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隨著足球世界盃亞洲區預選賽如火如荼地進行,一群金髮碧眼的“中國籍”歸化球員屢屢登上熱搜。
代表中國出戰,這些歸化球員令人印象最深刻的除了精湛的球技,還有為了國家隊榮譽敢打敢拼、迎難而上的精氣神,廣大熱情的球迷都稱讚他們為“比國足還像國足”的球員。
而加入中國國籍後,他們也相繼擁有了諸如埃克森、洛國富、蔣光太這樣非常中國化的名字,讓人感覺很“接地氣”,感到親切。
今天故事的主角,也是一名主動接受歸化加入中國國籍的“老外”,他也同樣擁有著這樣一個“接地氣”的中國名字——盛智文。
盛智文何許人也?相信大家乍一聽聞都不禁會有這樣的疑惑。
但當聽到“蘭桂坊之父”、香港海洋公園董事會主席,身家百億的世界富豪等名譽和頭銜時,大家肯定都會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
盛智文,這個起了中國名字,有著中國國籍,能說一口流利廣東話的老頭子在香港可謂是家喻戶曉的人物,也是一個能夠“化腐朽為神奇”的商界“鬼才”。
盛智文是出生於上世紀50年代的德國籍猶太人,當時的德國正處在“二戰”之後的恢復期,社會動盪,民生凋敝,老百姓的日子屬實不大好過。
盛智文的祖父母均在“二戰”中不幸喪生,父親在他很小的時候也因病離世了,母子倆走投無路,最終只能選擇移民加拿大投奔遠房親戚。
在加拿大的日子也同樣不好過,缺衣少食、家徒四壁成了他少年時期的真實寫照。
盛智文剛剛成年就由於生活所迫,只能選擇背井離鄉,來到了中國香港,在一家紡織品工廠做起了“小雜工”,而當時紡織廠的其他工友,則常常稱呼他為“猶太小雜工”。
但令工友們想不到的是,這個“猶太小雜工”可不是個賢愚之輩,很快他就展現出了猶太人所特有的商業天賦,並利用加工出口紡織品的生意賺到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
1969年,盛智文已經在紡織品進出口貿易中嶄露頭角,一天,難得空閒下來的他流連於香港街頭,想要找尋一家在加拿大隨處可見的西式酒吧。
可走遍了街頭巷尾竟然一無所獲,這時略感疲憊的他碰巧來到了一條頗為破舊的“L”形小巷弄。
彷彿受到了命運的召喚,他突發奇想:不如自己開一間酒吧,興許能成?
說幹就幹,他很快就在當初靈感迸發的那條巷弄裡開起了第一家西式酒吧,生意異常火爆。
而當時的盛智文怎麼也想不到,自己的靈光一現,竟然造就了日後舉世聞名的“蘭桂坊”。
隨著七八十年代香港黃金時代的到來,蘭桂坊也從最初的一家小酒館逐漸發展壯大成了整個香港乃至東亞地區集商業、娛樂於一體的地標性建築,而盛智文,自然而然地就被人們稱之為“蘭桂坊之父”。
當初的“猶太小雜工”靠著自己的努力和天賦,最終成為了名聲大噪的“蘭桂坊之父”。
而如果說蘭桂坊是盛智文的“靈光一現”,那麼香港海洋公園則是盛智文的“成名之作”。
其實一開始,盛智文對香港海洋公園這個專案並不感冒,甚至是被“趕鴨子上架”。
事情是這樣的,2003年,時任香港特首的董建華正在為一件事情著急得焦頭爛額——那就是香港海洋公園的去留問題。
當時,香港迪士尼主題公園馬上就要開園迎客,而作為和迪士尼樂園同質化嚴重的香港海洋公園還要不要保留,不保留的話怎麼處置,是擺在港府官員面前的一道天大的難題。
這時,有人向董建華推薦了盛智文,並說,盤活香港海洋公園這件事非他莫屬。
起初,盛智文對這個職務並不感興趣,甚至多次直接表示了拒絕,而身為香港特首的董建華似乎也是下定了決心,親自“三顧茅廬”,盛智文方才決定出手。
面對董建華的詢問,盛智文只提了一條要求:“薪水我個人是一分錢都不要的,但是港府得出面幫助募集55億作為公園改頭換面之用。”
嚯,端的是好大的手筆!而深諳商道的董建華竟然當場點頭同意。
高手一出手,就知有沒有,沒有領過一分錢薪水的盛智文在接手海洋公園後,便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建擴建,短時間內就讓海洋公園煥然一新。
要知道,在他接手前,海洋公園已經連續4年虧損,而在他當上董事長後,公園第一年純收入就超過了1億港元,而在盛智文的執掌下,就連香港迪士尼都只能甘當手下敗將。
這也讓他解鎖了一個新的稱號“米老鼠殺手”。
如果說人的一生就是像遊戲一樣不斷打怪升級的話,盛智文無疑是“開掛”般的存在。
