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張雲山
“數字時代,技術讓小微企業也有機會成長為微型跨國企業,讓他們零門檻坐上全球數字貿易的列車,甚至和那些跨國大企業們坐到同一等車廂!”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院長賁聖林說。
12月14日,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與螞蟻集團研究院聯合推出了全球首項RCEP(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區域數字貿易跨境支付服務指數。該指數從RCEP區域內中小微企業賣家視角切入,透過對區內跨境支付服務的規模及質量進行衡量,以研究如何更好地發揮跨境數字支付的作用,助力區域內中小外貿企業“走出去”,促進RCEP區域內經濟一體化。
RCEP區域內跨境金融服務穩 微型跨國企業活力大
指數綜合了參與跨境收款賣家數、交易金額、支付筆數、收款平均時長和支付幣種等一系列指標,綜合反映出跨境金融服務的廣度、深度、活躍度以及支付效率和支付便利度,從跨境金融服務規模和服務質量兩大維度來衡量行業的整體服務水平變化。
指數顯示,儘管經歷了全球貿易戰的“硝煙”、全球疫情的肆虐,但從2018年一季度至今,RECP地區的跨境金融服務仍然顯示出強大的韌性,總指數4年上漲近2倍、年化增長率達到18.55%。
特別是在規模方面,2020年指數增長達到53.5%,2021年的增長則為14.7%,兩年都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其中,以支付筆數為標準衡量的支付活躍度,遠遠領先於賣家的增長數以及交易金額的增長,在 2021年 Q3同比增長 25.6%,創下了歷史新高,賁聖林教授解釋,“這說明中小賣家在增加,訂單呈現碎片化、小單化的變化,印證了亞洲微型跨國企業的崛起勢頭。”
同一天,德勤也釋出了2021年度報告《科技賦能亞太數字貿易》,報告詳細分析了亞太數字貿易生態的變化,並首次勾勒出這場變革中的主角——成長中的亞洲中小跨境電商,在RCEP政策紅利和數字技術助力下,他們正嘗試關鍵一躍,希望能長成微型跨國企業。
德勤報告指出,未來三年仍是數字貿易的發展黃金期。在亞洲範圍,讓人欣喜的是大量微型跨國企業正快速崛起,他們不僅把生意做到萬里之外的多個海外市場,並將成長為未來全球貿易的主力。
“微型跨國企業”長啥樣?據德勤報告對亞太多國600多家跨境電商企業的調研顯示:85%的跨境電商,都是規模不到100人的小微型企業;少到甚至只有一兩個人,卻能把買賣做到海外超過3個以上的市場。3C、家居、美妝、服飾等,是他們出口全球的熱銷尖貨;歐美市場是今天他們帶貨的主流市場,但東南亞則被他們公認為發展最快的明日市場。
而且這些微型跨國企業的創始人,多為80後和90後,生來就是網際網路原住民,不再像老一輩外貿人受制於沃爾瑪等採購巨頭訂單,他們擅於從全球社交網路上直面和發現消費需求,藉助“本地製造”和亞太柔性的供應鏈,為同樣年輕的海外消費者提供DTC輕定製。
那麼,微型跨國企業在哪些平臺帶貨?報告顯示:他們64%的生意做在亞馬遜、31%做在eBay、做自建站和Lazada的各有18%,還有14%做在速賣通、13%在做其他海外本地電商平臺。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這是亞洲“微型跨國企業”們的生意經。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來還有一個顯著變化是:三成企業已建好了自己專屬的獨立外貿網站,還有七成企業也希望能自建獨立站(獨立網站)。相比以前得依賴亞馬遜等大平臺,自建獨立站的興起是“微型跨國企業”自主品牌意識覺醒的標誌,不僅能免去上第三方電商平臺的“進場費”、避免受制於大平臺規則制約,還能更直接面對消費者,讓“粉絲”對品牌更忠實,後續促活拉新更有主動權,做數字貿易資料也更安全。
