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5月,在位於山東省蒙陰縣東南的孟良崮地區,一場國共之間的巔峰對決徐徐展開。在這場對決中,號稱國民黨“五大主力之首”的整編第七十四師被粟裕麾下的27萬華東野戰軍一舉全殲。戰後,七十四師師長張靈甫自覺愧對國民黨領導的栽培,舉槍自決,國民黨軍隊的“魯中決戰”計劃徹底粉碎,華東戰場的整體局勢也得到成功扭轉。孟良崮戰役是一場前所未有的奇蹟之戰,因為粟裕指揮的軍隊在實力和武器上都不佔優勢,因此一提起這場戰役,很多人的觀點都是,七十四師的指揮長官張靈甫之所以會兵敗孟良崮,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求勝心切,驕狂冒進,脫離了國民黨的大部隊,這才被粟裕鑽了空子。但事實僅僅是這樣嗎?當然不是,導致孟良崮失敗的原因有很多,把所有的罪責都丟給張靈甫,既是低估了這個國民黨高階將領的真正實力,也是忽略了粟裕大將軍的深謀遠慮。
喜歡歷史的朋友可以點點關注,既可以翻看往期的影片,也不會錯過以後的精彩內容,點贊和關注就是我們更新的最大動力,謝謝大家。
影片連結:揭秘孟良崮戰役真相!國民黨74師全軍覆沒,全靠粟裕神機妙算
戰役背景
抗日戰爭結束之後,意圖獨吞勝利果實、實現獨裁統治的國民黨領導悍然發動內戰,大肆進攻共產黨的後方根據地。1947年3月,國民黨制定“魯中決戰”計劃,開始大量“蠶食”共產黨在山東的解放區,不僅侵佔了臨沂和另外一些地區的城鎮村莊、交通要道,還開始瘋狂絞殺當地的共產黨部隊。共產黨方面遭受到巨大打擊,生存空間被一再壓縮,部隊逐漸轉移到了山東的東北部地區。
不過國民黨軍隊除了贏得了戰役的勝利,在其他方面也沒有獲得多少好處,他們在山東的戰場上折損了將近30萬的兵力,還被解放區的百姓深深排斥。共產黨這邊的情況反而是完全相反,雖然他們在戰鬥過程中失敗了,根據地也在不斷壓縮,但部隊的人員卻一直都在源源不斷地增加。從3月份起,山東解放軍的隊伍就在不斷擴大,除了當地投軍的百姓,山東本區的戰士和部隊工作人員,原華中野戰軍和華中解放區的相關工作人員也轉移到了山東地區,再加上部隊還有將近10萬的國民黨戰俘,山東一躍成為了當時全國人口最密集的地方,糧食開始短缺,軍隊和百姓的生存壓力都被變相加大。
人員的增加反而帶來“甜蜜的負擔”,需要供養的人口太多,山東解放區的共產黨部隊壓力巨大。國民黨領導發現了共產黨的窘迫之處,再次制定新一輪的作戰計劃,調遣了“五大主力”中的“三大主力”開赴山東戰場,向這裡的共產黨部隊展開進攻。這次的國民黨軍隊吸取了之前的經驗教訓,沒有再採取以往那種窮追猛打的戰鬥方式,而是先打通了津浦鐵路的部分要道,然後集中部隊的所有兵力,讓45萬人浩浩蕩蕩地沿著鐵路線向山東腹地推進。
為了吸引國民黨軍隊的注意力,誘惑敵軍主力部隊的兵力進行分散,駐守山東的陳毅和粟裕派出三個縱隊南下進攻,然後又在山東南線的陣地上佈置了五個縱隊的兵力對增援的國民黨軍隊進行阻擊。但是戰鬥僅僅開展了兩天,陳粟二人的計策就被識破,國民黨軍隊的前線指揮軍官立刻命令部隊收縮戰線,不僅讓作為先頭部隊的第一兵團休整後撤,還派出第二、第三軍團對三個南下的共產黨縱隊進行包圍打擊。真實意圖被識破,粟裕和陳毅只能放棄作戰計劃,率領部隊撤退至蒙陰、新泰周圍地區。
國共兩黨開始在山東戰場上進行正面交戰,國民黨勢要佔領山東的戰略重地,共產黨又想要保住自己的根據地和解放區,雙方勢如水火,打得不可開交。當時共產黨這邊已經放棄了在延安的後方根據地,把山東的解放區作為首要發展基地,因此負責守衛山東的部隊指揮長官粟裕和陳毅被委以重任。陳粟二人十分焦急,不停調遣軍隊安排佈置,戰士們被指揮得團團轉,不僅沒在戰役中取得多少勝利,反倒生出不少焦躁情緒。
