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城投公司?
城投公司是城市建設投資公司的簡稱,是全國各大城市政府為了解決地方城市建設、產業投資建設資金的投融資平臺,一般具有國企屬性。
城投公司的投資方向主要有六大方面:
- 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如港口、機場、水利設施等;
- 土地整理和開發,即按照土地規劃對土地進行整治、收儲、熟化、交易等,用以提高一級土地的盤活和開發效率;
- 社會公共事業,如水、電、煤、燃氣、交通運輸、社會安全等;
- 國有資產運營及維護,主要是對現存的社會基礎設施進行運營和維護;
- 棚改、老舊小區改造;
- 產業園區開發。
城投公司可以透過發行企業債、中期票據等融資工具向社會募資,解決地方建設資金不足的問題。
什麼是“城投信仰”?
在分稅制改革中,中央將土地出讓收入劃歸地方,一舉奠定“土地財政”與“房地產經濟”的基礎。除了地方稅收外,土地財政是城投公司的主要資金來源。
理論上的城投邏輯:城市發展靠基建→基建崛起靠城投→城投償債靠稅收、土地出讓金→土地出讓金看當地房價→當地房價看人口及收入→人口及收入增長取決於區域經濟發展。
城投邏輯逐漸演變為城投信仰,城投公司背後是地方政府進行信用兜底。一般認為政府是永遠都不會把欠賬變成壞賬的,故此城投公司在債券市場上募資是相對比較容易的。
城投公司融資是否有風險?
從本質上看,城投公司的經營是存在先天隱患的,其投資領域基本都是短期需要巨大投資,且中長期才能取得回報的專案,很多專案要靠政府的大筆配套財政資金補貼,才能完成建設和維持運營,這種專案短期無大量收益,既使產生一點收益,也無法與巨量投資相比,運營的收益無法滿足償債的需求。
現在形成一種情況,靠地方信用背書,城投公司的債在逐年不斷的滾雪球,借新還舊,而且越滾越大,每年所欠的債越來越多。企業債行業裡有一個比喻,說城投債是“永續債”,只能一年一年借,永遠不可能還回來。
城投信仰已被打破
風險是逐漸累積的,城投平臺的信用不是無上限的。
國家政策允許嚴重資不抵債的城投公司倒閉破產,不再是政府兜底,打破原有一貫的剛性兌付。
今年以來,城投平臺爆發債務問題屢見不鮮:成都都江堰旅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陝西西安渭北投資開發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河南汝州市交通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呼和浩特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開發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等等,都出現了債務違約或延期的問題。
2022年城投平臺將迎來兌付高峰期,全年約有 40130.7億元的城投債到期回售(不考慮該時間區間內發行的短融到期)。2022年 3月和4月為到期回售的高峰期,規模分別為4924.9億元和 4674.6 億元,階段性償債壓力上升,信用風險加大。
樓市降溫影響土地財政或間接影響城投償債能力,2020 年土地財政依賴度高於40%,且明年債券到期佔比超 30%的城市有山西太原、山東濰坊、山東濟寧、吉林長春、江西鷹潭、湖北荊門、廣東湛江、山東日照、河南南陽等。
除了賣地收入減少的衝擊外,與房地產相關的土地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等以及產業鏈上、下游的相關企業稅費等收入也在地方財政收入中佔有一定比重,因此在房地產的風險傳導下,未來樓市降溫或會從多個方面對地方政府財政收入形成衝擊,進而影響城投公司的償債能力,甚至有暴雷風險。
在疫情肆虐、天災人禍,房企紛紛爆雷,土地財政遇冷的2021年,隨著地方政府的地方性收入大幅縮減,配套財政資金也越來越少,且可能存在大量隱性債務,各地城投公司的經營更加困難。
地產與城投本屬“一體兩面”,現在地方性城投平臺潛在爆雷情況是相對比較多的,而到2022年,深度依賴土地財政的地區,出現大面積的地方城投平臺的企業債爆雷現象,也不是完全沒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