有意思的是,無論是在上述德勤報告還是在浙大指數中,訪談過程中商家都提到了當下做跨境電商的“最難過”和“最滿意”。一方面,“等船來”成為行業的普遍焦慮,近期的“集裝箱熱”已影響到微型跨國企業們的送貨效率,物流成本過高、清關查驗困難成當前面臨的最大挑戰。以中美海運航線為例,近期從中國上海到美國西海岸航線的集裝箱運價已經從1300美元攀升到4000美元不止,到美國長灘港的貨運時間被拖長到很可能9天船都進不了港。
而另一方面,在微型跨國企業們的經營百寶箱裡,由於數字技術助力跨境收款可零門檻、低成本、高效率,所以他們對於收好錢袋子還比較滿意。報告顯示:在中日韓跨境電商賣家裡,增長最快的跨境收款工具萬里匯(WorldFirst)的佔有率就超過四成。因為相比過去回款整體週期至少要1-2個月,螞蟻集團旗下的萬里匯(WorldFirst)不僅能幫微型跨國企業們秒到賬,大大緩解了資金週轉壓力;還能一鍵直付1688跨境寶,方便跨境電商賣家們直接去國內最大的內貿批發平臺1688上再進貨。
萬里匯(WorldFirst)中國負責人範簡坦言,在微型跨國企業們出海的過程中,需要更多政策和技術的支援,幫助到他們更快捷、更方便、更安全的跨境“收付兌”,才能迅速抓住分分鐘都在變化的全球數字貿易商機。“近期我們針對跨境商家們忙於聖誕大促旺季,提供了網商貸、美金貸等多種服務,在他們最看重的年度大戰裡,用技術來幫他們‘搶籌’,來緩解他們備貨、發貨等需求集中爆發的資金壓力。很快,伴隨明年RCEP協定的生效,中國的微型跨國企業還將迎來更大的風口。”
(微型跨國企業賣家故事)從外貿老“吉祥三寶”到新“烏龜高定毛衣”
家在杭州的90後二次元愛好者孫東琪,一個典型的“微型跨國企業”創始人。
他做跨境電商生意已五六年,一開始起家和大多數同行一樣,都賣“吉祥三寶”(充電寶、資料線、打火機),都從淘寶、1688上進貨,然後轉手掛到亞馬遜、速賣通、eBay等海外電商大平臺上,單價直接從人民幣翻番改成了美金賣。
然而,旺季時一個產品就能銷一百多萬美金,淡季時一天卻只有五六單。後來,傳統外貿“大路貨”越來越難做了。作為一個二次元愛好者,孫東琪想到了從漫畫中找靈感。“我最喜歡泡麵番,淘寶上給我推了一款二次元的膠帶紙,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我投到日本亞馬遜上,沒想到上線第一週就成了小類目錄的銷售第一,第二週就成了大類第一,一天收入超過15萬。”
“後來,我發現日本使用者在社交網路上很多討論,有人提到這個東西是不是產自日本某地的雜貨鋪啊?後來我發現果然日本雜貨鋪裡也有類似商品同期上線。也不知道算誰抄誰,我突然警醒到做跨境電商還是必須有IP意識,否則萬一觸發跨國智慧財產權糾紛維權會很麻煩,所以我還是速度下線了爭議貨品。”
這段經歷讓孫東琪有了兩個感悟,一是小眾產品可能更爆(單價可以賣更高),二是要培育自己的IP。從此,他把花更多精力在選品上,並首次花9000多元註冊了日本商標再次試水。
之後,他為日本宅男在安吉定製了榻榻米式的遊戲椅、為美國奶爸帶娃提供卡通的貓頭鷹門檔。前段時間他們賣得最火的是給烏龜穿的“高定”彩色毛衣,這款烏龜專用“冬眠裝備”可由買家量好自家萌寵的背甲和腹甲資料再下單,買家還可以選自己喜歡的顏色搭配。這樣名副其實的愛龜“溫暖牌”,在亞馬遜日本和法國站一上線就搶瘋了,而且兩國買家喜歡的顏色和風格還大不同。
“2020全球疫情來了,教會我們該如何從使用場景裡去選貨”,東琪說,當歐美日韓白領們的線上辦公、線上開會成為潮流,當他們開始關心如何在Zooming影片電話會上保持好形象,亞馬遜上的電腦工作支架、牆面美化裝飾等就熱銷起來。而能讓臉部更立體、膚色更漂亮的美顏燈,東琪他們單店上架1萬個也能“月光”;與此同時,跳繩、瑜伽墊、庭院鞦韆變成新“外貿三寶”。
如今,東琪團隊的員工不到10人,他和女朋友負責店鋪的運營,再加一個UED設計網頁;此外他還僱傭幾個歐洲留學生幫處理店鋪運營和話題,梳理國際買家有好有壞的各種評論和意見,在Facebook上直接投放測試廣告。而且不止於亞馬遜,孫東琪還做起了自有品牌的外貿獨立站,把自己在亞馬遜上的老客戶引流過來,因為越是個性定製的商品、越契合小眾需求,在圈子裡流行,變成“D2C”(直面消費者定製)。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路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