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奇事不少,皇帝出身三教九流,有亭長也有賣草鞋的,但這都不妨礙他們走上帝位。
很多朝代到了發展的中後期,權臣把握朝堂,賣官鬻爵,電視劇中這樣的劇情數不勝數,但是皇帝親自參與賣官,恐怕就只有漢朝了。
漢朝有兩個皇帝賣官,但不同的是一個千古一帝,另一個卻是遺臭萬年,到底是為什麼呢?先來說說這個遺臭萬年的皇帝,他就是漢靈帝劉宏。
劉宏一生僅活到33歲,當皇帝22年,但他賣官卻長達12年之久。
漢靈帝劉宏157年出生於翼州河間國(今河北省深州市),東漢第12位皇帝,雖然他是漢章帝劉炟的玄孫,但他當皇帝卻完全是天上掉餡餅,全憑運氣。
公元167年,漢桓帝劉志駕崩,朝野一片混亂,原因是皇帝無子,突然駕崩的劉志根本沒有安排身後事,各個勢力群體伺機湧動,皇后竇氏外戚也趁機活動,準備讓皇后過繼宗室子,以便臨朝聽政。
但凡過繼宗氏子,第一要義一定是利於自己,竇氏深知這一點。為了方便控制新帝,有權勢的宗子這時便不是好選擇了,必須是沒有背景且比較好掌控的,這樣才有利於竇氏集團掌握大權。
於是,竇氏集團便將目光鎖定在那些無背景邊緣人員身上,而劉宏就是在這一次豪門擴招中,以身無長物勝出。劉宏在當皇帝之前,說是宗室,其實就是平民一個,沒有一點依靠,有的只是一個可有可無的身份。
此時的劉宏,年僅12歲,孤苦無依,父親劉萇早逝,劉宏因此早早地繼承了父親的爵位——解瀆亭侯。你肯定在想這好歹有個爵位,能差到哪裡?我來給你說說這個爵位的含金量。
東漢的爵位制度大致沿襲了西漢時期的制度,但在沿襲的同時又細分了不少,主要分為王、公、候三等,而候有列候的關內侯,列候有自己的食邑,其他沒有,列候中又分為縣侯、鄉侯、亭侯等等,劉宏世襲的的這個解瀆亭侯就是屬於亭侯的一種,就是一個芝麻大的小官,而且他父親早逝,又沒有依靠,可想而知是多麼的心酸了。
劉宏估計做夢也沒有想到,他能一朝從一個小小的廳侯,一躍成為當朝天子。
竇皇后的父親竇武不知道翻了多少篇劉氏家譜,才找到了這麼一個“哪哪都合適”的皇帝種子選手。
傳說在竇武找到劉宏時,劉宏正在吃飯,被帶走時嘴裡還叼著一張沒有吃完的胡餅。
就這樣,劉宏被帶走了,相信那一刻,他心裡一定是絕望的,但沒想到下一秒,他卻家雞變鳳凰,一飛昇天。
公元168年,12歲的劉宏被竇氏牽著,由群臣跪迎走進洛陽宮繼位成帝,史稱漢靈帝,皇后竇氏尊為太后臨朝聽政,朝中大權歸於竇氏外戚手中,這一刻所有人都像是贏家,此後的劉宏的種種表現也證實了除了與國不利,他的即位對於氏族宗親權力制衡來說,未必不是好事。
劉宏剛開始即位時,在竇太后和朝廷各方面的權利制衡約束下,他還是表現不錯的,即使沒有多少功績,但好在也沒有多少錯處,但不久發生的一件事情,卻讓一切開始朝著不可控的方向發展了。
在一切看似平靜的朝堂中,竇氏集團對於劉宏的控制,讓一部分人的權利受到了損傷,於是,黨錮之禍發生了,這次政變直接導致了朝中大權落入宦官手中。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劉宏即位之後,皇后竇妙升級成太后,是穩穩的後宮第一人,他的父親竇武自然地位跟著水漲船高,加上輔佐劉宏即位有功,被封為了大將軍。
在以往東漢的勢力分配上,宦官、外戚、士大夫三派競爭,偶爾會有某一方有優勢,但總體勢均力敵。
但不同的是,竇武他是一個不折不扣計程車子,他雖然多了一個外戚的身份,但在很多事情處理上還是士大夫的處理方式,而且他一點也看不上宦官,總覺得宦官就是一些魅主的禍害。
士子和宮中的宦官一向勢不兩立,形同水火,而此時的大將軍竇武不僅代表了士族他還是還有外戚,兩種身份融合在一起,而他對宦官嫉惡如仇。
在他的引導下,外戚和士大夫們聯手,演變成將宦官一網打盡的趨勢。
宦官的權利和地位受到了史無前例的威脅,甚至傳出來要被誅殺的訊息,狗急跳牆。於是,他們準備伺機報復。
終於,他們等來了一個機會。
169年,山陽郡督郵張儉(士族)彈劾中常侍侯覽(宦官)回鄉為母親掃墓時鋪張擾民,隨後帶人拆毀了侯覽的房屋和祖墳,這件事一下子激怒了宦官團體的情緒,惹得眾怒。
隨後,侯覽指使同鄉人朱並上書彈劾張儉等24位山陽名士結黨,圖謀不軌。劉宏見到奏章後,不知道該如何讓處理,於是便問身邊的宦官曹節。
