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讀特
編者注:《紅樓夢》裡的林黛玉是寄人籬下的灰姑娘嗎?研究《紅樓夢》超過20年的歐麗娟認為,這是一種誤解。她指出,讀者的刻板印象往往把《紅樓夢》給簡單化了,其中的人物被貼上了標籤,變成一個個單薄的、蒼白的影子,早已不復曹雪芹所給予的立體的、活生生的樣貌,而曹雪芹其實是為了展現大雅文明才寫這部小說的。日前,她出版了新著作《紅夢十五釵》,希望帶領讀者看懂“紅樓夢中人”為了活得更有價值可以做哪些奮鬥,特別是裡面的女性角色,如何用更堅忍、更高貴的美好姿態來面對人生,試圖以人物來呈現紅樓夢的大雅文化。以下為書摘,經出版社授權釋出。
關於林黛玉,首先應該要澄清一個長期以來積非成是的錯誤觀念,也就是:事實上,林姑娘不是灰姑娘!
很有趣的是,一般人都喜歡看“灰姑娘”的故事。童話裡的灰姑娘是一個很完美的女孩子,善良又柔弱,一直受到壞心後媽和姐姐的欺負,幸而好人有好報,她終於穿上水晶做的鞋子,嫁給了王子,得到終身的幸福。
但為什麼我們都喜歡灰姑娘的故事?因為這一類的故事全包含了“未得到應有注意的人或事”,歸納起來,至少皆具備的共同要素包括以下幾項:
一、受到不公正對待的女主角
二、與男主角相遇
三、最後男女主角結合,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而我們自己,不就好像那位灰姑娘嗎?又善良又正直,可是卻一直沒有受到重視,甚至還被不公正地對待,心裡忍受很多的委屈,深深感到被忽視的痛苦,以及孤單無助、害怕恐懼的辛酸。而我們又多麼期待可以遇到一個白馬王子,給予我們堅貞的、浪漫的愛情,也把我們從平凡的世界救出來,帶到城堡裡去過幸福快樂的日子!所以說,我們這些活在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平庸生活裡的人,便把這樣的心理需求投射到小說裡,從女主角的身上看到了自己。
正是因為把這種心理帶進小說中,因此我們習慣於把林黛玉想成一個灰姑娘,尤其黛玉最後並沒有得到幸福,和寶玉的結局是有情人終沒有成為眷屬,最後還獨自一人孤孤單單地死去,這更引起了讀者們的同情,於是越發把她塑造成楚楚可憐的悲劇女神了。
然而曹雪芹並不是在寫童話,他寫的是無比複雜又奧妙的世界。其實在真實的世界裡,長得美麗又柔弱的人不一定都是無辜受害者,而一直在哭的人很可能根本沒有受到任何委屈,同樣的,最後沒有得到幸福的人,或許一直都過得很優渥,林黛玉便是這一種。只可惜大部分的讀者都有了偏見,於是完全誤會了這一點。
因為篇幅的關係,以下只提幾個重點,請大家認真思考。
欽差大臣的掌上明珠
首先,從上一章提到的吃茶事件就已經可以看得出來,林黛玉的家世背景絕非等閒一般,因此第二十五回王熙鳳當眾開了林黛玉一個玩笑,說:“你既吃了我們家的茶,怎麼還不給我們家作媳婦?”同時指寶玉道:“你瞧瞧,人物兒、門第配不上,根基配不上,傢俬配不上?那一點還玷辱了誰呢?”可見其實是賈家才有配不上林家的問題呢。這裡王熙鳳完全沒有講錯,事實上林黛玉的家世背景根本不是一般的中等士大夫家庭,而是比賈家地位更高的門閥!
