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時任國務院總理的周恩來在北京接見烈士馬駿遺屬時,提出幫忙找一找王希天的遺屬,並對在場人講述了王希天當年在日本活動的情況。他說:“王希天是你們吉林人,早年留學日本,我去了以後和他結為好友。我們都是留學生,關係很好。他在那交往非常廣泛,王希天這個人有強烈的愛國心。”
“強烈愛國心”是王希天給周恩來留下的難忘印象,也是周恩來對王希天的高度評價。
王希天,原名王熙敬,1896年9月11日出生於吉林省長春市金錢堡屯。王希天自幼勤勉向學, 16歲時以優異成績考入吉林省立第一中學校。1913年,17歲的王希天在民主革命思潮的推動下,與吉林省立一中的校友聯名上書,發動了在吉林各界影響極大的一中學潮。此後,王希天與其他十幾名同學轉赴南開繼續學習。1915年,王希天又考取了吉林省官費赴日本留學的資格,於同年赴日在“東亞高等預備學校”學習。1917年9月正式考入東京第一高等學校工科。期間,經學友王樸山介紹與周恩來相識。周恩來和王希天的交往,始於1917年9月周恩來赴日留學之後,終於1923年9月王希天犧牲之前。留學期間,周恩來與王希天交往相當頻繁。僅據周恩來1918年旅日日記記載,這一年中,王希天就訪周恩來3次,周恩來訪王希天5次。周恩來致信王希天3次,王希天致信周恩來7次。他們交往的時間不長,卻生動地展現了兩位革命志士志同道合的深厚情誼。
1918年3月,日本政府為反對新生的社會主義蘇聯、進一步控制中國,與中國北洋政府簽訂《中日共同防敵軍事協定》公文。王希天和眾多留日學生一樣,對日本擴大侵華的行徑義憤填膺。4月下旬,王希天與周恩來、李達、鄧中夏、許德珩、吳伯濤等人頻繁會面,商討倡議發起反帝愛國的“拒約運動”,首開留日學生民主革命鬥爭之先河。並組建“中華民國留日學生救國會”,決議派代表回國擴大“拒約運動”的宣傳和影響。作為“拒約運動”代表,王希天也到國內,在天津繼續投入愛國學生運動,並參加了由周恩來、馬駿等在天津組織的青年進步團體——覺悟社,陸續在京、津等地各校宣傳講演。 5月21日,北大、高師、高工、法高等校 2000多名學生,赴總統府請願。王希天、李達、許德珩等8名學生被推選為請願代表,要求廢除中日軍事協定。這是中國學生第一次規模比較大的反帝愛國鬥爭。為抗議軍閥政府的罪行,王希天同北京的學生組成了“留日學生救國團支部”,他們在天津會見了馬駿、鄧穎超、郭隆真等人。為抵制日貨,王希天、馬駿、許德珩等人親自到車站賣國貨。後來,又與上海等地的救國團體相互聯絡,使這次學生的“愛國拒約”運動持續半年之久,為以後掀起的“五四”愛國運動奠定了基礎。後又回日本組織發起聲援活動,王希天也由此成為留日中華學子的代表人物之一。
1918年下半年,王希天返回日本。為喚起人民覺醒,他決定棄工學文。1919年從第一高等學校預備科畢業後,轉入名古屋高等學校,在名古屋學習期間,他除讀書外,還經常與日本進步學者及當地農民來往,廣交朋友。這引起了日本有關當局的注意,被日本當局視為“社會主義者”、“排日分子”,並受到警方的嚴密監視。當他目睹東京等地華工倍受壓榨和欺凌的情況時,他深表同情,決心竭盡全力改善他們的境遇。
“拒約運動”以後,日本反動當局對華工的迫害變本加厲,他們的生命財產毫無保證。1922年6月,在箱根召開留日青年會學生領袖會議上,王希天和王兆澄正式提出:“以後對華工加以特別注意”,“設法防止華工的困難,並謀其福利”。9月5日,王希天親自邀請留日學生總會、青年會、聖公會的代表,到華工居住最密集的地方進行視察。1922年9月,經與日本警事廳、中國駐日公使館反覆協商,在日本東京正式成立了代表華工利益、為華工謀福利的合法團體——中華民國僑日勞動同胞共濟會,大會選出20人為委員,王希天當選為委員長。
