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難想象,隨著新能源補貼政策的“腰斬”,新能源汽車竟在政策紅利縮小之際,疊加疫情、芯荒、電荒多重影響的態勢種迎來“柳暗花明“的新生機。乘聯會發布資料顯示, 1-11月我國新能源乘用車累計零售251.4萬輛,同比增長178.3%。
由此可見,看似政策給新能源車市場帶來的沉重一擊,實則是將其放歸自然市場,在“野蠻”生長之中,為真正重視發展敢於提高核心技術水平,勇於貼合未來消費者需求的新能源汽車企業,開闢出了生存空間。
那麼,這個急速變化更迭著的市場,誰將會是下一波買單主力?
騰訊研究院認為,未來將呈現中產家庭和新奇玩家兩大核心消費群體,中產家庭以中高收入首購、加購和換購為主,新奇玩家以中等收入個人加購為主。
中產家庭群體多位於一二線城市,處於家庭穩定和事業發展時期,注重產品品質,需滿足個人出行和家庭/多人城內城際出行需求。當然,獲取牌照和用車經濟是中產家庭群體購買新能源汽車的基礎動因,新能源車輛行駛受限少也是中產家庭購買的重要因素。
中產家庭偏好合資和進口品牌,購車預算主要在15-40萬之間,能源型別更加偏好差點混動車型。續航里程、充電體驗和使用成本是中產家庭群體購買新能源汽車的三大最主要產品高階需求。中產家庭群體偏好中大型轎車和SUV以滿足家庭需求,對充電時效性要求更高,約80%使用者期望年均使用成本在0.5-2.5萬之間。
新奇玩家群體多位於二線城市,已擁有一輛車。注重個性,喜歡聚會娛樂,享受當下。以增購為出發點的購車預算大多在10-25萬之間,不僅僅偏好合資,他們相比於中產家庭群體更加偏好插電混動車型。
續航里程、充電體驗和使用成本同樣是他們的高階需求,但相對更為聚焦。新奇玩家群體偏好B/C級轎車和緊湊型SUV,對充電時效性要求高,逾70%使用者期望年均使用成本在0.5-2.5萬之間。
中國加入碳中和時間表,促進減排減碳驅動汽車行業朝著更節能、更環保的方向。代表未來的,是純電動汽車,這一點毋庸置疑。
但由燃油車邁入純電動汽車到底需要多久,值得思考。作為一種過渡技術,混合動力會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可能長達幾十年,騰訊研究院探知的這些使用者群體都會更偏向於選擇插電混動汽車作為自己未來十年的代步工具,為什麼?
原因十分簡單,現有汽車市場,20萬以下燃油車是絕對的主力。除開燃油經濟性,購車人群越來越傾向集合舒適度、高科技和智慧化的汽車。尤其是在冬天電池虧電的情況下還有要同時滿足通勤和舒適度這一槽點,只有燃油車可以解決。而純電動汽車受限於電池、電機、電控成本,很難在20萬以下與燃油車展開直接競爭。
除了比亞迪、長安,本田推出了CRV e+ Hybrid、豐田推出了卡羅拉雙擎e+,大眾推出了ID.4,領克也推出了PHEV家族,至於賓士、寶馬、沃爾沃等一眾豪華品牌也陸續推出相關產品,從售價和定位,PHEV都展現出更加高階的趨勢。
原因是PHEV車型既可以當作HEV也可以作EV使用,與此同時加入的電機為整臺車帶來了動力上的優勢,使其往往效能卓越,同時中低速下電機的加入降低了發動機的噪音和震動,帶來了更好的品質感。
身處變革,敢於改變,立足當下,擁抱未來。中國新能源乘用車的準車主們總會用人民幣來選擇當下最適合的代步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