請注意林黛玉的母親是賈敏,她身為賈母最疼愛的女兒,許親的物件一定是門當戶對的貴族世家,否則又怎麼會捨得下嫁?從這一點來說,黛玉的父親林如海一定是個人中龍鳳,才能雀屏中選,當上賈府的乘龍快婿,不可能只是一般官宦家庭出身的讀書人。
果然,林如海的祖宗是三代的列侯,這一點和賈家是一樣的。前面的幾章說過,一個國家的爵位有限,所以不能讓貴族們的子子孫孫代代相傳,於是有了“隨代降等承襲”的制度,即每世襲一代,爵位便降低一等,幾代之後就歸零了,這是除了少數“世襲罔替”的皇族之外都註定的命運。至於那些不是皇族的八旗世爵,更註定只能傳承三代,到了第四代便沒有爵位了,這時便得要找另外的出路,好讓家族的榮華富貴可以維持下去,那個出路就是科舉考試。而林黛玉的父親林如海正是這種佳子弟的典範,第二回說:
今歲鹽政點的是林如海。這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至蘭臺寺大夫,本貫姑蘇人氏,今欽點出為巡鹽御史,到任方一月有餘。原來這林如海之祖,曾襲過列侯,今到如海,業經五世。起初時,只封襲三世,因當今隆恩盛德,遠邁前代,額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襲了一代;至如海,便從科第出身。雖系鐘鼎之家,卻亦是書香之族。
可見林家比賈家的地位還要更高一點,因為皇帝對林家特別的恩寵,所以讓林家加襲了一代,等於世襲了四代的爵位,並且比賈家還提前了兩代,發達得更早,那就不只更勝一籌了。等到林如海這一代,身為林家的第五代,依照朝廷的制度已經沒有爵位可以世襲了,於是他改從科舉出身。這種家族的變化形態稱為“隨代降等承襲”,也是賈家等貴族世家都同樣要面對的,此即寶玉為什麼會被嚴格要求讀書的原因。如果寶玉能像林如海一樣,那麼賈家的未來就有希望了,可惜我們都知道,結果並不理想,於是構成了賈家和寶玉的雙重悲劇。
那麼,林如海是怎樣的優秀呢?林如海從科舉找到了出路,順利地讓林家轉型成功,也延續了榮華富貴。首先,林如海是皇帝欽點的探花,等於是天子門生,哪裡是一般的讀書人可比!再加上深受皇帝信賴,所以被派去江南擔任巡鹽御史,小說中提到林如海帶著家眷到揚州上任,便是因為巡鹽御史的官署坐落在揚州。這個官職主管鹽務,涵蓋的轄區十分廣大,根據清初巡鹽御史李贊元上疏給順治皇帝的說法,包括:
兩淮巡鹽地方,自江西、湖廣以至河南,延袤千里,巡鹽一差,駐札(?)揚州,豈能遍及。
可知其範圍極為廣大,不只如此,所主管的食鹽的稅收可是國家非常重要的財源,算是攸關國本,所以巡鹽御史的能力和品德一定要很高,絕對是皇帝十分信任的人,等於是皇帝的心腹。那麼可以想見,林如海是可以直接向皇帝寫奏摺、和皇帝當面討論政務的棟樑大臣,這哪裡是賈家所能比擬的!
而黛玉就是在貴族世家中誕生、成長的,又是欽差大臣的掌上明珠,怎麼可能會受人欺侮?果然,在賈敏過世以後,賈母心疼她沒有母親的照顧和教養,林如海也認為這個小女兒沒有兄弟姊妹的扶持,所以都贊成把小黛玉送到賈府,那裡有很多長輩和同輩親戚可以照顧她、陪伴她,比她自己一個人孤伶伶地留在林家要好得多。
就這樣,年紀大約六七歲的黛玉便上路了。她在揚州搭上船,家庭老師賈雨村另外乘一艘小船跟在後面,一路往北京出發了。現在可以想得到了吧?黛玉乘坐的一定是官船,可以暢通無阻,而她從揚州到北京,走的又是哪一條水路?那一定是京杭大運河,從江南的杭州到北京,這條運河長達一千多公里,是明清時期的南北交通動脈,所以不只是林黛玉,後來薛家上京時也是走這條路線。
