能夠做好?
請與自己和解,與他人和解,與事情和解。每當我們緊緊抓住一件事的時候,人很容易深陷其中而難以自拔,特別是夫妻,男女朋友之間的吵架,都特別容易在自己的情緒裡面出不來。不是他對就是我錯,但真正冷靜下來看待這件事的時候,哪來的對錯之分呢?就是人的自尊在作祟而已,如果站在你對立面的人是至親,其實沒有什麼自尊可言,如果你要自尊,那你失去的就是親人,朋友,甚至是至愛。
我身邊的朋友常跟我吐苦水,說現在的生活真難。但我們冷靜下來想想,生活真的難嗎?其實就是我們追求的東西不一樣而已,所以生活中的每件小事都非常重要。只要冷靜下來思考一下,我們就會發現,其實所有的事情都有它的正負兩面,就是看待它的人是持著怎麼樣的態度。
生活中的每件小事都在左右著我們的生命軌跡,當我們徹底被生活磨滅了自己的激情,也別忘了時刻覺察自己內心的渴望。知識是我們人生路上的指南針,勿忘初心,不斷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