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作為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無論是出差旅行,還是走親訪友,很多時候都是首選。關於乘機出行的小知識,飛行黨們又知道多少呢,來跟CAPSE長知識。
中轉航班和經停航班的區別
中轉航班部分情況下也被稱作中轉聯程航班,指從始發地到目的地過程中,經過另一個或幾個機場中轉的航班,它含有兩個或以上不同的航班號。
乘客需要在中轉機場下飛機,換乘另一個航班,中轉的間隔時間通常在2小時以上。乘客可以在預訂機票時知道中轉的停留時長。
經停航班也被稱為過站航班,飛機中途需要降落到某個機場,停留一會兒,然後再飛往目的地,全程是同一個航班號,一般不需要乘客換飛機。經停航班一般不顯示停留時間。
飛機起飛降落,總要開啟遮光板嗎?
答案是否定的,在一些特殊的機場起降,空姐卻會提醒乘客「暫時不要開啟遮光板」
比如連雲港白塔埠國際機場、泉州晉江機場、蘇南碩放機場、常州奔牛機場、威海大水泊國際機場等等。這些機場都是軍民合用機場。
軍民合用機場跑道周邊經常停放著軍用飛機、駐紮著部隊。為了國家軍事安全,在滑行期間路過這些「機密」時,乘客需要合上一側或雙側遮光板。
在軍民合用機場起降,要忍住好奇心,不要偷看或拍照哦~
為什麼飛機停穩後,還要等一會才能下飛機?
這是因為,飛機停穩後,還有幾個重要步驟要完成。
首先,機務人員要把飛機固定好。保證飛機不會在下客的過程中,突然滑動。
然後,廊橋開始與機身接駁,或等擺渡車開過來。
最後,還要給飛機接通地面電源,保證照明和空調等系統。
同時,幾輛地面小車開來,快速卸貨,保證大家下飛機後,儘快取到行李。一切準備就緒後,還要安排特殊旅客先下飛機。比如身體不適的乘客,VIP貴賓,或者警方有特殊要求的乘客。
所以等飛機落地後,你有充足的時間,安安心心整理好自己的隨時物品,再下飛機。
機艙裡我們呼吸的空氣來自哪裡?
在飛機飛行的過程中,爬升到萬米高空之上,空氣就會變得稀薄,氣壓也會隨之增大,溫度更是達到零下幾十度。而整個機艙只能處於密封狀態,那麼我們呼吸的空氣到底來自哪裡?
其實飛機上有一套裝置,在飛行過程中,可以將外界低溫低壓的空氣吸入後加壓、增溫、過濾,透過專用管道強行送入機艙。飛機的發動機在工作時,其高壓壓氣機會將一部分高壓氣體送到氣源總管,然後經過空調系統的調壓和調溫,最終輸送到機艙內。
此外,飛機的空氣迴圈系統也經過嚴格的設計,以過濾掉空氣中的有害微生物。
民航飛機為什麼不配備降落傘?
乘客能航行在空氣稀薄,溫度約低於零下50℃的萬米高空,是因為客艙經過特殊的加壓處理之後與外部有一個壓差,因此飛機在飛行過程中是無法開啟艙門的。即使艙門被強行開啟,機內外的溫度差與壓差過大,會直接給乘客的身體健康造成影響,即使有受過專業訓練的乘客成功跳出機外,由於飛行速度過快,也很容易被捲進艙門旁邊的發動機裡。
據統計,民航飛機事故主要發生在“滑跑-起飛”和“進近-著陸”階段,這個階段的高度太低時間太短,降落傘無法完全展開。因此在飛機上安裝降落傘,是無法有效保護乘客安全的。
飛機上的小桌板放下來後為什麼是斜的?
其實,原因很簡單,飛機巡航時的傾角不是零度。現代的飛機都裝備了FMS飛行管理系統,這個系統會計算出當天航程中適當的“經濟速度”。
為了達到飛機飛行時的“經濟速度”,客機即使在巡航狀態時也會讓機頭稍稍抬起,保持2.5度-3度的傾角。如果飛機以3度的傾斜角度巡航飛行,小桌板還是零度的話,放在桌子上的飲料就會灑出來…
為了防止飲料撒出來,小桌板一開始就被“動了手腳”,為了保持飛行過程中平行,航空公司會事先把小桌板的前沿向下調低3度。所以小桌板相對座椅有微微的傾斜,能使食物放得更平穩。
飛機上的舷窗為什麼一般都是圓形?
這並不是出於美觀的考慮,要知道飛機上的每一個設計都與旅客的安全密切相關,這些圓形的舷窗亦是如此。
飛機發明於1903年,之後的數年裡飛機舷窗都是正方形的,彼時,人們對於金屬疲勞並沒有多少認識,但其接連發生的墜毀事故調查讓航空界開始重視壓力反覆變化對飛機結構影響和著手研究金屬疲勞問題。
根據物理力學原理,壓力會堆積在尖銳的角度,也就是說方形舷窗的設計導致艙內70%的壓力都集中於此,因此方形舷窗拐角處會出現金屬疲勞導致的裂隙。
工程師們重新設計了舷窗形狀,採用圓形或有很大圓角的設計,以減小壓力,提高金屬疲勞強度。此後,圓形舷窗迅速取代方形舷窗成為民航領域的新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