這裡我簡單說下曹節這個人,他在漢順帝時擔任小黃門,到漢桓帝時,遷至中常侍,又對漢靈帝劉宏有擁立之功,因此劉宏非常信任他。
於是,曹節借題發揮,解釋說黨人危害社稷,要求擴大到全國範圍清剿黨人,劉宏准奏。
最終,這場政治災難造成大量士人逃亡,被迫害致死的達六、七百人,竇武、陳蕃等人也被滅族,竇太后被遷到南宮雲臺居住,宮內宮外及朝中大權徹底落到了宦官手中。
一朝皆有宦官把持,預示著這個朝代不是快滅亡了,那麼就是這個皇帝命不長了,總之是下坡路的開始。
縱觀歷史上的宦官,最大的特點就是會拍馬屁,想方設法地哄主子開心。從小沒見過多少世面的劉宏,在宦官的誘惑下,開始迷失了。
在宦官的引導下,劉宏做了很多荒唐事,無一例外都是為了自己享樂。
一次,一個小太監帶了四頭驢進獻給劉宏,宮中沒有毛驢,於是劉宏便弄了一個小車,在宮中每天都讓驢拉著自己跑,上行下效,朝中眾人紛紛模仿,一時之間洛陽城中的驢價飛漲。
你知道狗官的來歷嗎?其實也來自劉宏。後來劉宏對驢子逐漸厭煩了,就想著要有新玩意。於是,又一個小太監給一隻狗套上官服,盡心打扮之後領上了朝堂,待到劉宏看清楚這是一隻狗之後,大笑道:“好一個狗官!”文武百官面面相覷,倍感侮辱,但卻敢怒不敢言。
劉宏本就是粗野之人,即使當了皇帝也改不了他斂財的毛病。
劉宏在後宮中仿造街市、市場,讓宮人扮作攤販叫賣,或扮成路人參與購買,自己也穿上商人的服裝扮作商人,玩得不亦說乎。
但這假的市場終究還是假的,賺不了多少錢,無法為了滿足個人的奢侈生活需求,也滿足不了他的野心。
劉宏斂財的程度到底有多深呢?可以說幾乎已經達到了人神共憤的地步,他甚至先後兩次頒佈了賣官鬻爵的詔令,簡直是歷史罕見。
178年,漢靈帝首次在宮苑西園開設邸舍公開賣官,這件事情在歷史上也是有記載的。《後漢書》有這樣的描述:“自關內侯、虎賁、羽林入錢各有差。私令左右賣公卿,公千萬,卿五百萬。”
到了187年,劉宏再一次在宮掖鴻都門,公開張榜賣官,這一次同樣有記載。《後漢書》載:“賣關內侯,假金印紫綬,傳世,入錢五百萬。”
從178到187年,劉宏賣官長達12年之久,可想而知,那時的人們過的是怎樣的生活,漢靈帝幹啥啥不行,但在賣官上,他卻是花樣百出:
一、按秩標價。漢代以俸給的多少表示官職大小,其官等稱秩,以所受俸祿穀物的石數為名。於是,漢靈帝賣官按秩標價。
二千石官秩,標價二千萬錢;四百石官秩,標價四百萬錢,就是你想俸祿多就得多花錢。
二、買賣議價。就是說賣官雖有價目,卻可以討價還價,怎麼樣?看看劉宏這做生意的本事,但可惜沒有用到正事上。
三、任前付款。就是你得先付錢,後上任。怎麼樣風險意識強吧,皇帝也怕賴賬的。
四、任後還錢。當然如果實在湊不夠錢的話,只要買通宦官,你也可以先交一部分錢,上任後再交後面的錢。
你想想,那些花錢當官的,對於他們來說他的官職就是一本生意,既然有投入,那肯定就得有回報。
於是,官員上任後,利用職權大肆斂財,搜刮民脂民膏,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終為這場鬧劇買單的還是窮苦百姓。
正是劉宏這樣大肆的買官賣官,致使東漢吏治黑暗,政治腐朽,民不聊生。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
終於在184年,黃巾起義爆發,東漢王朝趨於崩潰,涼州等地也陷入持續動亂之中。僅僅5年後,漢靈帝劉宏就一命嗚呼了。
其實,在漢朝的歷史中,買官的不止劉宏一個,還有一個人大家也非常熟悉漢武帝劉徹。
眾所周知,當初漢武帝劉徹在攻打匈奴時,幾乎花完了國家所有的錢財,國庫入不敷出,日漸空虛,無奈之下劉徹也實行了一段時間的買賣爵位官職,同時對於有罪的犯人也可以花錢贖罪。
比如當初李廣就曾經花錢免除了自己的死罪,但是漢武帝時代買賣官職限制還是很多的,而且他買賣官職目的是為了充實國庫,並不是為了自己的私利,而劉宏賣官則純粹是為了自己享樂、斂財,實在沒有什麼可比的。
這也就是同樣是花錢賣官的皇帝,為什麼一個卻能名垂青史,而另一個確實遭人唾罵遺臭萬年,高低立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