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高層大張旗鼓地支援房地產,是什麼時候?
很多人可能都沒印象了。房地產就像一個最不受待見的兒子,家長會如果不點名,就算阿彌陀佛了。
然而,年底樓市最大的意外出現了。
不僅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定調2022年的房地產市場:
支援商品房市場更好滿足購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產業良性迴圈和健康發展。
姿態前所未有地積極。
更重要的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之後的一天,發改委副主任兼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說了這麼一句話:
房地產是支柱產業,住房更是居民的消費。
兩個重點詞:支柱產業、居民消費,背後意味深長。
高層已經很久沒有在關鍵場合,把房地產形容為“支柱產業”了。這是什麼訊號?
1997年11月,時任總理朱鎔基視察深圳,與企業座談。萬科創始人王石大膽問了總理一個問題:
“不知道朱總理怎麼看住宅市場?”
朱鎔基反問:“如果取消福利房分配製,房地產行業能成為支柱產業嗎?”“如果金融市場開放,房地產行業還不能成為支柱產業嗎?”
王石接連回答了兩個“不能”。
朱鎔基再問:“消費信貸放開,還不行?”王石回答:“兩年內不行。”
“我兩年內一定要把住宅行業促成支柱產業。”朱鎔基說。這一回,王石回答:“既然總理說行,就一定能行。”全場笑聲。
這段王石的回憶錄,是當年關於房地產“支柱產業”最早的討論。第二年,中國就拉開了商品房制度改革的大幕。
福利分房取消、按揭制度實施、商品房開始銷售……從此,房地產成為驅動經濟的“發動機”,轟轟隆隆地前進。
所以,在中國談到房地產,把它形容為“支柱產業”,絕不是一個簡單的用詞,背後有諸多的政治經濟考量。
更何況,寧吉喆是何許人也?他曾擔任國務院研究室主任,可以說是高層的“智囊機構”,現在更以發改委副主任身份兼任統計局局長。
應該說,他的表態是能夠代表高層的共識,至少是非常權威的一個聲音。
從總體上看,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明年定調,對房地產的態度相當積極。
歷數近十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支援房地產市場發展的只有3次,其他7次都是打壓態度,還有1次沒有表態。
上一次明確支援房地產行業,還是在2015年提出了化解房地產庫存,拉開了“去庫存”的序幕。
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多個城市積壓的庫存順利去化,但同時也狠狠地拉了一把全國的房價水平。
如今,經過5年對樓市的“打壓”態度後重提“支援”,意圖是什麼?
耐人尋味。
當然,歷史不會是簡單地重複,今天的樓市也不可能再粗暴重啟“去庫存”。但是,回暖的風向已經非常明確。
事實上,隨著前段時間的市場轉冷,一個週期下來,房地產的庫存又走到了高位。
易居資料顯示,截至11月底,中國100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庫存總量為52110萬平方米,是自2016年8月份以來近5年多新高,同比增速也保持連續36個月正增長。
今年以來樓市持續高壓,凍結了房產交易。房子,一下子多到賣不完了。
在我看來,目前的樓市現狀和大漲的2014年到2016年頗為相似:
同樣面臨經濟下行壓力,穩增長訴求明顯;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房地產行業同樣是支援態度,不是打壓;
庫存已經達到2016年的水平。那幾年,我們透過“去庫存”,消化了天量商品房存量,同時也推高了房價。
當年,助推房價上漲的是信貸寬鬆和貨幣放水。央行多次降準降息,中長期貸款利率4.9%。同時,二套房首付比例4成,二手房營業稅免徵年限5年變2年,稅費優惠等措施也成了幫兇。
現在,房貸利率的鬆綁,訊號也出現了。
12月13日,深圳部分中小銀行下調房貸利率,首套可以低到4.95%,二套5.25%。在多數城市逼近6%的情況下,深圳破5%,有點不可思議。
去年6月開始,深圳首套房利率4.95%,二套5.25%。這種狀態維持了近一年,到了今年5月下旬才漲,首套5.1%,二套5.6%,半年後的今天又降了,兜兜轉轉 回到去年6月的水平。
不只是深圳。目前,廣州、佛山、成都、惠州等地都已經下調了房貸利率。此前透過信貸之手凍結樓市,如今有持續多地鬆動的現象。
