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有史以來高效能車領域最大的一次震盪——由布加迪、銳馬克和保時捷組建的合資公司將走向哪裡?
布加迪、銳馬克和保時捷正攜起手來,將在今年年底前共同開展業務。官方宣佈的訊息證實了我們在去年8月披露的訊息。3個傳奇品牌,一個共同的目標:透過一家新的合資企業讓未來的高效能車實現電動化,而這家企業就是布加迪-銳馬克。
在新聞釋出會上,銳馬克的創始人兼執行長Mate Rimac對全世界的媒體說:“銳馬克在電動化方面動作快、有創新能力,而布加迪有110年的傳承,在設計和製造工藝方面有優勢,這次合作是二者的完美融合。”
銳馬克集團CEO,
集團控股55%
保時捷副主席Lutz Meschke補充說:“所有的參與方都將受益。而布加迪,一個值得驕傲和有著輝煌歷史的品牌,未來已經得到了保障。”
但是,這3個品牌究竟將如何受益?新公司的組織架構如何?最關鍵的是,我們該期待布加迪、銳馬克和保時捷的聯合力量會帶來什麼樣的車?
布加迪的老闆,
很快就會把大門鑰匙
交給銳馬克
組織架構如何?
布加迪-銳馬克的股份中55%將由銳馬克集團持有,另外45%由保時捷代表大眾集團掌握。銳馬克在新的合資公司中只投入他們的頂級跑車製造業務。銳馬克目前為全球的許多汽車製造商提供著高效能電動車動力系統,這部分業務將變成一家獨立公司,即銳馬克技術公司,由銳馬克集團全資控股。
Mate Rimac依然是銳馬克集團的最大股東,擁有37%的股份。除了直接持有布加迪-銳馬克45%的股份外,保時捷還持有銳馬克集團24%的股份,所以就成了布加迪-銳馬克的間接大股東,但沒有相應的投票權。
這次合作不涉及現金交易,而且Mate Rimac將作為執行長領導所有3家公司。保時捷執行長奧博穆(Oliver Blume)告訴我們:“作為股東,我們希望有一位真正的企業家擔任CEO。我們有一條明確的戰略,就是將運營控制權交給Mate。目前,這兩個品牌的設計和生產都將繼續獨立進行。布加迪在莫爾塞姆,銳馬克將在2023年搬到在薩格勒布(克羅埃西亞首都)附近新的‘園區’集團總部。”
新的合資企業究竟意味著什麼?
或許最引人注目的是,這意味著布加迪,儘管擁有112年的輝煌歷史,而且大眾集團在23年內對它的累計投入金額以10億歐元計,估值卻低於銳馬克製造電動超跑Nevera這一項業務,要知道Nevera至今還一輛車都沒有交付給客戶。
如果沒有在電動車時代所需的超高效能電動系統,布加迪將一文不值,而大眾集團又不想投入開發這樣的系統所需的資金。銳馬克已經有了這樣的系統。在沒確定與銳馬克合作之前,大眾曾認真考慮過要將布加迪品牌打入冷宮。
保時捷CEO,
公司持股45%
銳馬克的收益是贏得了受世界上最偉大的汽車品牌之一信任的美譽。保時捷和銳馬克希望儘快進行首次公開募股(IPO),這次合作也可能有助於提升它們各自的估值。
每個品牌會有什麼風險?
但這種情況不會持續太久。
毫無疑問,布加迪在銳馬克的控制下將採取與過去大有不同的經營方式,但它在過去的兩個東家掌管時都一直是虧損大戶。據有心人計算,大眾集團自1998年收購布加迪以來至少投資了20億歐元,有人估算每賣出一輛威航就會損失450萬歐元。
因為要供應自己名下的兩個精英級品牌,銳馬克與其他車廠利潤豐厚的合同可能會受到影響,而這正是銳馬克賺錢的地方。即使在合資公司完全投入運營後,預計銳馬克技術公司的收入也將是汽車製造業務的4倍。而布加迪的超高階品牌價值可能會受到與一個年輕、快速發展但非常注重成本的企業相關聯的影響。
這項合作將帶來什麼產品?
在2030年之前,會有兩款由銳馬克進行工程設計的全新布加迪。第一款是將於2025年前後亮相、最大功率超過2000馬力的雙門雙座混合動力頂級跑車。這樣的動力中大約有一半來自Chiron的8.0升W16發動機——但這次沒有渦輪增壓器——其餘的由銳馬克的電動系統提供。作為一款全新車型,它的開發預算約為2億歐元。據信,大眾集團已經為對Chiron已達20年高齡的平臺進行電動化改造制訂了3.5億歐元的預算。據瞭解,這款車的開發工作已經開始。
下一款是不晚於2030年面世的純電動布加迪,它很可能是一款大型4門轎跑車。“在它的歷史上,布加迪擁有的車型不僅僅是頂級跑車。”Mate解釋說:“布加迪在未來有機會擁有一些非常有趣的車型,它們會與市場上的其他車型完全不同,而銳馬克將仍然是一個超高效能跑車製造商。”
保時捷方面,電動Macan將在2023年到來,718雙胞胎和911的插電混動版也會在那時上市。不過在“998專案”面前它們都會相形見絀,那是一款電池容量超過100千瓦·時的頂級跑車,可選兩輪或全輪驅動以及兩臺或3臺電動機,配扭矩向量分配系統,動力傳動系統和車身形式都有多種版本。
保時捷已經強烈暗示,它將依靠銳馬克來開發下一款頂級跑車。奧博穆說:“保時捷也會在這一合作的成果中有所收益。畢竟,918 Spyder有一天可能會有更先進的替代品。”
文/Ben Oliver、Georg Kacher
譯/尚紅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