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軍隊與東烏武裝對峙在網上也很受關注,一方面美國在炒作俄軍的調動和集結,一方面烏克蘭一線戰壕的照片也被髮到了網上。
從照片和西方拍攝的影片來看,之前的波羅申科時代就開挖的戰壕在對峙一線是普遍存在的,且修築了配套的生活設施。
下圖就是烏克蘭對峙前線的一處戰壕。
請仔細觀察這種實戰使用的戰壕:
戰壕內部的表面也儘量覆蓋著和周圍差不多的植被,和周圍環境的地貌接近。
戰壕彎彎曲曲,儘量抵消對手的炮彈/無人機炸彈在戰壕中爆炸給烏軍帶來的影響。
戰壕的高度略高過士兵的身高,士兵即可以趴在上面開火,也可以躲在戰壕內休息、飲食或者補充彈藥。
這讓人想起有些戰爭片,片中借敵人之口把主角一頓誇獎,說什麼倉促之間修好了堅固的工事,帶兵有方之類的。
鏡頭一轉,片中的戰壕就是一條直線,戰壕邊緣光禿禿的泥土和側面的沙袋一下子就能讓人分辨出戰壕的具體位置。
別說普通士兵的戰位,就是重機槍射手都得露出半個身子來開火。
更不用說,如果仔細觀察真實戰地照片中的戰壕,會發現朝著敵人的那一側較高,另外一側略低了。
另外,一些西方媒體也派人去對峙前線進行了採訪,今年12月6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也去前線視察來造勢。
結合這些照片來看戰壕中的烏克蘭軍隊士兵。
他們中有人頭戴卡斯卡系列(烏克蘭語:頭盔)頭盔,這種頭盔模仿自美國ACH頭盔,為烏克蘭自行生產的。
還有人戴的是英國MK7頭盔,有說法指出是從英國購買的,同時購買的還有些MK6頭盔。
烏克蘭士兵的迷彩樣式也比較多,僅數碼迷彩這一類,就有好幾種:
一種為沙漠迷彩,為棕色、卡其色和淺橄欖色的混合模式,烏克蘭稱之為MM-14。
一種為美式MC迷彩,不知道有無烏軍的官方名稱。
還有一種叫蟾蜍迷彩。
有些在戰壕中駐守的烏克蘭士兵頭盔上用周圍的樹葉樹枝進行了額外的偽裝。
一方面是因為他們長期執行防守任務,據稱輪換期是6-8個月。
一方面據接受採訪的烏克蘭士兵說,對手的狙擊手讓他們感到恐懼。
再看烏克蘭軍隊的觀察所。
注意觀察所的構造,朝著敵人的一側比人的身高還要高,烏克蘭軍人用潛望鏡才能觀察對峙中的兩軍地帶,就算被對手的狙擊手發現,最多是潛望鏡被打中,軍人本身是沒有危險的。
雖然對峙期間很少會遭到炮擊,不過請大家注意對敵這一側已經用了木頭進行加固,如此一來降低了觀察所在炮擊中被打塌方的危險。
而觀察所的偽裝比一般的戰壕略好,在頂部拉了偽裝網。
再看看許多戰爭片裡的觀察所和指揮所是什麼樣子?
平坦的空地上一座觀察所或指揮所,明顯高出周圍地面,也許頂部有一些偽裝,但是觀察所或指揮所本身明顯是用木頭搭起來的,請問如此明顯高出地面且有別於周圍的工事靠頂部偽裝就能不被認出來?
更不用說那些軍服明顯好於普通士兵,甚至是穿著筆挺軍服,戴著全套軍官軍銜,套著軍官大衣,戴著白手套的主角配角們,正在故作高深地露出半個身子用望遠鏡做觀察戰場的姿勢。
別說是經驗豐富的老兵,就是才入伍的新兵都能看出來:
這裡有幾個大官,快想辦法幹他一炮!
