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媽媽給我寄了一個快遞。
快遞裡面沒有她常寄給我的家鄉特色小吃,也沒有我工作需要的一疊疊資料。
只有一個已經有些生鏽的鐵盒子,盒子裡面放著的,是小時候我很喜歡的一本書《徐志摩詩集》。
油紙皮的封面,已經卷起的書角也有點破爛,一點點帶著墨水味的書香氣息,勾起童年的一些回憶。
它伴隨著我小學六年的時間,以前總會看著書,似懂非懂的去理解。
就像徐志摩的那一句:“悄悄是別離的笙簫”,總會讓我意猶未盡的品讀。
小時候不懂別離,總會覺得告別這件事情,應該包含著千言萬語。
就像《背影》那篇課文,經歷著再三叮囑,離開之時還會帶上對方的一點點思念,才捨得放手,才捨得離開。
可在長大後卻發現,這樣能說“再見”的告別,能再度重逢的機會,很難實現。
離開的人,很難會把那句“再見”說出口。“再見”也慢慢變成了,再也不見。
成年人的離開,總是悄然無聲。
01
記得在高中的時候,有個和我關係特別好的女生,她和我從出初三開始就是朋友,她也是第一個讓我懵懂在意的人。
說來好笑,那時候的我也沒啥異性朋友,只有她一個。
但我喜歡的是另一個女生,雖沒有表白過,但因為從初一開始就認識,所以很多小動作都變得習以為常。
那個時候,我只把她當成了我的朋友,就算是她幫了我,潛意識裡也只是覺得她沒有其他的深意。
我記得當初她總會在課餘時間找我聊天,還會問我一些覺得很奇怪的問題。
“你覺得班裡哪個女生長得最漂亮?”、“你喜歡女生長頭髮還是短頭髮?”、“未來的另一半希望她素顏還是化妝?”
想來當初覺得有些無厘頭的問題,她只是想要多瞭解我一點。
確實和她成為朋友的初三,日子過得很快樂。
每每在我學習、感情覺得受挫的時候,都有她陪在我的身邊,一直都很開心。
可很多時候,我們都會錯過。
錯過一個機會,錯過一段時間,錯過一個感情;錯開了彼此對的時間,也錯過了有ta的世界。
在那個夏天過去之後,我們的關係也慢慢變淡來了些。
人生的岔路口,我們選擇了不同方向。
直到越走越遠,我們都不曾說過一句再見,也不曾覺得我們會變成現在這樣,不再聯絡了。
如果我們當初做出雙向奔赴的選擇,或許現在還聯絡著,或許我們會一直是很好的朋友。
02
三年前剛從學校畢業,進入了一家傳媒公司工作實習。
那時候的我初來乍到什麼都不懂,身邊一起上班的幾個同事,也都和我一樣是剛進公司的實習生。
好在實習的直屬上司,一直都很照顧我。
每天在忙自己工作的同時也會指導著我,一遍又一遍,不厭其煩地把工作給我解釋,該做什麼該注意什麼。
漸漸我明白了工作的內容,如何把專案最佳化,怎麼把報告做好,和甲方的溝通怎麼進行。
我曾一度在實習崗位上,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也因看不到未來而陷入迷茫。
但她總會鼓勵我,在工作之餘也會給我講她剛畢業的時候怎樣度過。
後來,我成功通過了實習期,也在工作中得到肯定,成為公司的一名正式員工。
毫不誇張的講,因為有她的幫助,我才順利從學生過渡到上班族。
直到某一天,我們像往常一樣上班下班打卡。
只是在一起步入電梯後,她囑咐著我說“明天的專案該注意一下”。我也默默點了點頭!
想不到,那就是我們最後一次互動了。
第二天,部門來了一個新主管。她沒出現。
後來才得知,她已經離職了。
她的離開悄無聲息,甚至到最後我都不知道,她為什麼走得那麼突然。
沒有一句再見,她就離開了我所在的世界。
後來一次又一次,一個又一個悄無聲息的告別,我也知道了該怎麼去面對。
漫長的人生旅途裡,總會有人來也總會有人離開。
離別成為常態,每經歷一次,心裡的悲傷便濃郁幾分。
但成年人的生活壓力,不會隨著悲傷的情緒,而減輕幾分。
03
張愛玲的《一別一輩子》,便寫盡了恍惚和無奈。
人生有時候總是很諷刺,一轉身可能就是一世。說好永遠的,不知怎麼就散了。
最後自己想來想去,竟然也搞不清楚當初是什麼原因把彼此分開的。
在這個世界裡,兩個人相遇到相識、相知的機率大概是2920萬分之一。
從茫茫人生中相遇,這需要多大的緣分。ta出現在了你的生命裡,便有了屬於ta的使命與意義。
ta會讓你喜歡上一首歌,一部電影;一道菜,一個人生道理;在完成ta的使命以後,就離開消失了。
對你而言,ta或許曾經很重要但後來又可有可無了。
參與了你的實際人生,以後只能存在你的腦海裡。
錯過了很可惜,可也說明了那個人並非不可缺少。最多在後來你聽到那首歌,看到那部電影時,再感慨一下。
何談抱憾終身呢?
生活如此糟糕,又何必讓離別的難過情緒,壓在我們每個人的心頭。
無聲的點頭,用力的揮手,在離別的路口,偷偷轉身悄悄地走。
人生的路還很長,我們還會遇到很多很多人,等到遇到那個可以在心裡常駐的人,她會陪著你走完每一程。
作者介紹:十四,95後獨立自媒體創業者,是總有一天會擁有百萬粉絲的小UP主;分享個人自媒體創業經驗乾貨與書評,情感小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