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革命戰爭年代,很多戰士、革命老兵都在默默無聞地付出,現在的我們是無法體會他們當時的心境的。
有人提出來說:當年的他們也不知道要多久才能勝利、才能成功。
對於當年正在革命中的革命老兵們來說,他們僅僅只憑藉著一腔的信念和衝鋒革命、改天換地的勁頭。
我們的戰士們在戰場上如此無畏,不顧所有的全力拼搏,每一次戰鬥都全力以赴,真正做到了為國家捨生忘死、為革命拋頭顱、灑熱血。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福禍趨避之”。1840年,面對著西方列強的迫害,在犧牲之時林則徐寫下這一壯言,充分體現了我們的人民對於國家不畏生死的決心,這是我們國人的骨氣。
不管是領導者,還是普通計程車兵,他們都在默默奉獻,我們不能因為他們的平凡就不曾記得他們來過的痕跡。
李先忠是一名普通的戰士,但是從普通的戰士身上,我們同樣能夠看到“小人物”的執著與堅守。
以李先忠為代表的所有戰士們,我們應該記得他們,記得他們這些英雄們!
“李雲龍”原型
《亮劍》這部電視劇可以說是眾多戰爭劇當中最為出色的代表之一。
在劇中,主人公李雲龍有勇有謀、善於謀略、有血有肉、個性十足的抗日英雄形象讓無數人為之折服,李雲龍身上所表現出的“亮劍精神”更是鼓舞和激勵了無數的觀眾。
《亮劍》中的情節當中,有這樣一段描繪:李雲龍一場惡戰,身體中了18塊彈片,差點丟了性命。這段情節也是讓眾多的觀眾們看得揪心,從而印象深刻。
大家在看劇的過程中也會有疑惑:這種事情是真實發生的嗎?會不會是創作者們為了突出李雲龍的人物形象憑空捏造的呢?
其實這個情節是有依據的。他的依據就是抗戰老兵——李先忠。現實的情節往往比影視劇更加慘烈。“李雲龍”原型李先忠在深入作戰的過程中,被敵人的轟炸機丟下的炸彈所傷害。
幾乎是一瞬間,多達幾十枚子彈片刺入李先忠體內,頓時全身上下鮮血淋漓。
但是幸好經過了及時的搶救,李先忠最終救回了一條性命。現實中的李先忠可是比電視劇中所演繹的“李雲龍”更加讓人唏噓心疼啊。
1909年,李先忠出生在安徽六安的一個農村裡,六安是紅色革命思想的發源地,很多戰士、指揮員都來自六安。李先忠也不例外,被革命烈火層層包圍著的李先忠很早就接觸了紅色革命思想。
1927年,18歲的李先忠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開始跟隨著黨的腳步,將立志救國救民的偉大抱負付諸實踐當中。
1929年,20歲的李先忠參加工農紅軍,從此正式走上了革命道路。李先忠自從參加革命,就一直是革命隊伍當中的積極分子,作戰積極,敢於人先,身先士卒,可謂是當仁不讓。
在土地革命時期,李先忠就嶄露頭角,在隊伍中擔任分隊長等一些職務。就這樣,跟隨著我黨前進的步伐,李先忠先後經歷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以及後來新中國成立之後,對西南地區開展的剿匪戰爭。
回顧李先忠的一生,真可謂是“身經百戰”。李先忠一直是直接參加戰鬥,腳步始終衝鋒在革命道路的最前端,歷經百餘次戰鬥,敵人的炮火併沒有打退李先忠衝鋒在前端的念頭。
反而是在多次的戰鬥中,愈挫愈勇。不畏炮火,頂著火炮前進,李先忠身上所表現的這股子衝勁實在讓人印象深刻。