再對比一下照片裡的烏克蘭軍人,就算全身都沒有露出工事,穿的和普通士兵也沒有太大區別。
同理還有下面這一張:
你說這名烏克蘭軍人他是夠不著廢棄房屋裡的窗戶嗎?他寧願蹲著都是用潛望鏡朝著外面觀察。
再看士兵宿舍。
照片中的主角是個女兵。可以看出牆面是上白下綠的風格,因此這宿舍可能是在蘇聯時代建設的房屋裡。
士兵宿舍的簡陋裡的陳設有些髒亂,鏡頭裡的有些髒的鏡子弄不好是為了暗示讀者:你看只有愛美的女兵才會照鏡子,這真的是女兵的住所。
當然不太清楚這名女兵是不是前線部隊的成員——看西方採訪烏克蘭對峙前線的影片裡,總有至少一個明顯是化了妝的烏克蘭女兵晃來晃去,因此可能是擺拍。
有意思的是:
牆上貼著一些檔案,估計是一些經濟情況處置的注意事項。
地上的水(ВОДА)和沙子(ПІСОК)標籤下分別放著對應的物品,牆上也掛有滅火器。這恐怕不僅僅是防備老房子容易發生的火災,更是防備東烏炮擊後引發的火災。
再看另外一張,也有很多細節:
這間宿舍的內飾更好也更乾淨,估計是軍官的住所。
房間裡晾曬著不少衣服,估計恐怕不是因為天氣不好,而是在戰線附近的房子裡幾乎沒有居民了,那些地方晾著衣服就意味著這裡有駐軍,透過衣服的式樣和質地還能推測出主人的大致軍銜和級別。所以還是乾脆晾在屋子裡算了。
牆上還掛著各種武器的貼圖。
雖然烏軍已經開始換裝採用西方AR結構,發射北約標準口徑子彈的UAR-15突擊步槍,但是估計前線的對峙部隊屬於戰鬥力較差的部隊,還輪不到他們優先換裝。所以牆上都是蘇聯時代武器的掛圖。
另外,注意他們的上尉軍銜標誌,掛在制服左邊的衣袋上,估計也是戰鬥中得出來的經驗教訓。
對照這些照片可以看出,許多戰爭片裡的戰地兵營太整齊太乾淨了,很少表現這些細節。
在室內晾曬的衣服這個細節很少有影視表現。
而軍隊裡的武器掛圖,上一次表現這個細節的影視恐怕是幾十年前了。
許多西方人感嘆說,烏克蘭對峙前線的工事簡直是倒退回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水平。
但是,從美軍和美國智庫的研究論文來看,這種沿著戰線修築的戰壕為東烏武裝以前隨意滲透的3-5人步兵偵察小隊繼續活躍增加了難度。
而且根據世界銀行資料,烏克蘭現在的GDP甚至排在伊拉克後面,人均GDP甚至都比不上外蒙古。
美國2014年以來25億美元的支援,特別是今年4億美元的軍援以及最新追加的6000萬美元軍援成了烏克蘭軍隊的重要資金和裝備來源。
而美國的這些軍援肯定是要優先給烏軍的野戰部隊,比如那幾個機械化旅、傘兵旅和海軍陸戰隊旅,這些前線對峙部隊肯定是往後排的。
這從對峙前線的烏軍廚房也可以看出來:
只有屋裡的塑膠桶裝水和塑膠飲料瓶才能讓人看出這是2021年末的烏軍廚房。而這些炊具和裝食品調味品的廣口玻璃瓶和蘇聯時代的區別不大。提醒著人們,這又是一個即將把蘇聯時代老本吃盡的國家。
不過不知道戰爭片的劇組們,有沒有意識到這些照片是學習戰爭細節的大好題材呢?
關注 近衛步兵師,關注軍事
擴充套件閱讀
美國看東烏克蘭武裝:詳解編制和戰術特點
烏克蘭當年死保核武器能保得住嗎?解析當年的核按鈕和核武庫
疑似美國的檔案洩密:烏克蘭軍隊看東烏的戰術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