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山飛峙大江邊,躍上蔥蘢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熱風吹雨灑江天。
雲橫九派浮黃鶴,浪下三吳起白煙。
陶令不知何處去,桃花源裡可耕田?
這是1959年毛澤東在中共八屆八中全會,也就是“廬山會議”之前寫的作品。廬山北接長江,南臨鄱陽,山雖不高,可有仙則靈,山間的冷松孤巖,足以讓人流連忘返。
實際上,這首詩還有小序,毛澤東寫道:1959年6月29日登廬山,望鄱陽湖,揚子江,千巒競秀,萬壑爭流,紅日方升,成詩八句。
遙想毛澤東立於群山之巔,極目四方,他眼前是一個多麼雄奇壯闊的世界。但他也沒有想到,他剛來到這裡,便愛上了這裡,甚至和自己朝思暮想的妻子賀子珍,時隔22年在此重逢。
這首著名的七律和《七律到韶山》是同一時期的作品,表達的情緒也一脈相承,樂觀的情緒,革命的豪情,普通人一望而知。
從1959年到1970年3年的時間內,毛主席三次登上廬山,每次登上廬山都感受很深,但因為身體的原因,在第三次登上廬山後,他對廬山的工作人員說:我以後恐怕來不了了。
儘管毛主席在廬山停留的時間不多,可在這裡留下了如雲天霧海般的故事,古代的李白,在這裡寫下了《望廬山瀑布》或許可以讓後人永遠銘記,毛澤東的一首七律,也足以讓廬山名流千古。
初登廬山:委座,久違了!
委座,即對蔣介石的尊稱。
毛主席初上廬山,就是下榻美廬別墅,當時毛主席住在二樓向東的位置,第一次進到美廬,毛主席說:“委座,久違了!”
蔣介石的國民黨政府在南京時,每逢盛夏,南京天氣熱,蔣介石就上廬山避暑,廬山就這樣成了蔣介石國民黨政府的“夏都”,而美廬便是“總統官邸。”
要提到廬山,不得不提的就是美廬,即美廬別墅,美廬是廬山特有的一處景觀。這棟別墅,始建於1903年,由英國蘭諾茲勳爵建造。
1922年,英國蘭諾茲勳爵將其轉讓給巴莉女士,1934年,巴莉女士又將別墅贈送給宋美齡,讓宋美齡蔣介石夫婦居住,宋美齡成為別墅唯一的主人。
這座別墅背山面水,風景秀美,環境怡人,蔣介石尤其喜歡這裡的環境,因為宋美齡的名字中含有一個“美”字,所以他們為這棟別墅起名為“美廬別墅”,這個名字一直流傳至今,蔣介石將美廬別墅視為風水寶地,尤其喜歡。
在美廬,蔣介石宋美齡夫婦接待了很多客人,記載著他們的生活片段,譬如1937年,蔣介石在美廬面見馬歇爾,二人在美廬涼臺上進行重要會談;
1946年,蔣介石宋美齡夫婦與駐華美軍司令吉倫將軍夫婦,在位於廬山市東谷含鄱嶺中央含鄱口進行野餐;1948年,當毛主席在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裡認真起草《關於遼瀋戰役的作戰方針》時,蔣介石恐無心再待在美廬享受生活了,而是忙著做告別美廬的準備。
蔣介石離開前,做了一件事,美廬的庭園中有一處天然裸露的石丘,蔣介石在這塊石丘上親筆題寫下“美廬”二字,可見蔣介石宋美齡夫婦對此地的喜歡,不過他此刻題字,其中深意眾說紛紜。
當毛主席來到廬山美廬後,工作人員認為蔣介石留下來的字跡應該馬上毀掉,不應該保留。工作人員這樣考慮也無可厚非,但正好被毛主席撞見。在“毀字”的時候,毛主席聽到敲敲打打的聲音,就過去詢問石匠,他是在做什麼,石匠支支吾吾也說不出個所以然,毛主席馬上明白了,滿臉笑意地叮囑:“不要忙了,這個要保留下來,這就是歷史啊。”
也正是毛主席一句“保留下來”,今天吾輩後人才能在廬山之上看到那塊被妥善儲存的蔣介石手書的石刻之景。
1948年8月18日,蔣介石宋美齡夫婦離開美廬,從1926年到1948年,蔣介石與宋美齡在美廬別墅住了十餘個年頭,他們對美廬的感情很深。