李先忠在多次戰役中,身體受到了大大小小的傷害。別人的身上是歲月老去的痕跡,可在李先忠的身上,是革命戰爭親身經歷過的痕跡。這麼多次的戰鬥,讓李先忠的身上滿是傷痕。
其中最致命的傷痕有兩次,這兩次受傷經過奮力搶救,最終還是挽回了李先忠的生命。可在李先忠的身體內部,還有一些戰爭的痕跡——彈片,已經牢牢同李先念的血肉交織在了一起。
甚至李先忠的體內還有一些飛機殘骸的鐵塊,這些物件一直在李先忠的身體裡,而這些秘密,直到李先忠逝世之後,在火化的過程中,才被人所知曉。
這是我們都無法想象的過程和場面。如果不是一些實實在在的照片加以佐證,我們實在是無法想象彈片和鐵塊能牢牢待在體內多達幾十年的時間,李先忠真的是為了革命受下了多大的罪啊。
鐵血硬漢子,逢戰必“亮劍”
李先忠同戰爭年代的很多先輩們一樣,從來不去計較個人的得與失,只堅決服從組織安排、只一心為國家,不算個人的得失。李先忠心中無私無畏,所以每逢戰鬥,李先忠總是會踴躍請戰,每次戰鬥衝鋒在前。
萬里長征可以說是李先忠一生中最為難忘的經歷:沒有糧食,只能啃著樹皮、野草,吃光了就只能煮腰帶,吃不了食物,本來就身體虛弱,可這時候還要和敵人進行戰鬥,隨時準備做著戰鬥準備。
一個人處於極度飢餓的時候,本來就是一件極其難熬的事情,這個時候,大多數的人是沒有思考能力的,別說再去和裝備精良的隊伍戰鬥了。這真的是對一個人極度的考驗啊。
可李先忠面對這樣的折磨,依舊挺立在第一線,不管死神隨時降臨,只一心做好戰鬥準備,李先忠的意志力是多麼強烈呀,這種堅強的意志準備,實在是我們所不能想象的啊。
李先忠年老時與妻子在一起
長征結束之後,李先忠緊接著跟隨著部隊,陸續投入了抗日戰爭。在抗日戰爭時期,李先忠先後參加了高邑戰鬥、百團大戰等大型戰役。
每一次戰役、每一次戰鬥,李先忠都衝鋒在前。
後來到了解放戰爭時期,李先忠在晉冀魯野戰軍中、桐柏軍區等軍區中擔任過團政委等職務,跟隨著大部隊,先後參加了豫北、滑縣、魯西南等戰役。
解放戰爭中,李先忠可是徹底打出了名堂。在參加皖西、皖東戰役和淮海戰役中,李先忠靠著自身的本領,以擅長打硬仗、惡仗、野仗聞名全軍,在全軍戰士當中,可謂是佼佼者了。
解放戰爭勝利了,新中國也隨之成立了。這些老一輩戰鬥者終於能夠安下心來享享福氣了。在全國安定下來後,國家給李先忠安排了不錯的職位,可以保證李先忠在和平年代下能夠生活得很好。
可李先忠拒絕了國家安排的職位和豐厚的薪資,而是選擇榮回故里,回到了自己的家鄉安徽。
李先忠的舉動是多麼讓人感動啊,一個為國家在革命年代傾盡所有的老兵,本該享受國家帶給他的榮譽,可李先忠還是從個人的角度來為國家考慮,不佔國家的便宜,不給國家添麻煩。
李先忠回到了安徽軍區幹部休息所,享受了副兵團級待遇。
1955年9月份,李先忠被授予大校軍銜。自此之後,李先忠就消失在了領導、人民、和戰鬥的眼中。
由於長年的奔波,長年作戰生涯,讓李先忠的身體千瘡百孔。到了年老的時候,很多後遺症也慢慢顯露出來了。
腿腳不便,也不能獨立走動了。戰爭的痕跡刻畫在老人的臉上,看起來是那麼地辛酸。為了革命奮鬥了一輩子的老兵,也不曾被歲月善待啊。
幾十年的時間裡,李先忠腳踏實地,憑藉著自身的勤奮刻苦,從士兵一直走到大校,這其中可是付出了多少的辛酸和不易啊。
李先忠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南征北戰經過許多戰鬥,李先忠從槍林彈雨中走出,其身上所透射的是說不出的血雨腥風。
身中彈片 摘除眼球