更難能可貴的是,這位久經沙場的商界大佬,還發自內心地欣賞和崇拜中國文化,更是有著一顆“中國心”。
也許是久居香港經商,長久以來受中華文化滋養和浸潤的緣故,盛智文在不知不覺中就已經把自己也當成了一個地地道道的“中國人”,而這也奠定了他日後加入中國國籍的情感基礎。
其實,最開始,家人們對盛智文入籍中國的選擇並不理解,甚至頗為牴觸。
2008年,當盛智文向家人首次提出,他決定舉家定居香港,並申請加入中國國籍時,家裡頓時炸開了鍋。
要知道,在全世界範圍內,能夠擁有加拿大或者美國國籍,放到任何人身上都是一件極具誘惑力的事情,而盛智文現在竟然要主動放棄,轉投入中國的懷抱,家人一度十分的牴觸和不解。
面對家人的懷疑,盛智文其實早有準備,而他對此也有足夠的信心,他堅信,自己一定能夠成功說服家人。
據盛智文後來的講述,有一天,他專門把全家聚到一起,給家人講述了他選擇入籍中國的理由:
北京奧運會給全世界展現了一個嶄新的充滿活力的中國,中國未來的發展一定是可期的,無論是對個人還是對事業,跟上中國發展的腳步一定是大有裨益。
逐漸地,在盛智文極具感染力和煽動性的話語和勸說下,家人們最終也放下了西方人固有的印象和偏見,選擇和他一道來到了香港,來到中國的土地,併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中國人。
更為可貴的是,根據當時的香港移民法,香港是支援和承認雙重國籍的,也就是說他大可以在保留原本的加拿大國籍的情況下同時入籍中國,然而他並未如此選擇,而是毅然放棄了加拿大國籍。
這一下,許多西方的媒體坐不住了。
如果大家還有印象,一定記得在21世紀的頭十年裡,中國土生土長的所謂“中上層人士”中曾流行過一股“移民潮”。
根據國外好事媒體的統計,當時中國的中上層人士有強烈移民願望的竟然達到了20%以上,而且越是資產豐厚移民的願望就越強烈,拋開統計結果的真實性,這件事本身就足以讓人觸目驚心。
從身家百億的富豪到腰纏萬貫的明星,他們似乎都把“移民歐美”當成了一種炫耀的資本,國內媒體在那一段時間裡也屢屢曝出某某明星、某某富豪放棄國籍,改遷他國的新聞,可以說層出不窮。
而每每有這類訊息曝出,都會在社會輿論上掀起軒然大波,贊同者有之,反對者更有之,而廣大網友對這類“掙著國人的錢,卻入了國外的籍”的行為普遍嗤之以鼻。
而更讓人憤慨的是,這些本來屬於個人的選擇和行為,經過別有用心的西方媒體歪曲和渲染,就轉而成為了妖化中國、抹黑中國的“利器”和“爆點”。
那一段時間,西方政客和媒體一提到中國“人權”就一定會例舉中國這股“移民潮”,作為醜化中國的所謂“佐證”,一度讓我們陷入了被動。
因此,當在香港發家致富的盛智文攜家帶口要加入中國籍的訊息傳出後,西方媒體集體保持了緘默,這是典型的“雙標”。
更有甚者,秉承著西方媒體一貫的“吃不著葡萄說葡萄酸”的作風,一些無良媒體甚至不惜用最辛辣的語言對盛智文加入中國籍的事件進行了報道。
有的媒體甚至直言,盛智文簡直是個“瘋子”,“加入中國一定是受到了蠱惑”,等等,不一而足。
而被媒體戲稱為“瘋子”的盛智文對此卻並不理會,表現得十分淡定,因為他相信自己的眼光,更相信自己的選擇。
事實證明,他不愧“鬼才”之名,盛智文加入中國的時期,正是中國經濟全面起航,不斷髮展壯大的“黃金期”和“視窗期”。
而盛智文也藉助著“蘭桂坊之父”、“香港海洋公園締造者”的名氣和實力,很快就在中國內地站穩了腳跟,而他也靠著自己的獨到本領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實實在在的享受到了發展的紅利。
如今,盛智文的商業版圖早已遍佈香港、深圳、上海、成都等國內各大城市,涉足了娛樂、餐飲、服務等諸多產業,而他自己也順利躋身“百億富豪俱樂部”,成為了聞名於世的大富豪。
在這裡,我們不禁要佩服和讚揚一下盛智文的智慧和眼光,而他更讓人敬佩之處在於,他敢於在中國富豪“淨流出”的情況下做一個“最美逆行者”。
他用他的實際行動贏得了國人的支援和認可,在他加入中國的三年後,港府就專門為他頒發了象徵最高市民榮譽的“大紫荊勳章”,充分體現了港府和中央政府對他的信任和鼓勵。
前段時間,年過七旬的盛智文決定參選香港立法會選委的訊息一度登上了熱搜,大家對這位一生在商界沉浮的老人,以古稀之年涉足政治的行為表示了疑惑和不解。
在面對媒體的採訪時,盛智文毫不猶豫地講出了自己的心裡話:由於某些西方國家的刻意挑唆和部分香港市民深受矇蔽,近幾年的香港發展遇到了一些影響和挑戰。
