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隊在日軍部隊編制中,屬於“營”級角色。雖然和美國,德國,法國等國家一樣,日軍也是走“大編制”路線。但是由於日本工業資源不足,加上技術工業的落後,使得日軍的火力和坦克部隊的質量與歐美國家相比,差了一大截。但是相較於國軍和八路軍,日軍無論是火力還是工業,都要強出不少,即便是1944年狀態下的日軍,也能單憑一個大隊的編制,在河南戰場上正面擊敗湯恩伯部隊的一個師。
日軍一個大隊轄員1100餘人,由1個大隊部,4個步兵中隊,1個機槍中隊和1個炮兵小隊隊構成。大隊部通常有1個30人組成的大隊部,主要起到指揮和護衛作用。機槍中隊裝備了8挺九二式重機槍。九二式重機槍雖然射速不高,戰鬥射速每分鐘200發,但是它的精度卻非常好。加上它是氣冷式,對水資源的依賴程度很小,所以適合進行持久作戰。而炮兵小隊裝備了2門口徑70毫米的九二式步兵炮,主要是對國軍碉堡,工事和火力點進行射擊,其次才是對國軍有生力量進行殺傷。
4個步兵中隊是作戰主力,每個中隊180餘人,裝備了130-140多支三八式步槍,9挺歪把子輕機槍和9支口徑50毫米的擲彈筒。擲彈筒主要負責對國軍有生力量進行殺傷,其次是打掉國軍機槍陣地和簡易工事。歪把子輕機槍雖然缺陷不少,但是在日軍老兵手中,它也是能夠做到持續射擊的。在一些紀錄片上,經常會有歪把子輕機槍不斷射擊的鏡頭。所以從火力層次上來看,日軍一個大隊就有2門九二式步兵炮,8挺九二式重機槍,36挺歪把子輕機槍和36支擲彈筒。與之相比,國軍一個師就顯得非常拉跨。
由於“空餉”現象十分嚴重,加上官兵隊伍不少都是拉來的壯丁,所以國軍後期戰鬥力普遍很低。剛開始,國軍對中央軍進行整編時,理想的狀態應該是每師8000~11000人,師轄3個步兵團,1個炮兵營及輜重,工兵若干。但是因為戰爭來的太快,來不及組建便不得不放棄。在空餉,壯丁逃亡等情況的相繼出現下,國軍師不少都僅僅只有三四千人,少數才超過5000人。在裝備上,這些部隊也很差,一個9班制步兵連只有3~4挺輕機槍,好的部隊才能做到6挺以上。迫擊炮,擲彈筒,重機槍這樣的火器更是匱乏,國民政府下撥的武器不少被倒賣,使得部隊作戰能力其實根本不及日軍的一個大隊。
至於八路軍那塊,1944年已經實行了“大團制”和“小團制”。大團能夠做到3營9連,轄員1500至2000餘人,小團由五六個步兵連組成,只有數百人。當時八路軍缺的並不是編制人數,而是武器。長期在敵後作戰的八路軍並不存在吃空餉的現象,各部隊自給自足,滿編率非常高。而且,由於經常和日寇作戰,八路軍部隊的作戰經驗普遍都非常豐富,單兵技能絲毫不差於1944年狀態的日軍。但是八路軍對武器的匱乏程度令人難以想象,很多規模數百人的小團只有兩三挺輕機槍和四五十支步槍,大團雖然裝備好一點,但也缺少機槍和火炮,而且子彈都非常少,根本不足以正面與日軍較量。為此,1944年狀態下的日軍如果碰上國軍的話,一個大隊打贏1個師是沒問題的。但如果遭遇八路軍,估計就會被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