值得一提的是,1992年廬山對外宣佈,出讓21棟“瀕於倒塌”的別墅50年使用權,當時95歲的宋美齡遠在美國,得知這一訊息,十分憂心,特意找到蔣介石次子蔣緯國,商量該怎麼辦。
但事實上,美廬彼時早已經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得到政府部門的重點保護,並不在出讓的名單之中,經宋美齡、蔣緯國詳細求證後,他們才瞭解其中情形,宋美齡這才放下心來。
入住美廬,曾志來訪
蔣介石宋美齡夫婦住的別墅,如今是毛主席的下榻之所。毛主席三登廬山,都曾入住美廬,共計在美廬居住了80多天。
1959年6月底,毛主席從湖南、湖北來到廬山,準備召開會議,黨組織安排餘寶山擔任一級管理員,負責照料毛主席的生活,餘寶山是一個普通轎公的孩子,父親吃的是辛苦飯。
廬山山路崎嶇,登山得轉幾百個彎子,一些人上山就做“二人抬”,解放後,廬山上新修了公路,人們可乘車上行,很多生活在廬山旁邊的窮苦漢子就來做“轎公”,顧名思義,就是幫人抬轎上山,或者幫人抬行李,轎公是個很辛苦的生計。
餘寶山長年在廬山,這是他第一次見到偉大領袖毛主席。所以當毛主席主動伸出手來,與他握手時,餘寶山半晌沒有反應,眼含熱淚,一心望著毛主席,停頓了許久才回過神來。
和毛主席接觸之後,餘寶山感受到,毛主席是一個很平易近人的領袖,所以餘寶山會與毛主席聊很多,甚至連餘寶山這個名字,都是毛主席給改的。餘寶山原名叫餘三保,想來,父母是希望他的成長能得多方護佑,一天二人閒暇時間聊天,毛主席笑逐顏開地對他說:“廬山是個寶山,你在寶山工作,應該叫‘寶山’呀!”
餘寶山欣然接受了毛主席的建議,從此就改名叫餘寶山,這件事很多領導人和在廬山工作的同事們都知道。
有空的時候,毛主席會坐下來,聽餘寶山講關於廬山的事情,餘寶山講廬山的歷史、地理、自然景觀等等,毛主席就細細聽著,有時候二人還會討論起來。
餘寶山講:“周文王時有匡姓七人在此山結廬隱名”,毛主席沒有說話,等第二天來了,毛主席叫來他,認真說:“你昨天說的周文王,應該是周定王吧。”
後來,餘寶山專門去查《廬山志》,發現原來真的是自己講錯了,一臉羞愧,好在毛主席幫助他更正了過來,毛主席這種博學多才、實事求是的品質,讓餘寶山心中更為敬佩偉人。
在“廬山會議”召開之前,毛主席行走于山川之間,感受著祖國大好河山的美好,他登上含鄱口,欣賞風景,餘寶山也陪著他去。
含鄱口位於兩座山峰之間,風比較大,毛主席在含鄱口遊覽時,頭髮都被吹亂了,負責警衛工作的沈同同志看到,趕緊幫毛主席梳理頭髮,隨行記者著急捕捉毛主席沉醉於廬山美景的鏡頭,趕緊拿出相機來拍,連按記下快門,生怕錯過這珍貴畫面。
可記者還沒有拍完,毛主席就哈哈大笑,毛主席說:“你看,他的蓋子還沒有揭開嘛!”原來,那記者急於拍照,竟大意忘記揭開相機的蓋子,惹了笑話,在場所有人都被毛主席的這一句話逗樂了。
同行者中有人說,這初登廬山風太大了,應該換個風和日麗的日子來,毛主席當即提出反對:“不對,溫室裡的苗苗經不起風吹日曬,在狂風烈日下登山觀海,可以鍛鍊身體,開闊胸懷,長人志氣!”眾人皆受教。
正是在這廬山秀麗風景中,毛主席寫下大氣磅礴的作品《七律·登廬山》,這首詩成為人們傳頌多年的佳作。
毛主席坐在含鄱亭旁邊的藤椅上,手中拿出了煙,毛主席在撰寫文章、思考大事的事情,喜歡吸一支菸,餘寶山有眼力見兒,感覺走過去幫忙點菸。
可山上風實在太大了,餘寶山費力劃開兩次火柴,都被風吹熄滅了,餘寶山沒辦法了,只好一次性拿出四根火柴一起劃,細細護著火,這才幫毛主席把煙點著,毛主席笑著用生氣的口氣說餘寶山:“你這可浪費了。”
7月初,美廬來了一位重要的客人,當時毛主席正在辦公,一抬頭,看到了曾志同志。曾志是毛主席當年在井岡山時期的戰友,曾志到訪,毛主席馬上吩咐秘書接待,然而曾志卻小心翼地對毛主席開起了玩笑。
“主席,您猜我見到誰了?”