戰爭年代,我們先輩們在戰場上受到的苦楚遠不是我們可以想象的,戰爭是殘酷的,每場戰役都是有人犧牲的,我們的成功來之不易啊,都是革命者的血肉之軀來鋪墊的。
李先忠一生經歷過大大小小多達上百次的戰役。其中有兩次戰役對於李先忠的傷害是極其深刻的。一次戰役讓李先忠的臉部損毀嚴重,甚至於摘除了左眼球;另一次戰役,轟戰機在李先忠身旁轟炸,在爆炸的一瞬間,數以百計的彈片、鐵塊,全部朝李先忠襲來。
萬幸的是,經過醫護人員的搶救和李先忠自身的意志力,李先忠終於轉危為安、化險為夷,從戰亂中撿回了性命。
1939年春天,部隊在河北高邑縣展開了與日軍的殊死搏鬥。
戰鬥十分慘烈,衝鋒在前的李先忠不幸被日軍的子彈打中。這顆子彈打到了李先忠的臉上,子彈從右腮打穿,直接進入口腔,又從左眼而出。
這是我們不敢想象的畫面,子彈直接打中了頭部啊。李先忠的舌頭和牙齒中頓時充滿了鮮血,堅硬的牙齒也遭到了損壞,更讓人痛心的是,李先忠的左眼球完全被打爛,不得不進行了眼球的摘除。
受到這麼嚴重的傷,部隊馬上對李先忠進行了救治,來自印度的援華醫生也親自為他進行了整容手術,這樣才勉強保住了李先忠的性命。
即使是受到了如此的迫害,李先忠衝鋒的腳步始終也沒有停下。依舊忘掉身上的疼痛,忍著強大的痛苦,衝刺在前。
時間僅僅過去了一年。1940年10月份,百團大戰已經開始了兩個月了。日本侵略者依舊肆無忌憚地對我們的革命根據地進行著報復性掃射。
當時,彭德懷總司令要求全師趁著各路日軍轉場之機,準備對日軍展開攻擊。
日軍的部隊被圍在山西東南方向的我軍高地上。這個高地地形易守難攻,我軍雖然有兵力優勢,可是一時之間,也難以攻克。日本火力強大,我軍損失可謂慘重,有時候的戰鬥中,一個連就被打得只剩三個人。
戰鬥持續了兩天,最終我軍被迫撤出了戰鬥。據戰後統計,這場戰役我軍傷亡六百多人,日軍傷亡三百多人。
也正是在這場被稱作為八路軍戰鬥史上最慘烈的“攻堅戰役”中,李先忠僅僅間隔一年,又再次身負重傷,而這次傷痛的痕跡,伴隨了李先忠一生。
李先忠被日軍的炮彈險些擊中,在李先忠身旁爆炸,近在咫尺的李先忠被炮彈碎片擊中身體百餘處。
從陣地抬下來的時候,李先忠渾身鮮血淋漓,戰友們都覺得李先忠是真的挺不過來了,但在經過醫生的全力救治後,李先忠僥倖脫離了生命危險。
李先忠(右三)與家人們的合照
性命雖然是保住了,可是由於當初的醫療條件有限,很多彈片嵌入身體的程度過深,所以,很多彈片就一直在李先忠的身體裡,沒有取出來。
經過長年累月,這些彈片牢牢與李先忠的肌體組織長在了一起,再也難以分辨去除。
2010年,李先忠去世,享年102歲,飽經風霜的老人在完成任務後終於安心離開了。在進行火化的時候,最後收集骨灰時,發現了李老身體內的27塊彈片。
這其中,最大的鐵疙瘩將近兩個平方釐米。
當場的人們再也忍不住了,實在是難以想象啊,戰爭過去了這麼多年,這麼多彈片就隱匿在李老的身體中,這幾十年來,真的無法想象是怎麼折磨李老的身體的。
子女們也從來沒有聽到過李老喊一聲“疼”。
歷史應該被銘記,英雄更應該被歌頌。我們的中華民族,是歷經了多少苦難、多大困難、多種危險才成長起來、發展起來、富強起來的。
正是因為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一往無前,為了心中的信仰,為我們新中國的成立立下了汗馬功勞,做出了卓越貢獻。
他們是當之無愧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