而這一趟從南到北的船執行程,可是黛玉人生中唯一的一次長途旅行,從此她再也沒有離開過京城一步。要注意的是,這一路的整個過程顯然很平安順利,因為體弱多病的黛玉並沒有出現任何不適的情況,算是一個好兆頭。等黛玉抵達了北京,必須先在通州下船,通州是京杭大運河北端的終點站,而黛玉一下了船,賈府派來接她的轎子早已等在那裡了。
轎子又代表什麼意義呢?那可不是一般的交通車,幾乎所有的讀者都不知道,在明、清這兩個朝代,轎子就是權力、地位的象徵,所以並非人人都可以乘坐。例如跟著黛玉一起上京的賈雨村,他雖然是黛玉的家庭老師,卻沒有轎子可坐,得自己想辦法到賈府去,即是因為他的身份不夠高,等到以後他當了縣太爺,上任時坐著一頂大轎,這便顯示了身份的轉變。
所以說,賈府派轎子來接黛玉,那是一種高規格的接待。這種高規格一直持續下去,直到黛玉進入賈府,晚上安頓下來都是如此,只可惜讀者都不瞭解清朝王府的規矩,所以才產生了很大的誤會,把林姑娘當成了寄人籬下的灰姑娘。
高規格接待的寵兒
首先,黛玉的轎子一路到了賈府,先經過東邊的寧國府,再到西邊的榮國府,因為古人以東邊為尊,東邊即是哥哥寧國公的坐落處,身為弟弟的榮國公當然就住到西邊的府宅了。現在要特別注意的是,當時寧國府“正門卻不開,只有東西兩角門有人出入”,同樣的,西邊的榮國府也是如此,黛玉的轎子並不是從大門抬進去,而是“不進正門,只進了西邊角門”。為什麼會這樣呢?很多同情林黛玉的讀者便誤會了,以為賈府欺負這個可憐的孤女,連正門都不給她走,像個委屈的小媳婦似的,只能走邊門!這種印象實在太深了,也太普遍了,以致林姑娘變成了灰姑娘,得到了大家一面倒的同情。
但這恰恰是一個好機會,讓我們知道原來同情心很容易放錯物件,也顛倒了事實,只要缺乏理性和知識!以黛玉來說,她的轎子之所以會從角門進去,是因為遵守王府的規矩,大家都一樣,不是隻有黛玉。有一位鐵帽子王的後代,叫做金寄水,他從小在睿親王府中長大,父親是最後一代睿親王,如果民國沒有成立,他就會當上睿親王了。這位金寄水先生告訴我們:十二家鐵帽子王的王府建置都是採用“大式”做法,府門又稱為宮門,都坐北朝南,而府門東、西各有角門一間,均叫阿司門,供人們出入。
請特別注意“府門東西各有角門一間,供人們出入”這兩句,金寄水又說:“王府的府門是終年不開的,人來人往都走角門。但是,一到王府主要成員結婚那天,府門必須大開,只有知其王府禮制者,能看出府中是在辦喜事。但是,賓客車輛依舊出入角門。”這就是為什麼黛玉的車駕抵達榮國府以後,“卻不進正門,只進了西邊角門”,原來都是曹雪芹對貴族世家風範的自然展現。如果我們瞭解這是王府的禮制規範,便不會把這一現象誤解為黛玉受到賈府欺負,而得出謬以千里的推論了。
再看黛玉進入榮國府以後,便是和親戚們一一相見的場面,在這整個過程中,黛玉也都是人人尊敬、疼惜的貴客和寵兒。以下即一項一項來看。
首先,黛玉當然要拜見最高的長輩,賈母。可當時的情況是:“黛玉方進入房時,只見兩個人攙著一位鬢髮如銀的老母迎上來,黛玉便知是他外祖母。方欲拜見時,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摟入懷中,心肝兒肉叫著大哭起來。”連拜見之禮都省了。後來在談話的過程中,提到賈敏如何得病,如何請醫服藥,如何送死發喪,賈母禁不住傷感之情,黛玉又再一次被摟入懷裡嗚咽起來。如果用今天的習慣來看這樣的描寫,那就會看不出奧妙了。
所以我要提醒大家注意:在《紅樓夢》裡面,只要是這種上對下親暱的肢體動作,都代表了上位者的喜愛,也因此帶有提拔的含意,例如寶玉的嫂嫂李紈,便曾經攬著平兒給予極大的讚美。第三十九回說,當時大觀園正在熱熱鬧鬧地吃螃蟹宴,鳳姐派她的貼身大丫鬟平兒過來,拿一些螃蟹回去吃,而因為平兒這個人就像她的名字一樣,又平和、又公平,所以大家平日都很喜歡她,此刻便拉她過來一起坐下,正是重視她、提拔她,讓她平起平坐的表示。
