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橫掃千軍的西楚霸王項羽會敗給市井無賴的劉邦呢?為什麼戰無不勝的義軍領袖陳友諒會敗給退役的和尚朱元璋呢?又為什麼雄霸草原的扎木合會敗給新兵蛋子成吉思呢?
歸根到底就是一句話,那就是項羽、陳友諒、扎木合都自視天下無敵,不聽他人忠言,以致於功敗垂成,這就是所謂的驕兵必敗。
而劉邦、朱元璋、成吉思汗他們卻認為他們自己文不能治國、武不能安邦,就是一介廢物,認為誰都比他們強,誰說的都有道理,因此學為己用,最終成就大業。這就是所謂的謙虛也可以叫隱忍。
對於同一件事以張揚和隱忍兩種不同的態度對待,它們所產生的效果也是不一樣的。
最理性的方式就是起伏、活著、控制規模、控制費用、控制成本,在產品、技術、市場、品牌、生態鏈上全面佈局,等待機會;
司馬懿和楊修都是曹操深愛的謀士文人。不過,他們的結局卻天差地別。司馬懿字仲達,世代書香門第,滿腹經綸。
由於時機未到,兩次拒絕曹操的邀請。裝癱瘓過一次、逃亡過一次。第三次出仕曹操原本是想讓他輔佐曹衝的,結果曹衝英年早逝。讓司馬懿無從再次抉擇,決定隱忍三年靜觀天下,曹操很賞識司馬懿。
當曹操銅雀臺大宴群臣,曹植憑一篇氣勢恢宏的《銅雀臺賦》蘊含勸進的意思獲得曹操的大加讚賞,卻失去了天下擁漢的仕子之心。
而曹丕的《銅雀臺賦》雖然平平無奇,卻折射出忠於漢室的意思,雖然沒有得到曹操的表揚,卻得到了天下大漢舊臣的稱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