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作為在中華文明中佔有一席之地的重鎮,齊魯大地不僅有著儒家傳統的加持,更有梁山泊的江湖豪氣,一文一武,使得山東在中國歷史上和各個省份中長期穩佔前排。但隨著中華在近代以來的衰落,中原人民日益貧苦無比,在內外交逼的危機之下頓時走投無路。就此,山東人在清末開始大舉闖向關外,一時之間竟然名留青史,有了“闖關東“的傳說。但明明風軟雨柔的江南更繁華富麗,清末的山東先民們卻偏偏要遠赴關外討生活呢?
01
眾所周知,作為華夏文明的重要發源地,黃河流域一直是整個帝國最為富庶的,因之成為被各方勢力垂涎的中原膏腴之地。但隨著秦漢以來的氣候不斷轉涼,中原農耕日益艱難,北方遊牧部族則趁中原內亂便接連南下,北方頓時陷入戰火之中。為了逃避戰亂和謀求生計,大批中原百姓分道南下到了江南,為少有開發的江南帶去了充足的勞動力和比較先進的生產技術。此後,經隋唐以至於兩宋,江南逐漸發展為超過中原的帝國財稅重心,其社會經濟地位就全國來說,可謂舉足輕重。
02
江南由於地處卑溼煙瘴之地,不服王化,一直少有先民遷移,所以開發較晚。直到中國歷史上從魏晉南北朝開始,到唐末兩宋的幾次移民潮後,江南才在中原移民和當地土著的建設下繁盛起來。與此同時,隨著經濟地位的提高,江南在南宋之後也順利成為整個帝國的政治中心,晚明時,江南豪紳鉅富幾乎可以操縱朝廷賦稅,可謂權勢赫赫。後來,隨著滿清入關並建立政權,江南在短暫的動亂後快速回歸平穩,依舊是整個帝國的重心,直到現在。既然如此,為何晚清的山東移民們不選擇南下而偏偏遠赴東北的苦寒之地呢?
03
首先,作為禮教的發源地,山東民眾長久以來都浸潤在儒家和理學的教誨之中,由此形成了忠君愛國的傳統和保守樸實的文化心理。所以,一般來說,傳統的山東人對於商賈眾多而生活奢靡的江南並無多少好感,反而更青睞於透過耕作土地來發家致富。所以,與其冒險南下去和頭腦機警的南方人競爭自己不習慣的商賈,還不如到關外繼續做勤勤懇懇的莊稼漢和老農民。其次,明清以來,隨著人口的快速增長,人地關係普遍緊張,大量荒地被農民開墾。而江南作為財稅重地,人口更為擁擠,情況更為複雜,很難支援大量的外來人口落戶並就地生產。與此相反,關外作為滿清的龍興之地,一直禁止漢人前往墾殖,所以到清末為止,關外甚至處於尚未開發的蠻荒狀態。
04
最後,與關卡重重而險阻叢生的江南相比,從山東半島到關外,無疑路途更為方便。從太平天國以來,整個清政府的實際控制力都在降低,並且為了儘可能搜刮民間財富,各地方之間關卡林立,使得百姓的出行要承受巨大的盜匪威脅和繳稅壓力。至於關外,迫於列強入侵壓力的清政府為了加強開發,不斷下達鼓勵遷移關外的政令,這極大地便利了山東先民的遷移和開拓。由於土壤肥沃,加上有官府的優惠政策,所以面臨極大生存壓力的山東人,最終選擇了北上關外。
結語
所謂的“關東“,籠統上說來是山海關以東,此地在近代以來無疑是關乎中華命運的重要地域:無論是改旗易幟,還是促成全國統一,還是建國後成為共和國的重工業基地,其中都少不了大量移民關外的山東先民的貢獻。儘管江浙滬繁華,但此心安處即是吾鄉,勇於移民關外的山東先民,永遠值得歷史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