而平兒是很守分寸的好女孩,當然不肯逾越分際,這時李紈堅持拉住她,笑道:“偏要你坐。”於是把平兒拉在她身旁坐下,還端了一杯酒送到她嘴邊,平兒連忙喝了一口便要走。李紈道:“偏不許你去。顯見得你只有鳳丫頭,就不聽我的話了。”說著又命嬤嬤們:“先送了盒子去,就說我留下平兒了。”這是要讓忙碌盡責的平兒休息一下,給予特別照顧的意思。然後李紈攬著她笑道:“可惜這麼個好體面模樣兒,命卻平常,只落得屋裡使喚。不知道的人,誰不拿你當作奶奶、太太看。”這段話更清楚顯示了李紈對平兒的讚賞與不捨。
在這裡讀者可不要誤會,以為李紈會攬著平兒,是因為她這個寡婦獨守空閨,幾年下來就有了同性戀的嫌疑,這實在是無中生有的穿鑿附會。如果認真而客觀地瞭解《紅樓夢》的世界,便會發現:從這整段情節來看,李紈很明顯是心疼平兒,她的人是這麼優秀,命卻這麼不好,所以藉這個機會特別補償她,以主子的身份攬住平兒這個女僕,即為一種提拔的用意,並且還特別把平兒留下來一起吃螃蟹,讓她不用再到處奔波,幫鳳姐辦事,而可以歇歇腳,和主子一起享受美食。同樣的,李紈會伸手攬住平兒,就是以主子的身份給她的提拔和榮耀啊。
也正因為這時伸手攬著她,才順勢摸到了一大串鑰匙,李紈便感嘆說:
我成日家和人說笑,有個唐僧取經,就有個白馬來馱他;有個劉智遠打天下,就有個瓜精來送盔甲;有個鳳丫頭,就有個你。你就是你奶奶的一把總鑰匙,還要這鑰匙做什麼?
李紈從這一串鑰匙發揮,極口稱讚平兒就是鳳姐的鑰匙,那可是無與倫比的讚美!想想看,鳳姐是何等精明幹練的人物,平兒能當她的鑰匙總管,豈不證明平兒的卓越程度嗎?所以說,李紈伸手攬住平兒的舉動,便相當於賈母摟住黛玉一樣,這種上位者對下位者的肢體親暱,都是表示寵愛、欣賞和提拔的意思,是我們應該要正確瞭解的。更何況賈母還哭著叫黛玉是“心肝兒肉”,那就與寶玉的地位沒有兩樣了。
果然,連賈母如此地位崇高的老祖宗都這樣表示了,其他的大家長們也全部一起跟進。首先是王熙鳳,她一來到現場,便表現得十分親暱、熱絡:
這熙鳳攜著黛玉的手,上下細細打諒了一回,仍送至賈母身邊坐下,……又忙攜黛玉之手,問:“妹妹幾歲了?可也上過學?現吃什麼藥?在這裡不要想家,想要什麼吃的,什麼頑的,只管告訴我;丫頭老婆們不好了,也只管告訴我。”
請注意,其中鳳姐連續兩次攜著黛玉的手,又把黛玉送到賈母身邊坐下,這更進一步做了補充說明,告訴我們,原來黛玉還沒來得及拜見老祖宗,便被摟在懷裡,之後根本還和賈母坐在一起,那豈不等於是昭告天下,黛玉就是和她平起平坐的寵兒嗎?於是乎,另外兩位女家長也不能怠慢了,依照倫理順序,首先是邢夫人順道帶黛玉去見大母舅賈赦,當時“大家送至穿堂前。出了垂花門,早有眾小廝們拉過一輛翠幄青紬車。邢夫人攜了黛玉,坐在上面,眾婆子們放下車簾,方命小廝們抬起”,到了東大院賈赦的住所,“眾小廝退出,方打起車簾,邢夫人攙著黛玉的手,進入院中”,黛玉坐了一刻後便告辭,邢夫人親自送至儀門前,又囑咐了眾人幾句,眼看著車去了,方回來。
請注意,在這一段過程中,邢夫人不但是牽著黛玉的手一起坐在車上,接著還“攙著黛玉的手,進入院中”,這裡用的是攙扶的“攙”字,那是多麼小心翼翼的動作啊,一般應該是晚輩對長輩的禮貌才對吧?現在卻居然反過來了。再看黛玉告辭以後上了車,邢夫人不僅囑咐眾人細心照料,並且“眼看著車去了,方回來”,顯然她還留在路邊守望一陣子,目送車駕遠去才轉身回房,表達出依依不捨的掛念。由此林林總總可見,都表現出黛玉極端受寵的處境。
接著是去拜見二母舅賈政,黛玉在老嬤嬤的帶領之下:
