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說:“在市場貪婪的時候恐懼,在市場恐懼的時候貪婪。”
格雷厄姆說:“保持安全邊際很重要。”
霍華德.馬克斯說:“逆向思考並逆向行動是投資成功的關鍵。”
曹名長說:“漲多的地方不去。”
……
將上面的名言“翻譯”一下就是:
在“大多數人”貪婪的時候恐懼,在“大多數人”恐懼的時候貪婪;
在“大多數人”都不看好的股票(估值低,安全邊際高)裡尋找投資機會;
用與“大多數人”相反的方式思考和行動,是賺取超額收益的關鍵;
不買“大多數人”都看好的股票。
這些名言表達的其實是同一個意思:遠離“大多數人”。
巴菲特從業60+年,年化收益20%+,在股市封神。
格雷厄姆從業30年,年化收益20%,是價值投資當之無愧的教父。
霍華德.馬克斯從業22年,年化收益19%,其創立的橡樹資本資產規模超千億,業績表現比肩巴菲特的伯克希爾。
曹名長從業15年,年化收益22%,穿越牛熊。
這些投資大師,才華橫溢,戰功赫赫,卻為何不約而同地建議遠離“大多數人”呢?
下面來聊聊。
1.0
實踐證明,“大多數人”炒股一定失敗。
在中國股市,流傳“一賺二平七虧”的說法。就是說,在A股,賺錢的人只佔10%,至少70%都是韭菜。
這個大家感同身受,無需多言。
在美國股市,機構資金佔了90%。難道美國人天生更理性嗎?
不是的。
1945年,美股超93%部分為散戶所持有;到2018年,散戶成交量僅佔11%,70年間,超過70%的散戶被“洗”掉了。
說直白一點就是,美國散戶虧錢虧怕了,被嚇破了膽。
宏觀的例子也許太虛無,我們看看微觀的例子。
在A股,一般而言,市場最火的板塊,往往會經歷大幅回撥。
例如2020年的5G通訊,上半年漲勢如虹,創出新高,惹得許多小散心花怒放,彷彿明天就全民5G了一樣,結果一追進去,半年腰斬,估計至今還被套著吧?
買基金也不例外。
別以為小散“請高人操盤”就能夠改變韭菜的命運。
2020年四季度,白酒一路飆升,人人高喊“核心資產”,小散又心癢難耐,大批人“借基”搶白酒,結果不出意外,被套。
從過去幾年的情況看,張坤夠牛逼了吧?
3年2倍。
但這樣的“高手”,也拯救不了“大多數人”虧損的命運。
2.0
“大多數人”為什麼難賺錢?
主要原因:蠢萌。
“大多數人”的蠢萌主要體現在2個方面,思想層面和行動層面。
1、思想層面的“蠢萌”
思想層面的“蠢萌”分為3個層次。
(1)“完全無知”式的蠢萌
這是蠢萌之最,就像嬰兒剛來到世界一樣,什麼都怕。
既怕漲也怕跌:漲了怕回撥,利潤不見了,跌了心疼錢,怕漲不回來。
既怕空倉也怕滿倉:空倉了怕踏空,滿倉了怕下跌。
既討厭股市又沉迷股市:討厭股市總是讓他虧錢,離開股市又怕錯過賺錢。
……
處於這種狀態的人,對股市還完全沒有建立起任何概念。
只是帶著情緒在盲動,在股市也自然而然要“送人頭”。
(2)“極端”式的蠢萌
這種蠢萌略微有一點進步,知道股市有風險和機會,但就像小孩子看世界一樣,非黑即白。
這裡的一部分人認為股市完全就是賭,毫無規律;另一部分人天真地認為存在一些模型可以100%預測股市的走勢。
一部分人積極地追漲殺跌,企圖保住收益減少虧損;另一部分人完全“把頭埋進沙裡”,一動不動……
事實上,股市並非毫無規律,“長期來看,股價圍繞內在價值波動”就是規律;但股市也並非100%能夠預測,“在短期,股市是投票機”,走勢不定。
“追漲殺跌”固不可取,因為短期的頂、底,無法預測;但“裝死不動”也絕非良策,在資產的基本面明顯惡化或資產出現泡沫的時候,“割肉”或“止盈”是更好的選擇。
有這種極端思維的人,如果思想不進步,遲早有一天會離開股市。
或者因為自知“把握”不了股市而主動離開,或者因為“瞎操作”虧錢虧多了而被動離開。
(3)“瞎研究”式的蠢萌
這種蠢萌是高階一點的蠢萌,知道股市有規律,也明白研究的重要性,但就像誤入歧途的年輕人,方向錯了。
“瞎研究”的人,往往花最多的時間研究最不可捉摸的東西,比如股市明天的漲跌、股市的頂和底。
但其實這些不可捉摸的東西根本就研究不出結果,不論你花多少時間、或者天賦多高。
做這些工作就像在水中撈月一樣,白白浪費時間。
資產的價格最終由內在價值決定。
當一個行業不斷增長的時候,它的價值也會不斷提升。
當一個國家處於繁榮發展的階段,股市也將隨國運而增長。
只有去研究那些不變的變數,才有可能提升投資的勝率。
你去研究那些找不到規律的東西。
提升的又是什麼?
