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人傳》~第421篇
姚華對徐志摩說:現在,寫字畫畫是我謀生的唯一辦法。
文/盧秀輝
姚華(1876—1930),字重光,又字一鄂,號茫父、茫茫,別署蓮花庵、弗堂。貴州貴築人(今貴陽市)。
姚華二十歲時以優異的成績進入經世學堂(貴陽書院)繼續深造。光緒二十三年(1897),姚華中舉;光緒三十年(1904),姚華中式中國科舉史上最後的一科進士,被授工部虞衡司主事。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長沙人張百熙出任學部大臣,奉旨興辦大學堂,他奏請“先設法政科、文學科、格致科、工科,以備大學豫科學生及各省高等學生畢業後之升入。”可是卻缺乏大量教書人才,建議在癸卯、甲辰兩科進士中選派赴歐美日本留學生,由官費派出。姚華被選赴日本,進入東京法政大學攻讀法律、政治、銀行科。留日期間,經周大烈介紹,姚華認識了陳師曾。光緒三十三年,姚華學成歸國,先後出任郵傳部船政司主事等職。
1912年,宣統皇帝退位後,姚華被選為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參議院議員。民國初期,各種政治力量角力已成白熱化狀態。政府運轉幾無推力,各種主張充塞於社會的方方面面,各種矛盾也交結於此,以致無力解決。像姚華這樣的議員要麼就是擺設,要麼就是為他人代言,很難有個人的政治主張。而姚華是前清進士、留洋歸來的新學人士,多少有點性格、抱負,與當時的政壇極不合拍,只有辭職走人。
姚華辭去議員後,在教育部做事。1913年,陳師曾從湖南到北京後,與姚華在教育部共事。以後,姚華與陳師曾又在中華大學、北京女師、北京美專等處共事多年,他們兩人都愛書畫,有共同的話題,又志趣相投,逐漸成為至交好友。工作之餘,他們經常詩詞唱和,切磋畫藝,並相互贈畫、題畫,所以被時人稱為“姚陳”。1914到1916年間,姚華出任北京女子師範學校校長。1925年出任京華美術專科學校校長、北大造型美術研究會導師,在此期間先後任教於國立北京美術學校(中央美術學院前身)、北京高等師範學校(北京師範大學前身)、清華學堂、民國大學、朝陽大學等多所大學。姚華儼然成了北京最熱的教育家,他在北京的人脈關係極其龐雜,許多名人拜他為師。
他有好多圈子,甲辰科的同年,這些人因為末科進士,再無候補,影響日隆;一是他的留日好友,關係複雜,人數眾多,有杭州人陳叔通、遵義人蹇念益、梁啟超、陳師曾等,這些歸國人員又成中堅力量,尤其是民國後;還有書畫圈,齊白石、陳半丁莫不是他的好友,對他無不恭敬有加。因為姚華自身在書畫圈的名氣,以及他身兼藝專校長,當時北京城裡想在書畫上混出名堂的,都想方設法結交他;姚華是一位戲曲理論家,與王國維、吳梅被譽為鼎足而立的一代曲學大師。北京戲曲界大家王瑤卿、梅蘭芳、程硯秋等都很敬重姚華,均拜他為師。一時,在戲曲界,風頭無倆;他在工藝美術圈影響很大,他是鑿銅高手,與陳寅生、張樾丞被後世譽之為“近代刻銅三大家”。更首推穎拓推,進士出身,肯為手工,絕無僅有。
在政治上,姚華也是極力主張進步、正義。袁世凱竊國時,姚華作《國慶日對菊書懷》,譏諷之。1926年3月18日,北京總工會、總商會、學生總會等180餘團體和各校學生5000餘人在天安門廣場集會,抗議日本等國侵犯中國主權的強盜行徑,要求驅逐英、美、法、日等八國公使出境,會後舉行示威遊行。行至段祺瑞執政府門前時,遭軍警開槍鎮壓,當場死亡47人,傷200餘人,是為震驚全國的“三一八”慘案。其中,年僅21歲的劉和珍也不幸遇難。4月1日,魯迅寫《記念劉和珍君》一文,讚揚她是一位具有“幹練堅決、百折不回”氣概的“真的猛士”,是“為了中國而死”的青年。
姚華是女師大的前任校長,早已離開女師大,但是,對現任校長楊蔭榆助虐軍閥段祺瑞,對學生瘋狂打壓,推動、製造了“三•一八”慘案,也義憤填膺揮毫寫下了《二月六日雪》詩一首:
留得一冬雪,春來兩度看。
為因埋戰血,較覺作花寒。
未霽仍將積,施消若已殘。
不成惠連賦,愁思動長安。
同時,姚華又作了《二女士》詩,獻女師大死難同學劉和珍、楊德群兩位烈士:
宣和不聞陳東死,
南渡胡為死東市。
千年夷夏禍猶存,
碧血又漬綠窗史!