陳毅和粟裕害怕繼續這樣下去,一旦國民黨的主力大軍集合完畢,自己的部隊就會面臨更大的挑戰,更加難以在戰事中佔據有利地位。中央領導得知他們的境況,給他們發來了慰問的電報,寬慰他們不要著急,要靜下心來等待合適的戰機,也不要分散部隊的兵力,為全面解放山東做好準備。
粟裕和陳毅收到電報後開始調整心態,不再冒進,將部隊撤退到了新泰、坦埠以東地區,耐心等待戰機的出現。看到共產黨的部隊進行收縮,國民黨更加大膽前進,向陳粟二人的駐紮地趕赴而來。但國民黨軍隊不知道的是,對於擅長遊擊作戰的共產黨士兵來說,新泰、坦埠附近的地形地勢更加具有作戰優勢,這裡山路狹小崎嶇,到處是岩石遍佈的山地,國民黨的裝甲部隊和重型武器根本施展不開,但機動能力較強的共產黨戰士卻能自如行動。
就在粟裕和陳毅在新泰、坦埠一帶調兵遣將、修建防禦工事的時候,合適的作戰時機終於出現了!這天粟裕接到前線通訊兵傳回的電報,電報上說國民黨的招牌精銳七十四師正在山東臨沂蒙陰縣的坦埠以南地區進行集合調動,這個訊息引起了粟裕的高度警覺。身經百戰的粟裕知道國民黨一定是要有大動作了,立刻就派出偵查部門繼續瞭解情況。之後偵查部門透過多方打探,終於截獲了國民黨部隊的電報,弄清楚了敵軍的作戰意圖:國民黨軍隊預備在5月11日進攻坦埠,派出的主攻部隊正是已經在進行作戰準備的七十四師,二十五師和三十八將作為第二梯隊在左右兩側進行協助,此戰的具體戰略安排是要先拿下孟良崮地區的戰略要地,再在12日一舉消滅位於坦埠的共產黨作戰指揮部。
知道了國民黨軍隊的戰略安排,粟裕和陳毅也迅速做出應對,孟良崮戰役逐漸拉開帷幕。
戰役前期
1947年5月11日,粟裕和陳毅觀察到國民黨的先頭部隊已經佔領了山東臨沂的界湖和苗家曲,正在向沂水進發而來。但令人不解的是,這支早早發起軍事行動的部隊並不是第七十四師,而是第四十八師。七十四師仍然駐紮在坦埠一帶,等待著上級釋出作戰指令。
看到這樣的戰場情況,粟裕和陳毅認為這應該是敵人對作戰計劃進行了適當調整,準備採取“中心開花”的戰鬥方式,先讓七十四師拿下他們現在位於坦埠的指揮中心,再和四十八師等部隊裡應外合,趁著整個山東的解放軍部隊處於群龍無首的混亂狀態,一舉拿下所有的解放區,重新拿回對山東的控制權。
粟裕和陳毅在經過多方商議之後,確定了先進攻國民黨第七十四師的戰略方針,因為覺得這樣對這個戰局來說更為有利。國民黨七十四師號稱敵軍的“五大主力”之一,不僅裝備精良,更代表著國民黨領導的臉面,如果能對這支部隊造成有效打擊,不僅能讓敵軍後續的作戰計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也能狠狠挫傷國民黨士兵的作戰信心。而且就像之前說過的,國民黨七十四師雖然戰力比共產黨雄厚,在坦埠地區崎嶇的山路面前卻會受到相當多的限制,不僅行軍速度會變慢,七十四師那些龐大笨重的火力裝備也會成為變相的累贅。
而且粟裕也考慮到了另外一點,那就是國民黨軍隊之所以名聲不好,正是因為他們有一點令人不齒的行為表現:總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而七十四師的師長張靈甫年輕氣盛,過去總是仗著軍功四處橫向霸道,在國民黨軍隊裡也樹敵不少,因此要是他向附近的其他國民黨軍隊發出求援,只怕他的同僚們都會進行一番仔細的斟酌才會考慮是否要出兵支援。這樣一來我軍就有了更多的作戰時間,對七十四師進行有效打擊的可能性也會大大增加。