到了東廊三間小正房內。正面炕上橫設一張炕桌,……王夫人卻坐在西邊下首,亦是半舊的青緞靠背坐褥。見黛玉來了,便往東讓。黛玉心中料定這是賈政之位。因見挨炕一溜三張椅子上,也搭著半舊的彈墨椅袱,黛玉便向椅上坐了。王夫人再四攜他上炕,他方挨王夫人坐了。
在這一段描寫裡,也要特別請大家注意,原來古人以東為尊,所以炕上的兩個座位裡,東邊的一個一定是賈政坐的,黛玉當然懂這個禮數,因此當王夫人讓她往東坐的時候,黛玉絕不敢僭越,刻意選了比炕低一階的椅子上坐下。但因為王夫人“再四攜他上炕,他方挨王夫人坐了”,所謂恭敬不如從命,晚輩對長輩再四表達的好意卻之不恭,此刻必須遵命上炕,卻又不能坐到東邊的位置上,那就得和王夫人一起擠在西邊的位置了,豈不又顯示出平起平坐的地位嗎?接著,“一聽到老太太那裡傳晚飯了,王夫人忙攜黛玉從後房門由後廊往西,出了角門”,然後“王夫人遂攜黛玉穿過一個東西穿堂,便是賈母的後院了”。我想你現在已經有概念了,應該注意到在這個行動的過程裡,王夫人也是一直牽著黛玉的手呢。
如此一來,算一算總共有四個人攜著黛玉的手,包括:賈母、邢夫人、王夫人和王熙鳳,其中輩分最高的三位還讓黛玉與她們平起平坐,而這些人都是賈府裡權力最大的女家長!由此看來,在在都顯示黛玉的地位崇高,事實上她從來到賈家的前一刻起,便受到全家的禮遇與疼愛。
然後,當王夫人牽著黛玉進到屋裡準備入席用餐的時候,又發生一件和座位有關的情節。當時黛玉的座位也是最尊貴的一席,小說中說:
賈母正面榻上獨坐,兩邊四張空椅,熙鳳忙拉了黛玉在左邊第一張椅上坐了。黛玉十分推讓。賈母笑道:“你舅母你嫂子們不在這裡吃飯。你是客,原應如此坐的。”黛玉方告了座,坐了。
很明顯的,黛玉之所以要“十分推讓”,就是知道那個位子是很尊貴的客座,自己擔當不起。但賈母要黛玉接受這個安排,明確地表示她是貴客,理當如此,黛玉才敢坐了下來,可見黛玉身為貴客、嬌客的地位十分明確。
最後,再看當黛玉剛到賈府時,賈母特別吩咐說:“請姑娘們來。今日遠客才來,可以不必上學去了。”於是迎春、探春、惜春這三姊妹來到了現場,和黛玉相見。想想看,這麼重視讀書教育的大家庭,能讓姑娘們不用去上學的理由一定是大事件,顯然黛玉正是一個貴客,否則賈家的姊妹們何必費事過來一趟,還穿上正式的禮服,也即黛玉眼中所看到的“其釵環裙襖,三人皆是一樣的妝飾”,那可是在過中秋之類的大節慶或大場合時才需要穿戴的儀式服裝,其中包括第七十三回“懦小姐不問累金鳳”這段故事裡,迎春被奶孃私自拿去典當的累絲金鳳!
看到這裡,事實再清楚不過了,小小年紀的黛玉,從一開始就是賈府以高規格禮遇的貴賓和寵兒,和讀者們常見的誤解完全相反。
最後,總結一下這章所講的重點。從種種情況來判斷,黛玉來到賈府的整個過程,一路上都是高規格禮遇的貴賓,包括哪些情況呢?
第一是從京杭大運河下船以後,賈府便打發了轎子來迎接,而轎子在明清時代就代表了權力與地位。
第二,黛玉從角門進榮國府,那是王府的規矩,完全不是虧待。曹雪芹也藉此來反映賈府的豪門氣象,並非一般人家所能企及。
第三,從賈母、邢夫人、王夫人、王熙鳳這些賈家最有權位的女家長都萬般招待,又摟在懷裡、又牽著手、又坐在一起,都充分表示黛玉是備受疼愛的超級寵兒,註定了黛玉在賈家的優越地位。
第四,難怪嫡系的三春可以不用上學,還穿戴了大場合才需要的禮服來迎接她。
所以說,林黛玉是賈府的掌上明珠而不是受人欺負的灰姑娘,這才是事情的真相,我們不要再一直被流俗的成見給誤導了。
編輯 賀曦
本文來自【讀特】,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及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