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你偷偷把手裡的錢都給了她,還跑到我這兒來幹什麼?”隨著一聲怒吼,一扇厚厚的門“哐當”一聲被關上了,只剩下一個兩鬢斑白的老母親呆呆地站在門外,望著那扇緊閉的大門,默默流淚。
一旁的中年女子趕緊衝上前去,使勁拍打著門,衝著門裡大聲嚷道:“父母幾年前把上百萬的拆遷款都給了你,不就應該是你來養老嗎?你怎麼能這麼做呢?”無論女子在門外怎樣叫嚷,門內始終沒有一絲聲響,彷彿從來沒有住過人似的。
這位可憐的老婦人叫張秀英,一旁的中年女子是他親生女兒王麗,躲在房裡一聲不吭,始終不肯出來的,就是張秀英的兒子王龍。
張秀英把上百萬賣房的拆遷款都給了兒子王龍,為何還被兒子百般指責,拒之門外呢?這事還得從頭說起。
中年喜得貴子,百般寵溺
張秀雲出生於貴州的一個小山村,由於家裡子女比較多,負擔特別重,作為長女,張秀英很早就幫著父母做事。18歲以後,為了減輕家裡的壓力,又在朋友的介紹下,來到城裡一家制衣廠打工,每天加班加點掙點,掙點菲薄的工資。
張秀雲每次領到工資後,都會把大部分錢寄給家裡,幫助父母減輕生活壓力,自己僅靠一點點剩餘的工資維持基本的生活。
張秀英的淳樸很快引起了同廠一位大齡青年王大剛的注意。他每天瞅準一切機會,找張秀英搭訕,給張秀雲送這送那。在他的愛情攻勢下,張秀英很快淪陷,與大她10歲的王大剛結為夫妻,不久就生下了一個女兒,取名王麗。
由於張秀英在生產時出血較多,身體一直比較瘦弱,幾年之內也就沒有再次懷孕。
王麗長到10多歲的時候,王大剛已經40歲了。他看著每天在眼前晃來晃去的女兒,總是搖頭嘆息,總覺得女兒終究是要嫁出去的,沒有兒子,也就等於沒人給他養老送終。
張秀英看到丈夫一臉愁容,心裡也特別難受,決心一定要好好努把力,怎麼樣也要給丈夫生個兒子。
她透過朋友到處打聽,終於找到了一家很有名氣的老中醫,弄到了一個藥方,對身體開始調理。經過兩年的時間,張秀英吃了不知多少副難以下嚥的中藥,終於如願以償給丈夫生下一個白白胖胖的兒子,取名叫王龍。
王大剛看著多年來的夙願如今終於實現,心裡那個高興勁兒,簡直沒法形容。他每天抱著王龍使勁地親,把凡是能想到的、能做到的,全都給了兒子,每天小心呵護,什麼活兒都不讓他幹。即便王龍不小心做錯了事,也從來不肯大聲呵斥一聲。
王龍就在父母的這種百般寵溺中,養成了一種自私自利、驕橫霸道的性格,這也為後來他索取父母錢財、不肯養老,埋下了伏筆。
養兒防老,百萬房款悉數贈予
20年過去後,女兒王麗早已出嫁,王龍也長成了一個大小夥子。他並在父母的操持下,和一個叫林小花的姑娘結了婚。小兩口整天不上班,靠老兩口過日子,每天好吃懶做,遊手好閒。
不久,街道辦發來通知,說王大剛住的這一帶要進行拆遷改造。由於地理位置不錯,王大剛和張秀英當年辛苦攢錢買下的一小處住宅,不久就獲得了上百萬的拆遷款。
小兩口看到這一大筆錢,動起了心思。他們倆一合計,就開始在王大剛和張秀英面前百般表現,不是幫他們篩茶遞水,就是幫他們洗衣做飯,把老倆口哄得是心花怒放,慶幸自己當年想盡辦法,生了個兒子。
有一天,王龍趁著老兩口高興之際,親熱地握著他們的手說:“爸,媽,你們倆年紀也大了,該享享清福了。現在家裡多了這100多萬,我們打算去買套大房子,等一切收拾好了,就把您二老接過去。”
一旁的兒媳林小花也忙不迭地說:“嗯,等房子裝修好了,咱們就一起住在新家裡,像現在一樣開開心心地過日子。”
王大剛和張秀英一看兒子兒媳這麼孝順懂事,樂開了懷,馬上把上百萬的拆遷款悉數都拿了出來,自己只留下了一點點生活費。
把拆遷款哄騙到手的王龍趕緊和媳婦一起去附近樓盤,購買了一套100多平米的住宅。等裝修結束後,小倆口就歡天喜地搬了進去。
雖然他們每次仍然像往常一樣回來吃飯,但絕口不提請父母過去養老的事。老兩口也不在意,因為他們一直都勤儉節約慣了,雖然住在租來的房子很簡陋,但看到一家人每天和和美美地呆在一起,也覺得特別幸福。
只是張秀英萬萬沒有想到,幾年後丈夫的離世,卻讓她陷入了困頓與痛苦之中。
上門討要,反遭兒子百般指責
幾年後,長期患有高血壓的王大剛,在一次連續加班之後,突然出現昏厥,送到醫院搶救無效死亡。
張秀英面對丈夫的突然離世,痛苦萬分,每天一個人躲在家裡低聲哭泣,吃什麼都沒胃口,一段時間過後,張秀英看上去蒼老了許多。
女兒王麗下班後經常會抽些時間來陪伴母親,但兒子王龍自從在父親的葬禮上露過一面以後,就再也沒有出現過。
張秀英每天憂傷過度,身體狀況也開始急劇下降,不僅沒有精力再外出打工,還得花上不少的錢買藥來吃。沒過多久,之前剩下的一點積蓄也就花得一乾二淨了。
生活陷入困頓之中的張秀英,只好在女兒的陪同下,來到兒子的家,想找兒子討取一點生活費,沒想到兒子卻懷疑她將剩下的錢都給了姐姐,不僅對母親百般指責,還冷漠無情地將她關到了門外。
都說養兒防老,在人們的傳統觀念中,覺得只有生個兒子才能傳宗接代,才能挑起家庭的重擔,才能在自己老來無依時,有人養老,有人陪伴,有人送終。
張秀英正是在這種傳統觀念的影響下,歷經千辛萬苦,生下了一個兒子。她和丈夫一起,把所有的愛都給了兒子,不僅對他百般呵護,甚至連自己用來養老的房款,也全部給了他。
只是讓張秀英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自己在老來無依時,兒子對他卻是冷冷的斥責和無情的拒絕,這又怎麼不讓張秀英傷心欲絕呢?
由於女兒一家條件也不是很好,可憐的張秀英只能在女兒的陪同下,重新回到那個風雨飄零的出租屋,每天孤苦伶仃,靠女兒和周圍鄰居的一點接濟,勉強度日。
孝順老人、贍養老人,本來就是中華傳統美德,像王龍這種忘恩負義,只會索取,不肯贍養父母的行徑,著實令人憤慨。
養不教,父之過。正是因為張秀英夫婦倆對王龍百般寵溺,才讓他養成了自私自利、驕橫跋扈的性格,造就了今天這樣的局面。
如果張秀英夫婦倆當年不對兒子百依百順,不嬌慣,不寵溺,或許王龍還能懷著一顆感恩之心,將已是風燭殘年的母親,接進家中,頤養天年。
養兒防老,從古到今,一直都是一個比較有爭議的話題。女兒真的就是嫁出去的女,潑出去的水嗎?兒子真的才是傳宗接代、養老送終最理想的人選嗎?歡迎大家在留言區發表自己的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