因為國民黨七十四師此次的作戰目標就是粟裕和陳毅所在的作戰指揮部,因此粟裕向陳毅提出建議,也不用做更多的部隊調整,直接把華東野戰軍的主力部隊都調到七十四師進攻方向的正對面,用5倍的兵力對他們進行包圍突襲,採用“猛虎掏心”的作戰方法克敵制勝。
5月12日,粟裕和陳毅釋出了集中兵力全殲國民黨七十四師的作戰任務,正式開始對手下集合完畢的華東野戰隊進行安排部署,讓特種兵縱隊和第一、第四、第六、第八以及第九縱隊擔任此次戰役的先鋒主力,其他部隊在兩側進行配合,攔截可能到來的國民黨援軍。為了以防萬一,他們還聯絡了山東的地方武裝勢力,和對方達成了友好合作,這些地方勢力答應會在共產黨部隊需要的時候進行支援,同時還會在敵後跟國民黨部隊進行周旋,擾亂他們的行軍計劃。
在粟裕的巧妙安排之下,這次的解放軍部隊不僅有地形的輔助,充足的準備,還有多達敵人五倍的兵力和多方援助,可謂佔盡天時地利人和。而另一邊,等待許久的國民黨“王牌”部隊七十四師也終於開始行動,在第二梯隊部隊的配合下先後佔領了楊家寨、佛山角、馬牧池等地,在5月14日的時候正式抵達坦埠一帶,準備發起總攻。
而七十四師之所以現在才到達指定的作戰地點,正是因為他們中了粟裕的誘敵之計。早在5月12日,國民黨七十四師的先頭部隊五十一旅就已經和粟裕華東野戰軍的第九縱隊在戰場上打了照面,而第九縱隊一直表現得較為吃力,雖然並沒有因為五十一旅的進攻造成多少人員傷亡,但一直在往後方大本營進行撤退。因此七十四師的師長張靈甫認為,只要國民黨的軍隊繼續增加兵力,開展炮火猛攻,那粟裕和陳毅的部隊必定會喪失反擊之力。也正因為他覺得自己的部隊佔據絕對優勢,也就沒有讓七十四師全力前進,一路慢悠悠地朝坦埠進發。但第九縱隊的戰鬥力真的像他們表現得那麼弱嗎?當然不是,第九縱隊之所以會在七十四師面前這樣表現,這是因為粟裕交給他們一個迷惑敵軍、誘敵深入的作戰任務,讓他們對五十一旅進行牽制,但是既不能把他們直接打退,也不能讓他們一鼓作氣衝到前線陣地。
而粟裕之所以要這麼做,正是要爭取更多的作戰時間,把華東野戰軍的所有縱隊都穿插分佈到七十四師的行軍戰線上,好在後面的戰鬥過程中發起突襲,對七十四師進行分散包圍,最後一舉全殲。粟裕按照先前的作戰計劃,派出華東野戰軍的主力部隊在正面戰場上對七十四師進行攔截,其中第一縱隊的第三師把守陣地周邊路口,以防附近的國民黨第六十五師趕來增援;第八縱隊負責進攻鼻子山、磊石山等重要據點,切斷國民黨第八十三師和七十四師相互溝通聯絡的道路;第四縱隊和第九縱隊負責阻擊白埠一帶的七十四師第六縱隊。其餘的主力部隊則負責進攻堯山、界牌等重要據點,切斷七十四師和他的輔助部隊二十五師以及三十八師之間的聯絡。
七十四師退至孟良崮
粟裕已經率領華東野戰軍在七十四師的前進道路上佈下天羅地網,就等著張靈甫帶著自己的部隊走進來。而此時的張靈甫也絲毫沒有察覺到前方即將到來的危險,還在緊鑼密鼓地安排14日進攻坦埠的作戰行動。直到14日當天,張靈甫才在行軍途中收到前沿據點被襲擊,並且磊石山陣地已經失守的訊息。張靈甫雖然好大喜功,但軍事素養還是過硬的,也在常年的戎馬生涯中培養出了一定的戰爭直覺,因此他很快就意識到解放軍已經做出了戰略準備,當機立斷,命令部隊向孟良崮進行撤退,並且在撤退過程中對敵軍開展反擊。
粟裕和陳毅拿下前沿陣地,成功切斷七十四師和周圍部隊聯絡溝通的道路之後,開始再次調整戰鬥方針,讓第四縱隊和第九縱隊擔任先鋒主力,乘勝追擊張靈甫的軍隊。為了形成合圍之勢,粟裕還派出第六縱隊和第一縱隊,趁著夜色佔領了垛莊,在七十四師的後撤之路上進行了攔截。
