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中的野貓是其所屬貓科動物的學名,並非流浪家貓。大約9000年前,新石器時代,在西亞新月沃地的野貓就開始參與到人類的生活中來,在埃及經歷進一步馴化,然後隨人類活動擴散到世界各地。
新月沃地:兩河流域——黎凡特,是蘇美爾古文明的發源地。牛和小麥就是在此地最先被培育的。
野貓分為五個亞種——歐洲野貓、非洲野貓、南非野貓、亞洲野貓和中國荒漠貓,普遍認為現代家貓起源於其中的非洲野貓(但中國最早的家貓是豹貓,以前的文章有講解)。也有一說歐洲野貓、南非野貓、亞洲野貓等都為非洲野貓的亞種。無論怎樣分類,這幾種野貓是當今世界上的主要野貓種類。
根據在中東以及全世界採集的混血和純種家貓的基因檢測,家貓的基因僅與非洲野貓最為相似,從遺傳學上看無法區分。可以說,雖然現代家貓品種各異,顏色大小也各不相同,但他們共同的祖先就是——非洲野貓。
野貓的分佈範圍十分廣闊,歐洲、非洲和亞洲都有其蹤跡,棲息地型別也是多種多樣。他們與家貓十分相似,但體型比一般家貓略大。我們之前單獨講過中國荒漠貓和歐洲歐林貓,今天一起談談非洲野貓和亞洲野貓。
2017年,荒野新疆第一次在中國境內拍攝到野外的亞洲野貓。矯健,修長的小貓咪。唯一一種身上有斑點的野貓。注意尾巴上的黑色圓環。
非洲野貓, 體型比亞洲野貓和歐林貓小。南非野貓因生物學形態與非洲野貓的區別在2007年初次被認定為單獨的一個亞種,但與非洲野貓極為相似,大多數情況下不被單獨討論。
歐林貓/歐洲野貓,體毛更加蓬鬆,花色特點是眼睛兩旁的深色條紋。
那麼我為什麼說這些貓咪的生存正受到流浪貓的威脅呢?無論流浪貓還是流浪狗,與野貓、野狗(豺)都沒有生殖隔離,他們經常接觸甚至產下後代。上一篇文章提到流浪貓嚴重影響荒漠貓們的基因,也會帶來他們不能抵抗的病毒,對其他亞種的野貓也是如此。這是野貓們面臨的最大威脅。
其實,不僅流浪貓們攜帶的病毒會殺死野貓,流浪狗與野生動物接觸時,同樣會將豺、狼等犬科動物無法抵抗的病毒傳入他們的種群。中央電視臺曾播過的紀錄片《麥琪——非洲走失的狼》中的主角衣索比亞狼,就是因為和家犬接觸感染病毒不治身亡。好在她預感到死亡時毅然離開家庭選擇獨自死去,才沒將病毒擴散開來。可惜,衣索比亞狼已經只剩不到500只了。
“豺”曾經遍佈中華大地、是中國的代表性的動物,如今數量稀少到難以發現。他們數量大幅度下降的原因沒有定論,但普遍猜測是因為家犬帶來的致命病毒導致的。兩年抗疫已經讓我們意識到病毒在人與動物間互傳的危害性,傳到野生動物身上的病毒經過數代演化,將來可能再度傳到人類身上。
作為普通人,我們能做的就是不拋棄自己的寵物、按時給寵物打疫苗、遛狗牽繩,這既是保護它們,也是保護我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