但隨著萬眾期待的《香港國安法》透過,我們迎來了難得的安全和穩定,作為一名香港市民,一名中國人,自己有必要用實際行動支援黨中央、支援港府的政策,為香港的繁榮和民生貢獻點力量。
面對提問,他的回答話語樸實卻字字千鈞,更是用實際行動體現了一箇中國公民的愛國情懷和責任擔當,香港和內地好多媒體都盛讚這個老頭子“敢講話,敢講真話”。
其實,自從加入中國國籍以來,盛智文的愛國行為就從未間斷過。
國家哪裡出現地震、水災,他都會慷慨解囊捐款捐物,前段時間的河南鄭州暴雨災害,他更是一出手就捐了1000萬。
在去年香港疫情最為嚴重的時候,他又組織了眾多志願者自發走上街頭,幫助維護秩序,宣傳防疫政策,為民眾發放他自費購買的防疫物品,同樣收穫了港府和民眾的“點贊”。
而這個外表和善、幽默風趣的老頭,在面對大是大非時也有著自己的脾氣和倔強。
今年3月那場著名的中美高層戰略對話,美方代表不僅屢屢粗暴地打斷我方的發言,還不顧外交禮節地對中國的內政外交政策進行無理而蠻橫的指責和攻擊。
這可一下惹火了盛智文,“我們對我們中國自己的體制感到無比的驕傲,而且我也實實在在的經歷和看到了中國製度的高效和優勢”,他對媒體和國外生意夥伴這樣講到。
他還不止一次地強調:
我作為一個西方長大的中國人,西方民主和中國製度到底哪個好,我是親歷者,我也有自己的發言權,這麼多年來我聽到,看到,感受到的都是中國的好。
同時,盛智文更是對中方代表敢於打斷美國人的無禮和傲慢,擺事實、講道理,批判美國體制問題的行為感到驕傲和自豪。
他說,當他從報道中看到楊潔篪代表直接向美方代表布林肯舉手示意,並直接用中文講出“等一下”的時候,他一度感到心潮澎湃。
自這件事之後,盛智文就萌生了一個想法,自己作為一個西方來的中國人,正好可以利用自己的獨特身份和特殊經歷,透過現身說法的方式為中國“正名”。
從此,他就經常利用自己的社會地位和影響力,發表一些極具正能量的演講,想要透過自己的努力,叫醒一些人,提醒一些人,鼓舞一些人。
在他的感染下,不少香港社會名流都加入了他的隊伍,宣傳國家政策,用自己的行動挺港護港,在社會上起到了很好的正向引領作用。
他最為擅長的,就是結合自己早年在西方的長大經歷,一針見血地批判西方所謂“民主”的虛假和偽善,而結合自己在中國的所見所聞所遇,發自內心的宣傳中國,讚揚中國,推廣中國。
今年,在建黨百年華誕的慶祝活動中,他在百年大黨論壇活動的發言更是例舉了美國諸如校園槍擊案、黑人歧視、加州大火等等事例,言辭犀利地提出:
種種跡象都表明,過去一代又一代人所仰望的“美國夢”,到現在其實已經淪為了名副其實的“噩夢”,西方的民主已經逐漸走向了誤區和盡頭。
而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短短一百年的時間裡,由一個半封建半殖民地落後社會,發展成為一個全面小康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足以說明這個黨,這個體制的強大和生機。
發言中,他的旁徵博引和鮮明對比的方式,吸引了很多年輕人的擁簇,也贏得了經久不衰的掌聲。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提到香港,大家可能首先就會想到曾經的香港首富李嘉誠,在享受了中國內地無與倫比的政策優惠賺得盆滿缽滿後,他卻第一時間選擇從大陸撤資,轉而投入了英國的懷抱。
面對國人的質疑和爭議,李氏還傲慢地表示,中國的黃金時代已經過了,我有權選擇自己和集團的未來。
結果呢,去年疫情期間,李氏家族產業停滯、巨幅虧損的訊息不絕於耳,令人頗感唏噓。
反觀盛智文,在人生的巔峰時期敢於加入中國國籍,並放心地把百億身家和產業置於中國,不僅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利益,同樣也贏得了全國人民的尊敬和讚揚。
兩相比較,孰優孰劣,答案呼之欲出,結論不言自明。
在2019年建國70週年閱兵儀式上,盛智文作為香港商界代表,與眾多商界風雲人物一道,受邀登上觀禮臺,參加了國慶閱兵典禮及大型慶祝活動。
在見證了祖國的輝煌和強大後,盛智文再次講起了那句他重複多次卻還歷久彌新的話語:“我很驕傲,一直以來,我都擁有著一顆自豪的中國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