15日,張靈甫的七十四師徹底被粟裕和華東野戰軍包圍。得知這個訊息,國民黨領導非常震驚,不過他認為七十四師現在人員充足,攜帶的武器裝備也都是最先進的美式,比共產黨的“小米加步槍”強過百倍,還佔據著制高點,也有第二梯隊的部隊進行支援,應該還可以和對面的解放軍開展幾次正面較量。因此領導也沒有太過著急,在派出第五軍和第二十師作為增援部隊後,就讓張靈甫率領七十四師在原地堅守陣地,等待友軍支援,又讓周圍新泰、蒙陰等地的國民黨軍隊向七十四師的所在地進行靠攏,打算集合所有兵力一舉殲滅粟裕的華東野戰軍。
張靈甫的想法和國民黨領導是一樣的,他認為七十四師現在雖然是被包圍,但部隊的戰鬥力要強過粟裕的華東野戰軍,武器彈藥和後勤物資也很充足,因此只要駐守在原地等待救援即可。但他的想法雖然不錯,粟裕和陳毅卻也不會白白放過到手的機會。
粟裕和陳毅在得知國民黨領導派出部隊對七十四師進行支援後,當即就對華東野戰軍的全體戰士表示,要不惜一切代價殲滅張靈甫的部隊。因為國民黨這次算是大軍壓境,圍殲七十四師的計劃一旦失敗,整個山東的解放軍部隊都可能會被圍剿,所以這次戰役的關鍵之處,就是解放軍能不能在國民黨的援軍形成反包圍之前,順利“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消滅七十四師。戰士們身上的擔子十分沉重,但為了能順利推動作戰計劃,還是不分晝夜地進行戰鬥準備,將所有的勞累和飢餓都轉化為對勝利的渴望。
15日中午,所有的戰前部署都已經被戰士們以最快的速度準備完畢,粟裕和陳毅正式宣佈對張靈甫的七十四師展開總攻。華東野戰軍的各個縱隊都開展了突襲,七十四師雖然一開始猝不及防,但也很快反應過來,開始進行激烈反抗。從15日下午1點到16日上午10點的這段時間,國共雙方的戰士們在據點的每一處都展開了激烈交戰,陣地幾經易手,但最終還是粟裕和陳毅率領的華東野戰軍在地形優勢的幫助下取得了戰役的階段性勝利。
陣地失守,張靈甫無奈之下帶領著剩餘的七十四軍將士撤退到了孟良崮地區的主峰。這座山峰海拔將近500米,地勢陡峭,怪石林立,不適合七十四師進行躲藏和反擊,解放軍戰士也無法在這裡修建防禦掩體,開展有效攻擊。但時間緊迫、生死一線,雙方還是就在這座和孟良崮地區同名的山峰上開展了最後決戰,先是互相射擊、投擲手榴彈,彈藥不足了就開展白刃戰、肉搏戰。戰鬥過程慘烈異常,山上屍橫遍野,血流成河。
16日下午,戰場上的槍炮聲和嘶喊聲終於平息,陽光逐漸逝去,孟良崮戰役也緩緩落下帷幕。打掃戰場、清點七十四軍人數的時候,粟裕和陳毅發現少了包括張靈甫在內的一萬多人,立刻派出部隊進行地毯式的搜尋追擊,終於找到了剩餘的國民黨士兵,將他們一一殲滅。而關於張靈甫,他兵敗孟良崮這一點是確認無疑,但關於他的死因,迄今為止卻已經有三種說法:一種是說他被華東野戰軍的戰士們直接擊斃;另一種是說他看到部隊全軍覆沒後在山洞中舉槍自決,臨死前還留下了“以自殺,效忠黨國”的七字遺言,被國民黨領導通報表彰;最後一種則是說他先是被解放軍俘虜,然後在押解過程中被士兵洩憤槍殺。
結語
這場國民黨精銳整編七十四師和解放軍華東野戰軍的巔峰對決,還是被粟裕以“猛虎掏心”的計策贏得了最後勝利。但關於很多人認為張靈甫兵敗孟良崮是因為他率兵冒進,主動送上門來的說法,連粟裕將軍自己都曾在回憶錄中進行反駁,表示這不符合戰場實際,把敵人想得太多愚蠢,既沒有了解國民黨的作戰動向,也忽略了我軍將士們的戰略預見。
在國民黨軍隊的作戰計劃中,身為先鋒主力的七十四師其實並沒有脫離大部隊孤軍深入,而國民黨領導也對七十四師十分重視,調撥了不少的救援部隊,但粟裕將軍對這些國民黨援軍早有準備,提前派出軍隊進行攔截阻擊,很多國民黨部隊都在力求自保,也就無暇顧及被圍困的七十四師。最終在戰士們的浴血奮戰之下,華東野戰軍只用了三天時間,就成功將國民黨的精銳主力整編七十四師全部殲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