毛主席一愣,這個還真的不好猜。
“我見到賀子珍了。”
一聽到賀子珍的名字,正在忙碌的毛主席馬上想起來了,聽女兒李敏說,賀子珍從上海搬到了南昌,曾志一說,毛主席馬上就想起來了。
“她怎麼樣?”毛主席脫口而出。
“她很好,和我聊起來一些往事,精神很好,彷彿我們又回到了挺進贛南的歲月。”
聽到曾志這幾句話,毛主席的眼眶馬上就溼潤了,賀子珍是陪伴了毛主席十年的夫妻,自從1937年離開延安後,就再也沒有見過面,細細一數,已經有22年了。
毛主席沉思許久,看著曾志的眼睛,真摯地說道:“我想見見她。”曾志是賀子珍的戰友和姐妹,曾經和賀子珍睡一張床,如今聽到毛主席這樣的話,也感動而落淚:“主席,您是應該見見她了。”
“好,你去吩咐汪東興。”
闊別22年,重逢一小時
汪東興時任中央警衛局局長,聽到曾志傳達的任務,趕緊叫來了楊尚奎,一起研究這個事情。
楊尚奎得知這個訊息,激動壞了,馬上和妻子水靜商量。水靜比賀子珍要小20歲,但是近年來和賀子珍很熟,從愛人口中得知這個訊息,她幾乎高興地要跳起來!
“這可太好了,毛主席終於要見賀大姐了。”
“你不要聲張,這件事是保密的,你去把賀子珍接到廬山,你年紀小,不容易遇到熟人。”
1959年7月8日,賀子珍在水靜的安排下,坐著一輛吉普車登上廬山,這一天,賀子珍以為是真的來避暑,和水靜遊玩得十分開心,第二天晚上,賀子珍被水靜帶到毛主席住所的二樓。
水靜曾告訴賀子珍:“一會帶你見個人。”賀子珍根本沒有想到要見誰,直到她走進這棟別墅的二樓,賀子珍才突然意識到,她在這裡要見的人,就是毛主席。
一轉身,一抬頭,分別22年的二人就這樣重逢了,幾十年的崢嶸歲月頓時湧入腦海,那眼淚啊,便再也止不住。
遙想當年從井岡山到延安,賀子珍二十出頭,風華正茂,離開延安的時候還不到28歲,如今,已經50歲了。看著面前胖了一圈的毛主席,看著面前已經步入中年的愛人,賀子珍淚如雨下。
多年後,賀子珍這樣回憶這次談話:我做夢都想不到,我在這裡要見的人就是毛澤東,我真的一句話都說不出來,他溫和地說道:我們見面了,你不說話,光哭,那以後可見不到了。
毛主席嘆著氣說:哎,你當初為什麼一定要走呢?我勸你回來,你就是不回來。
賀子珍抬起頭,深情地望著窗外,目光慢慢移到毛主席的臉上,她禁不住再一次流下淚來,哽咽地說道:都是我不好,我太不懂事了。
這次談話僅僅一個小時多,毛主席對她說:你好好休息,我們明天再談。
賀子珍不知道,第二天她被告知說毛主席已經下山,而這次短暫的重逢居然成為了今生的永別。
毛主席對餘寶山說:我恐怕以後來不了了
1961年8月,毛主席第二次來到廬山,餘寶山還是在毛主席身邊服務,彼時蘆林大峽谷中已經壘起了面積比電站水庫大的人工湖——蘆林湖,毛主席素愛游泳,上次來廬山的時候,他還是在電站攔河壩的水庫中游泳。
不忙的午後,只要不是下了傾盆大雨,毛主席就會下水游泳,自由自在地徜徉在廬山的湖光山色之中,。一會兒側泳,一會兒仰泳,毛主席還有一手絕技,他半躺在水上,一邊躺著一邊無拘無束地與一旁照料的餘寶山閒聊。