嗚呼,劉、楊二女士!”
當時,北京白色恐怖,甚囂塵上,而正是有魯迅、姚華這樣的知識分子不畏事,不怕拋頭顱、灑熱血,用慷慨激昂的詩文作武器,不屈從於軍閥的錚錚傲骨,才使中華文明綿綿久長。中華文明史就是一部錚錚傲骨史,就是每到民族生死攸關時的挺身而出。
方伯務是京華藝專出來的學生,是姚華的弟子,“三一八”慘案後,被李大釗推薦到改組後的國民黨北京特別市黨部工人部工作,並擔任北京市車業工會主席。6月從北京藝專畢業後,雖留校任教,他卻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了工人運動。1927年3月被反動軍警逮捕。4月28日與李大釗一起在京師看守所受絞刑犧牲,時年31歲。姚華不畏株連,為方伯務的遺作集作《題方生遺墨鶩》和《題方生遺畫集》,以悼念革命烈士方伯務。姚華用詩表明了自己的態度,他正直展現了他的勇氣和傲骨,不愧為一位有氣節的現代文化名人。
1924年,姚華在北京櫻桃斜街貴州會館舉辦畫會,參與者有數百人,正在京城訪問的印度詩人泰戈爾也欣然前往,並即席發表了熱情洋溢的演說。1926年,姚華患腦溢血,愈後左臂致殘,但是,仍然堅持寫字繪畫。他對徐志摩說:“現在寫字畫畫是我謀生的唯一辦法。”1930年6月4日,五十四歲的曠世奇才姚華因病去世。姚華遺著有《弗堂類稿》31卷(其中詩11卷,詞3卷,曲1卷、序跋5卷,碑誌、書牘、傳、祭文、贊、銘各1卷),還有《姚茫父書畫集》、《姚茫父書法集》、《茫父穎拓》、《姚茫父畫論》、《姚華詩選》、《五言飛鳥集》、《弗堂詩》、《菜猗室曲話》、《小學問答》、《書適》、《說文三例表》、《金石系》、《黔語》、《古盲詞》等等。
姚華學問淵博,是中國一代通才。他精通文字學、音韻學,在詩文、詞曲、書畫、金石、碑貼、工藝美術創作以及畫論與曲論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姚華的詩詞清新流麗,自成一體。姚華在文字研究上,特別精專於許慎的《說文解字》。在文字起源、字形演變、六書義析、書法與文字之關係等方面,所論獨到、深刻。
姚華從畫論到創作,都有出色的成就。他在穎拓、銅刻、唐畫壁磚及西域古蹟箋等方面更是為人推崇,更是首創穎拓。姚華長期深入京劇舞臺,對中國近現代戲曲藝術的改革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伶界人物,梅蘭芳、程硯秋、韓世昌、楊小樓、餘叔巖,譚富英父子,無不時向請教,事以師禮。
姚華的書法,四體無不擅長,他植根於歐陽詢、顏真卿,著力於褚遂良、趙孟頫,融唐人諸家於其中,又揉以秦篆和漢隸筆意。行書納黃庭堅、米芾遺法,蒼勁灑脫。書法一道,如營造殿堂,自身的積累如材料的積累,殿堂的構思來自於詩文。劉海粟說姚華:“以歐、顏為樑柱,六朝象贊為磚瓦,晉人行草為門窗幀幞,《石門頌》為扁額,高起高落,內斂鬱郁之氣,得金文倒薤法,筆先頓而後曳,方圓照映,筆情刀味如名流高座,意氣攝人。佈局則晴雲舒紅,剪荷吐雪,無香得韻,而奇偶突變,內險外平。大字雍穆若碑額。小字彌工,中鋒剛勁,內甲外袍,峨冠博帶,儒將風騷,文徵明而後,對手無多。”姚華書法用筆如神,得意境疏放,綿密轉折,雄遒茂密,剛柔相濟,古樸自然,卓然自立。他患腦溢血後,廢一臂只能獨臂運書,更顯清新奇麗,自名"姚風"。他提出的"一畫開天"論,"工、速論","刀、筆論","意趣為勝論",對書法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盧秀輝有《為姚華茫父歌》一詩,詩曰:
書畫不厭勤,筆下生沉昏。
飲茶一人坐,君詩兩忘言。
畫筆入古絹,詩到搜句源。
已苦政壇久,不如生徒詢。
言到會心處,相對一粲然。
此時藝壇中,茫父如翼添。
自笑未得門,思之尋夢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