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物種南北名字多有不同。如,南方的蝦虎魚,北方則叫楞巴魚。
蝦虎魚,喜溫,一般常見於熱帶沿海,存活不過三年。不善遊,活動空間不大,常以蕪蝦、魚卵、藻類為食。在北方,淺海、近海河汊也極常見。由於水溫偏涼,該種魚類就更為短命。
北方傳說,楞巴魚為東海龍王的小舅子。憑藉體型大、力量足,多次在海嘯來臨時,擋埝護駕有功。一次席間,龍王賜楞巴魚一年長三尺。楞巴魚大喜過望,心想:“按這個速度,不過數年,自己就能超龍王的體魄了。”龍王封賞後,又怕自己將來陣不住小舅子,遂有悔意,說:“不過得一年一死。”所以,楞巴魚只活一年,來年身子就瘦成一根刺,慢慢死去。
傳說明顯歸於附會,疑點至少有三:
一是壽命的疑點。蝦虎魚為世間生命最短的脊椎動物,一般存活二三年。只是渤海灣的蝦虎魚更短,也就是楞巴魚壽命只一年,符合描述。
二是生長的疑問。其在各大洋均有分佈,體態大小各異,也只有渤海灣的生長最快,貼近傳說。
三是蝸居的疑問。蝦虎魚是喜溫魚類 ,南方蝦虎魚因為水熱,是不用做窩的。因而也沒有蝦虎魚,也就是楞巴魚捨出身家性命擋埝救駕的傳說。
蝦虎魚到了渤海灣成了楞巴魚,兩三年的壽命成了一年。最根本的原因是,渤海灣為半封閉的內海,風浪相對較小,底層食物豐富。貪食的楞巴魚由於營養過剩,生長速度超標,已屬巨大型兒,因而縮短了一半的陽壽。是為典型的環境改變了基因。這樣,傳說反映的問題,已可迎刃而解。
蝦虎魚肉嫩、刺軟,性溫平和,味道極鮮。尤以渤海灣的楞巴最為肥美,為大眾所愛。
南方人喜歡切段兒煲湯,湯白如奶、味極甘鮮。《食物本草》載:“食之暖中益氣,壯陽道,健筋骨,和血脈。”
北方人則因其刺軟更喜歡熘、炸。烹製出來軟香酥脆,可肉、刺一起嚼食,為中老年補鈣尚佳之選。
不管叫蝦虎魚還是楞巴魚,無論名字怎麼變,也仍難逃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命運。蝦虎哥,永遠都是一個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