餘寶山時時能學習到毛主席的儉樸作風,大家都能注意到,毛主席開會穿的襯衣破了,餘寶山也心疼,但不敢擅自行動。
時任江西省長的邵式平向餘寶山做出指示:“主席的襯衣都破了,你去給他做兩件”,餘寶山趕緊行動起來,很快做好新襯衣,拿到毛主席面前,毛主席說著“舊的補一補還可以接著穿嘛”,然後緊接著詢問是誰做的。
餘寶山已經瞭解了毛主席的性子了,所以也不敢隱瞞,就一五一十地說明了情況,毛主席笑著:“原來是邵大哥呀,多少錢?我叫銀橋付錢。”最終,毛主席一直堅持,他的衛士長李銀橋還是付了錢。
毛主席在廬山的生活,讓餘寶山耳濡目染,他時常能夠體會到:“毛主席是艱苦樸素、嚴於律己的楷模。”當毛主席來到廬山,餘寶山就盡全心照料好的他敬佩的領袖,若是毛主席不來廬山,餘寶山就秉承毛主席的偉大精神,艱苦奮鬥。
1970年8月,距離上一次來廬山已經9年了,毛主席第三次登上廬山開會,再見到餘寶山的時候,毛主席已經77歲了,長期繁忙國事,再加上年事已高,毛主席的精神已經不比從前了。
等開完會,餘寶山就陪著毛主席在院子裡散散步、聊聊天,毛主席很感慨地說:“我現在上樓不行了,要住平房,身體不行了,恐怕以後來不了廬山了。”餘寶山心中難過,一時語塞,不知道該怎麼安慰,毛主席緊接著叮囑餘寶山:“你以後在廬山要好好學習,要努力工作。”餘寶山鄭重地點了點頭。
9月,毛主席結束了在廬山的緊張工作,他心中還記掛著廬山的百姓們,決定見見大家,9月9日下午,天上還下著雨,卻絲毫抵擋不住人們的熱情。
工人、農民、學生、男女老幼,大家紛紛從各個地方趕到廣場,見見領袖毛主席,毛主席冒著大雨,出現在了眾人的視線之中,瞬時間,“毛主席萬歲”的歡呼聲回檔在重巒疊嶂之間。
毛主席走進人群中,一邊走,一邊笑著向大家揮手致意,向大家喊著:“同志們,你們辛苦了,謝謝!”毛主席就這樣一步一謝、一步一致意地走了好幾百米,身邊的群眾們更是滿心激動,熱淚盈眶。
包括餘寶山在內的廬山群眾依依不捨送別,而毛主席從人群中走過,最終坐上汽車,緩緩離開廬山,大家久久注視著汽車開走的方向,無法平復,不願離去。
而賀子珍,自從和毛主席分別以後,她也曾多次上廬山,或許對於他們而言,廬山已經成為了心中感情最深的地方,那些記憶,久久揮之不去。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毛主席的身體健康日益下降,到後來,他再也無法出門了。他躺在病床上仍然堅持讀書,堅持工作,遺憾的是,毛主席再也沒有來到廬山,再看看廬山思念他的人民群眾。
1976年9月9日,領袖毛主席與世長辭,舉國人民悲痛欲絕,廬山人民常懷思念,從此,領袖已逝,但毛主席與廬山的深情,他們將永遠銘記!他在廬山留下的故事和美好的詩篇,也終將被後人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