2、行動層面的“蠢萌”
行動層面的“蠢萌”也分為3個層次。
(1)“斷章取義”式的蠢萌
這種蠢萌的主要表現為,曲解一些投資大師的言論。
比如,一些人可能知道巴菲特的名言:“如果你不想持有一隻股票10年,就不要持有它一分鐘。”但是他們理解成了:被套了,不管資產好壞,躺10年等解套。
一些人可能知道格雷厄姆的“安全邊際”,但是他們簡單理解成了:無腦買低估。
一些人可能也聽說了霍華德.馬克斯的“逆向投資”。但是在行動過程中,他們理解成了:接正在下跌的飛刀。
“斷章取義”的人,往往有一種感覺:“明白很多道理,但依然過不好整個人生”。
但其實這些人沒有真正理解這些名言的真諦,只是以為自己理解了,照此而行,當然會出錯。
(2)“若存若亡”式的蠢萌
道德經講,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而去之。
“若存若亡”是一種比較隱晦的蠢萌。
這樣的人,一般明白很多道理,也沒有太大的誤解,但就是到了執行的時候就忘了。
舉個例子,
在熊市的時候,有人會反思,然後知道了“安全邊際”、“能力圈”等等的含義,心裡也暗暗發誓要價值投資;
但一到了牛市,看到很多“垃圾”都炒上了天,身邊的朋友都賺錢了,就把所有“道理”都拋之腦後,積極研究K線、政策、市場情緒等等。
比如年初的白酒,猜測有些人可能也嗅到了泡沫的味道,但當時所有人都高喊“白酒YYDS”、券商報出的目標價格一個比一個高,有些人可能就忍不住進場了……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
究其原因,意志不堅定,容易受誘惑。
這種情況,如果閱歷足夠,多經歷幾論牛熊,情況或許會好很多。
但這代價未免太大,不論是時間代價,還是資金代價……
(3)“心比天高”式的蠢萌
古語,心比天高,命比紙薄。
最後一種蠢萌,確切地說不是蠢,而是聰明過頭了。
表現為,明白道理,也知道風險,但就是抑制不住內心的“貪婪”、“自大”,以為可以玩弄市場於股掌之中。
最典型的一個例子是索羅斯,1999年索羅斯知道網際網路有很大的泡沫,但看到市場日創新高的漲幅,索羅斯想的是先利用泡沫撈一筆,然後在泡沫破碎前離開……
但是很可惜,大鱷也失算了,沒想到崩盤來的猝不及防,索羅斯沒跑掉就被埋了,旗下量子基金被清盤。
可見,即使是聰明人,也會犯蠢。
在投資市場,索羅斯的心比天高輸的起,“大多數人”呢?
3.0
上面列舉的6種“蠢萌”,囊括了“大多數人”常乾的“蠢事”。
正是這些“蠢事”,才導致“大多數人”虧錢。
所以,如果我們想避免失敗,最佳的方法就是,遠離“大多數人”。
把自己變成一個可以獨立思考的人。
遠離“大多數人”的目的就是避免幹“蠢事”。
當一個市場,大部分人都在主動幹蠢事的時候,如果你能置身其外,就已經贏了這些大多數。
那麼,勝率自然就上來了。
畢竟在成功的路上,既要精進地做正確的事,也要跟其他人博弈。
大部分人幹蠢事,你就不戰而屈人之兵。
客觀地講,判斷真正的價值是很難的,但可以確定,“大多數人”在追逐的資產,99%會有比較大的泡沫。遠離這些資產,至少可以少犯錯。
4.0
我們都是大多數人。
遠離“大多數人”,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難。
第一,難熬。
股市短期是投票機。遠離“大多數人”,意味著買“不受人待見”的資產。
既然不受人待見,那麼這些資產可能會在較長的時間裡處於低位,甚至陰跌。
而這樣的資產拿在手裡,是非常難熬的,尤其是看著別人“吃肉”的時候。
第二,保持獨立性不容易。
人是社會性的動物,都怕落單。
當我們長期與“大多數人”不同,且結果還沒兌現的時候。
我們自己也會情不自禁懷疑:
自己是對的嗎?
第三,克服人性很難。
站在上帝視角,誰都能座而“論道”。但是一旦身臨其境,多多少少都會“情難自禁”。
我們都是普通人,人性的體驗也都一樣。“大多數人”有的缺點,我們都有。每一個成熟的投資者的,都是一路蠢萌過來的。
這該怎麼辦呢?
天性無法避免。但是所幸,人是會創造原則高階動物。
制定原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我們克服這些人性的缺點。
在投資中,網叔有一些重要的投資原則:
(1)用閒錢投資。
用閒錢投資,短期沒有財務壓力,拿住優質資產就不會是大問題。
(2)做一個長期投資者。
當我們樹立了長期投資的觀念,就不用關注市場的短期波動,也就不用經常與“大多數人”比較。不比較,就不會“心動”而腳步變亂。
(3)嚴格執行一套投資方法。
一些人可能比較聰明(也可能是貪心),喜歡將錢分成不同份,一份做價值投資,一份做趨勢投資,……
這在理論上可行,但在實操中,兩種思想會彼此干擾,比如在你做價值的時候,你會不由自主地考慮起趨勢的變數;而在做趨勢的時候,又會受到價值變數的干擾。結果兩種投資都做不到極致,做不出競爭力,最後兩種方法執行到最後都賺不到錢。
(4)不懂不投。
不懂亂投,跟賭博沒私什麼區別。
(5)合理分散。
這是巴菲特建議:職業投資人集中投資,散戶投資人適當分散投資。背後的原因也很簡單,你投研做的不夠,勝率沒有職業投資人高,分散一點,風險小一點。
最後,如果還做不到,就設計一點懲罰措施,讓自己身邊最親密的人來執行。
亂來了,直接罰,罰到痛不欲生為止。
畢竟,被親人“溫柔”懲罰,總比被市場“殘酷”懲罰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