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山完顏既然是金朝皇族完顏氏的後人,按理應當是姓完顏,且是少數民族啊,為何都姓王呢?浪子覺得原因有二:
一是得歸功於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在《完顏準是岐山完顏直祖》一文中列出了岐山完顏的世系,其中有這樣一句:在四世祖中,有完顏也先帖木兒元帥,至正年守岷州,洪武賜姓王世(氏),死則歸原姓。至正是元末帝年號,洪武是明朝開國年號,彼時當是元末明初年間。據老家人說,祖上有人曾在元朝任元帥,後投奔朱元璋,屢立戰功,被朱元璋賜姓王。這與世系碑上所載基本相符。
據歷史記載,洪武元年二月壬子,“詔復衣冠如唐制,禁胡服、胡語、胡姓名。” 洪武五年,敕令曰:“蒙古、色目人氏,既居中國,許與中國人家結婚姻,不許與本類自相嫁娶。違者,男女兩家抄沒入官為奴婢。其色目欽察自相婚姻,不在此限。”洪武七年二月,正式頒行《大明律》,卷六《戶律·婚姻》明確規定:“凡蒙古色目人,聽與中國人為婚姻,務要兩相情願,不許本類自相嫁娶,違者杖八十,男女入官為奴。”
在此高壓政策下,除漢族外的主要少數民族,一方面紛紛改易姓氏,從多字姓,改成單字姓,而不少人乾脆改成漢族大姓“張”、“王”、“李”、“趙”等,與漢族人混同;另一方面紛紛與以漢族為主的其他民族通婚,往往經兩三代人,就基本融入漢族。岐山完顏應是被歸入色目人中,自然也不能倖免。
二者女真文字“完顏”的漢語意思就是“王”,也就是說,完顏翻譯成漢語就是王的意思。這也是有明確歷史記載的,在《金史》附錄的《金國語解》裡,載有女真與漢族姓氏的對應關係:“完顏,漢姓曰王。烏古論曰商。……”。此是從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官名:完顏旻)開始的,其建立大金國後,命完顏希尹制定女真文字,在此過程中,明確了女真文字與漢字的對應關係,鑑於完顏作為王族的地位,自然將女真文字“完顏”與漢字“王”對應,讓完顏阿骨打非常滿意,將自己的漢語名字定為王旻,此為明證。
朱元璋作為皇帝,賜姓也不是隨口、隨便給一個姓就了事,肯定是要經過研究的,之所以給岐山完顏賜姓王,肯定也是考慮到了完顏的漢義就是王這一層。如此,岐山完顏應是從明洪武年(公元1368年)就改姓王了。當時給岐山完顏的優待政策是生時姓王,死後恢復姓完顏,故世系碑上男的全是姓完顏的,一直持續到中華民國成立。
如今,岐山完顏已完全漢化,也不再延續生時姓王、死後姓完顏的傳統,生死都姓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