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世界各國的歷史,每當一個國家遭遇外敵侵略,往往都會湧現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事蹟。不過,也總會有那麼一些人賣身投敵,認賊作父。就比方說二戰時期的法國。1940年,法國被德國擊敗。德國在法國扶植了傀儡政權,由法國的貝當元帥出任傀儡政府首腦。
然而,在戰爭結束後,貝當元帥卻免於死刑。而更確切地說,法院本來確實判處了貝當元帥死刑,但是,戴高樂將軍卻親自簽署了特赦令,減刑為無期徒刑,貝當元帥因此免於一死。
戴高樂將軍何許人也?眾所周知,在法國淪亡期間,他在英國舉起了抗戰的大旗,是救法國於水火之中的民族英雄。按理,戴高樂將軍和貝當元帥是水火不容的。既然如此,他又為何要免除貝當元帥的死刑呢?
一、一戰期間,貝當將軍立有大功。
薩米·科恩的《戴高樂傳》記載:一戰期間的1916年,德國移師西線,決定逼迫法國投降。德軍的進攻目標鎖定在了凡爾登要塞(不是凡爾賽)。該要塞是拱衛法國首都巴黎的門戶,軍事意義十分重要。為此,德國一共集結了20餘萬精銳大軍,上千門火炮。
德國皇帝威廉二世的皇太子殿下也御駕親征。可見德軍此戰來勢洶洶,勢在必得。相比之下,法國對凡爾登卻不怎麼重視。該地的法軍只有10萬人,火炮數量僅有德軍的五分之一。面對德軍的猛烈進攻,法軍招架不住,節節敗退,凡爾登要塞十萬火急。
為此,法軍總參謀長霞飛將軍緊急下令調兵19萬增援前線,並任命貝當將軍為要塞新任指揮官。貝當將軍下令絕對不能讓德軍透過法軍陣地,並將之列為口號。同時,貝當將軍親自走上一線,不擺架子,與廣大前線士兵同吃同住,贏得了士兵們的愛戴。
在貝當將軍的指揮下,凡爾登戰役終於以法軍的勝利告終。至此,德國失去了西線戰場的主動權。顯然,貝當將軍功不可沒。當時的貝當將軍,飽受軍民的愛戴,被法國人民尊為了“國家的救星”。
因此,雖然二戰期間的貝當元帥犯有叛國大罪,但是他畢竟曾經也是法蘭西的功臣。為法蘭西立下過汗馬功勞。這,成為了戴高樂將軍特赦貝當元帥的第一個原因。
二、貝當元帥與戴高樂將軍二人不平凡的交情。
《戴高樂傳》記載:1912年,年輕的戴高樂少尉從聖西爾軍校畢業,被分配到了33步兵團。該團團長正是貝當上校。一次,貝當上校正在給大家講授火藥相關的戰史,卻不小心混淆了歷史人物的事蹟,被戴高樂少尉打斷。貝當上校並沒有因此責怪戴高樂少尉,反而認為這位年輕軍官有才華,有個性,對他十分欣賞。
貝當上校一方面對戴高樂少尉嚴加要求(他對戴高樂少尉期望很高),一方面也對他頗為關照。對戴高樂少尉而言,貝當上校既是嚴師,也是益友,更像父親對自己的孩子那樣照顧著他。
凡爾登戰役期間,戴高樂上尉負傷被俘。時人以為他英勇殉國了。貝當將軍聽說愛徒犧牲的訊息,傷心不已,還為他申請了勳章。後來,貝當將軍得知戴高樂上尉還活著,心情這才好了不少。
《戴高樂傳》記載:戰後,戴高樂上尉進入陸軍學校深造。在畢業論文答辯中,戴高樂上尉思維新穎,表現很是出色,按理說完全應該得優秀。但是,大部分評委老師覺得他性情過於高傲,只想給他及格的分數。此時,貝當將軍出面干預,要求評委老師們給戴高樂上尉打分高一點。在貝當將軍的要求下,眾人這才給戴高樂上尉打了良好的分數。
從上文中,我們可以發現,貝當將軍對於這位門徒一向提攜頗多。法國淪亡後,貝當元帥晚節不保,屈從於德國,而戴高樂將軍則舉起了抗德旗幟,雙方的關係這才徹底破裂。維希法國當局缺席判處戴高樂將軍死刑(彼時戴高樂將軍在英國)。但是,貝當元帥卻又在這份死刑判決書後簽了這麼幾個字:不要執行。促使他這麼做的,正是二人昔日的師生情誼。他也不忍心真的向自己昔日的愛徒下狠手。
戴高樂將軍何嘗不是如此。對於貝當元帥昔日的栽培提攜,戴高樂將軍一直都是牢記在心。正像貝當元帥所做的那樣,在戰後,戴高樂將軍同樣因為二人昔日的師生情誼,免去了貝當元帥的死刑。
事實上,當貝當元帥得知自己被法院判處死刑後,幽默地說自己和戴高樂互相都判了對方死刑,現在兩不相欠了。他還說,自己還特地下令不要真正執行,想必戴高樂一定也會這麼做的。果不其然,戴高樂將軍隨即簽署了特赦令。
綜合以上兩個原因,戴高樂將軍對貝當元帥網開一面,免去了他的死刑。
1951年,95歲的貝當元帥在囚禁中去世(1856年生人)。1970年,也就是19年後,小了他34歲的戴高樂將軍去世,享年80歲(1890年生人)。這對見證法國大半個世紀風雲歷史的師徒若能在地下相逢,不知作何言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