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投降。新四軍第三師兼蘇北軍區司令部、蘇北行政委員會聯合發出通牒,命令蘇北各地偽軍、偽組織在10天之內向附近的新四軍和抗日政府接洽投降。但淮陰等地偽軍殘餘勢力卻依仗國民黨頑固派的支援,拒絕投降。根據中共中央及新四軍軍部指示,新四軍三師師長黃克誠命令師參謀長洪學智、第十旅旅長劉震,率部會同蘇北地方武裝迅速光復淮陰。
當時,在淮陰城中負隅頑抗的偽軍為偽二十八師及其淮陰保安團約9000人,由漢奸潘幹臣率領。日軍投降後,潘幹臣依仗淮陰水深城固,城外又有大批防禦據點,不僅拒不投降,還多次向新四軍挑釁。
洪學智、劉震接受任務後,於8月26日率領十旅及淮海軍分割槽新二團和師直特務團等部向淮陰疾進。蘇北地方武裝射陽獨立團和淮陰、漣水警衛團,淮安、漣水獨立團等部隊也趕來會合。至8月31日,新四軍參戰各部肅清了外圍敵人,並擊退了淮陰城內敵人的多次反撲,完成了對淮陰城的合圍。淮陰群眾聽到訊息後,集結5萬餘人,浩浩蕩蕩從四面八方趕到淮陰城外支前。
戰前,偵察兵化裝深入淮陰城,將偵查到的地形、火力部屬、敵人的兵力等守備情況傳回了指揮部。經研究,劉震等最後確定了作戰方案:用六個團的兵力對守敵實施多路出擊,以城東北角和東門為主攻方向,第二十八團一、二營為第一梯隊,兩營並肩突擊,該團三營和第三十團為第二、第三梯隊;南門由師直特務團負責,二十九團一部尾隨特務團跟進;二十九團主力由城東南角攻擊;射陽獨立團和軍分割槽新二團由城西門和西北角擔任助攻;淮陰警衛團負責攻打北門;其他部隊負責打援。
作戰方案傳達後,參戰各部晝夜不停地投入攻城準備,並結合各自任務反覆演練。部隊製作了8米多長的登城雲梯,並壘起了十多座高於城牆的機槍火力發射臺,還透過秘密挖掘的地道,將大量炸藥悄悄運到城牆根下。
劉震決定於9月6日下午2時發起總攻。為了製造夜間攻城的假象,圍城新四軍經常在夜間派出小部隊襲擾敵人。守敵害怕新四軍近戰夜戰,於是在夜間拼命加強戒備,搞得白天越發鬆懈。戰鬥打響前,十旅以師長黃克誠的名義向城內守敵發出最後通牒,敦促他們放下武器,向人民投降。但潘幹臣頑固不化,竟殘忍地殺害了進城送信者,更激起攻城部隊的無比義憤。
9月6日上午,攻城部隊實施破壞性射擊,集中炮兵將敵人的兩座炮樓摧毀。下午1時55分,師直特務團從南門陣地向指揮部報告說,運送爆破器材的“土坦克”被敵人炮火擊中,目標已經暴露,請求提前行動,當即得到劉震的許可。
戰鬥隨即打響,師直特務團奮勇登城。尖刀班班長、戰鬥英雄徐佳標第一個攀上城牆,不幸被敵人擊中,身受重傷。他不顧傷痛,咬牙向敵人的暗堡爬去,用身體堵住了敵人機槍的射擊,為突擊部隊開闢了前進的道路,特務團迅速向城內縱深疾進(淮陰光復後,為了紀念這位捨身堵槍眼的戰鬥英雄,淮陰城南門被命名為“佳標門”)。
與此同時,二十八團透過地道對城牆實施爆破成功,將東北角城牆炸開了一個7米多寬的缺口,僅用5分鐘就突入城內,三十團一部緊跟在後;二十九團也從城東南角突入城內,迅速掃清殘敵。射陽獨立團從西門攻入城中,活捉了守敵一名司號兵,命令他用號聲把守敵一個營集合過來,全部俘虜。負責攻打北門的淮陰警衛團,也很快登上了城牆,配合主力部隊對城西敵人進行圍殲。
二十八團四連連長張昌義帶領戰士一馬當先,直插敵人師指揮部,消滅了敵人一個連,並當場擊斃負隅頑抗的偽軍師長潘幹臣,活捉敵參謀長劉紹坤。劉紹坤在四連的“指揮”下,用電話命令各處頑抗的偽軍投降。3時30分,城內戰鬥勝利結束,有數百偽軍企圖從城西北突圍逃走,被埋伏在外的新四軍殲滅。
此次戰鬥,新四軍僅用一個半小時就光復了淮陰地區,取得了擊斃偽軍師長以下300餘人,俘敵8300餘人,繳獲重炮7門、輕重機槍88挺、長短槍近7000支,汽車18輛,汽艇4艘,十餘部裝置完好的電臺及其他一大批通訊器材和大量武器彈藥、軍用物資的光輝戰績。
原文刊登於2021年8月12日《人民政協報》第10版春秋週刊
作者:賈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