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轉向。
房地產調控政策大轉向,還有一個原因是經濟面臨下行的壓力。
12月10日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到,我國經濟發展面臨著三重壓力——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這是個新提法,還是官方第一次這麼表述。
需求收縮怎麼理解:2020年中國20-34歲的年輕人為2.9億,相比2010年的3.25億減少了3463萬人。這些年輕人都是消費主力,少了,需求自然收縮。
“支援商品房市場更好滿足購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也是一個體現。目前全國每年新房銷售額18萬億元左右,二手房交易額7萬億元左右,兩者相加就是25萬億元。
這個數字,相當於去年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3.8%(去年是39.2萬億元)。
供給衝擊,就是原材料價格上漲帶來的成本衝擊,也有全球供應鏈中斷帶來的物流衝擊。砂子水泥價格暴漲,疊加房企資金週轉困難,目前全國多地建築隊甩手不幹了,等房企落實資金後再開工。
需求與供給的劇變,共同推動了市場預期的減弱。
去年,我國GDP增速已經是1976年以來最低,今年好不容易有所回升。本以為明年可以輕鬆一些,沒想到國外機構給出了5.6%(國際貨幣基金組織)、5.4%(世界銀行)的預期。最早喊出抄底樓市的高盛,更是給出4.8%的低預期值。
三重壓力下,中國經濟如何突圍?
不得不說,這個時候,房地產行業就相當重要了。
去年,房地產業與建築業合計增加值約14.8萬億元,佔國民經濟總量比重為14.5%,僅次於工業和製造業;全國賣地收入超過8萬億元,佔全國財政收入近一半,佔地方財政收入近85%。
中國房地產報報道,房地產行業透過直接和間接渠道合計拉動中國GDP增長25%左右(包括多輪傳導效應)。如果房地產活動整體下跌10%,相當於拖累GDP增速2.5個百分點。
寧吉喆局長的另一個提法,“房地產是居民的消費”就隱含了這個意思。
“滿足購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其實也是拉動經濟增長的必然結果。
再把目光放得更遠一些,其實2008年之後,“房地產支柱產業”的提法就很少見了。
2003年,國務院釋出18號檔案《關於促進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發展的通知》,首次以官方檔案形式將房地產業定位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
2005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關於做好穩定住房價格工作意見的通知》中指出“房地產業是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2008年12月上旬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則明確重提房地產的支柱性地位,稱“要把滿足居民合理改善居住條件願望和發揮房地產業支柱性產業作用結合起來”。
此後,關於房地產是“支柱產業”的提法在官方就極為罕見。
最近的一次是在2017年,同樣是寧吉喆:
建築業以及房地產中的實體經濟部分,還是我們國家的重要支柱產業,是滿足群眾住房需求的主要載體。
新京報分析,房地產支柱地位的提出,與經濟大勢關係密切。如果經濟大幅波動,比如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更容易強調房地產的支柱地位。
這兩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威力絲毫不亞於2008年次貸危機,加上美國無限制放水,全球遭殃。去年,主要經濟體都在負增長,只有中國除外。不過,中國也大受拖累,去年GDP增速2.3%,不僅遠低於2008年,而且還是1976年以來最低水平。
1961年至今我國GDP增速/來源:世界銀行
40多年來最低,在這樣的背景下,房地產也應該拉出來遛一遛了。
樓市會不會復刻當年走勢,再來一波大漲?今時不同往日,這種情況發生的機率不大。目前,樓市調控的長效機制已經初步建立,房地產稅也在路上,樓市過熱肯定會被及時按住。
當然,優質城市的優質地段,還是可以獲得很好的漲幅。
因此,準備買房的朋友,可以適時出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