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承了蘇聯大量遺產的烏克蘭,在軍工製造這一領域,像水面艦艇、航天航空、動力技術等方面可謂是頗有造詣。而基於咱們與烏克蘭之間的友好往來,在我國軍工業發展的路上,可沒少出現烏克蘭的影子。那麼,我國從烏克蘭都引進了些什麼裝備和技術呢?
想來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發動機和航母了,畢竟這兩方面的裝備對於咱們影響深遠。時間回到上個世紀90年代末,剛剛建立不久的烏克蘭,因為需要發展經濟賣起了自己的技術和裝備,就比如說“瓦良格”號,當時有很多西方國家開出了豐厚的條件,但是最終還是咱們以2000萬美元拍得。當然了,採購“瓦良格”號之後,我國也是馬不停蹄地對其研究並進行一番現代化改造,最終形成了“遼寧艦”,也從此拉開了我國建造航母的序幕。
至於發動機技術,其意義就更大了,畢竟當時西方對我國實施全面的技術封鎖,而烏克蘭卻頂住巨大壓力,仍然向咱們提供發動機。值得注意的是,烏克蘭並非只向我國提供了一種名UGT-25000/DA80型燃氣輪機,像國產教練機“獵鷹”所搭載的AI-222渦輪發動機、VT-1主戰坦克搭載的6TD-2型柴油發動機,都是由烏克蘭向咱們出售的。
不過有一說一,我國從烏克蘭引進的裝備和技術,可不只有這兩方面。為什麼這麼說呢?咱們可以簡單來說幾個,就比如說這歐洲野牛級氣墊登陸艦。值得注意的是,當時這筆訂單其實是中俄之間率先簽訂的,但由於遲遲沒有後續,所以隨後咱們就與烏克蘭方面簽訂了協議。不僅如此,之後我國還獲得了野牛級氣墊登陸艦的技術。
也正由此,咱們也研製出了國產726型氣墊登陸艦,也就是廣大軍迷們所說的“野馬”。順便一提,雖然咱們購買了好幾艘“野牛”並且擁有“野牛”的生產技術,但是目前咱們基於實際需要,使用的還是國產726型氣墊登陸艦。
再比如說,大型空中加油機伊爾-78。老實說,當時解放軍空軍才得以發展,所以對於加油機並沒有什麼需求,但是隨著軍機的不斷髮展,飛行時長和作戰半徑有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很多飛機都是蘇式戰機,因此蘇式加油機也成了必需品。所以咱們開始積極向俄羅斯尋求合作,但當時俄羅斯方面得先保證自家加油機充足。
由於時間太緊迫沒有辦法等太久,於是又啟用了向烏克蘭採購這一備選方案。值得注意的是,我國與烏克蘭的三架伊爾-78訂單,烏克蘭僅用三年時間就全部交付。當然了,也正是有伊爾-78加油機的託底,咱們的運油-20大型加油機最終得以研製成功,並且已經有了“一拖四”這樣驚人的加油力。
當然了,除了前面提到的這些技術和裝備,我國還從烏克蘭引進了R-27/AA-10空空導彈、火箭發動機,還有咱們的青海湖號補給艦、首艘“雪龍”號破冰船。可以肯定的是,咱們從烏克蘭引進的裝備和技術,不僅僅是助推了我國軍工業的發展,還避免了咱們走彎路。不過話又說回來,在引進的過程中,咱們依然有遺憾存在,就比如說極富蘇聯色彩的圖-160、“烏克蘭”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