1922年11月,他辭去了中華留日青年會德育幹事等職務,專心從事華工救濟事業。為解決華工的生活困難,他親自向東京、神戶、橫濱、大阪的華僑募捐,對華工進行德育教育,聘請日本律師幫助華工提起訴訟,向資本家討回被剋扣的工資。
由於王希天積極幫助華工爭取權益,因此日本當局又將他升級為“排日巨魁”,伺機進行報復。華工們也為王希天的安危擔憂,但他毫不畏懼:“我不能為自己的安全而對勞動同胞們的困難置於不顧。”還說道:“為華工事業奔走,雖汗流浹背,其樂勝於海浴。”
1923年9月1日中午,日本關東地區發生了空前未有的大地震, 日本軍國主義暴徒卻在日本當局的默許慫恿下,趁混亂之際以“朝鮮人縱火”為藉口,打著維護社會治安的招牌,對聚居在東京大島町一帶的溫州、青田籍旅日華工肆虐屠殺,750多名華工被害,史稱“東瀛慘案”。王希天在地震中倖存,但他心繫華工安危,在地震的當天下午,便冒著餘震的危險,捨命尋訪華工,並與共濟會的同仁商議救濟華工的辦法。慘案發生後,他更是憂心如焚。9月9日上午8時,隻身騎腳踏車前往大島町看視華工並查訪日方殘害華工的暴行,日本憲兵趁機逮捕了他。12日凌晨,王希天被兩個憲兵押出警署,當行至中川河上的逆井鐵橋休息時,奉命躲在暗處的日本野炮第一聯隊中尉桓內八洲夫抽刀,從王希天背後齊肩斬去將他殘忍殺害,屍體拋入河中。英勇的華工領袖王希天,為華工救濟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年僅27歲。
王希天遇難訊息傳出後,立即引起國內外強烈反響,各界人士紛紛抗議日本當局的罪行,努力追尋事實真相。日本當局為掩蓋暴行,對屠殺華人和王希天失蹤訊息嚴密封鎖,王希天冤案以“下落不明”被塵封半個多世紀。直到1975年,曾執行殺害王希天任務的日本士兵久保野茂次公開了自己的日記,王希天烈士的遇害真相才慢慢浮出水面。
新中國成立後,周恩來總理曾多次尋找王希天的遺屬。遵照周恩來的囑託,馬駿遺屬在中共吉林省委的協助下,終於找到了王希天的遺屬。1962年周恩來與鄧穎超來吉林省視察工作時,特地接見了王希天之子王振圻。當看到王振圻的時候,周恩來激動的握著對方的手說“你的面貌、體型都很像希天。”寥寥數語,足見周恩來對好友王希天的懷念和對其家屬的關懷。
1973年7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辦公室致函中共長春市委:“王希天確是1923年在日本為革命犧牲……王希天的家屬應按烈屬待遇”。吉林省根據國務院辦公室批示精神,於1974年1月正式追認王希天為革命烈士。透過中日兩國專家學者的共同努力,王希天及僑日華工血案歷盡滄桑,終於公諸於世,東瀛沉冤得以昭雪。1993年9月11日,日本各界人士在東京召開了王希天與中國勞動者問題學術研討會,併成立了日本王希天悼念會。10月24日,王希天烈士骨灰由日本運抵長春。1996年9月,王希天陵墓在長春烈士陵園落成。
“我們的命運是我們自己去開拓”,王希天的慷慨激詞,今天讀起來,仍然使人心潮澎湃,激動萬分。王希天烈士力踐躬行、捨生取義的愛國主義精神,服務民眾、鞠躬盡瘁的奉獻精神,以及克己勤勉、公而忘私的崇高品德,是永遠值得學習和懷念的。
■穆佔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