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練太極拳,欲向拳道的深層次發展,遇到最大的障礙是自身本力的挑戰,是周身內外上下僵緊,本力影響太極拳的輕靈用功,擺在研習者面前的課題是如何克服本力的障礙。
太極拳講究體用結合,練拳、推手、技擊碰到的是力,術語稱為力點,退去本力是挑戰自我。不研究自身的力和力點,很難向深層修煉。同時,也要研究推手、技擊中對方的力點。自身的力點不退去,就無法化解對方進攻的力點。
雙方的力與力膠合在一起,雙方都不能脫離、化解對方進攻之力。雙方都失去了太極拳“舉動輕靈”“陰陽變動”“動靜虛實”的特性,此時此刻很難說是“太極”推手,因為雙方都是以力攻擊。
所謂力點,是雙方接觸的部位,稱為“接觸點”。雙方在接觸的一剎那,感覺到對方有力,這就是力點。力點有大有小。以手指觸及對方,力點表現和手指一樣大,如果以手掌推在對方肢體上,這個力點就有手掌大。
自家練拳時不與對方相接觸有力點嗎?有!但是,初學者在練拳時很難察覺自身的力點。
太極拳習練者的肢體有力點是正常的現象。如果練拳多年,肢體上仍然佈滿力點,摸到哪個部位,哪個部位有十分堅硬的力點擋住你的手,這便證明,他多年習練太極拳效果甚微,要找一找教學上的毛病。
習練太極拳,從打拳到盤拳,從動作有力到用意不用力,從以本力抬手提足到舉動輕靈。
退去力點,並不容易。怎樣退去力點?
周身先天而來凡動便用力,練太極拳要退去本力,“用意不用力”是很難很難的,這是擺在太極拳習練者面前的第一道難關。有人提出來“練緊不練松”,緊,是僵,是力,練緊很容易,小學生都會練緊,越緊越僵越用力練,這是力的怪圈,多少年也松不下來,鑽不出這個怪圈。可是,習練太極拳用意,不用勁力,這是本力和體松的矛盾,這一對矛盾是難以調和的,必須退去周身的本力。
太極拳習練者身體有力點,周身內外充滿勁力,幾年幾十年身上的力退之不去,為什麼?這些朋友是對太極拳理論研究不夠,沒有吃透太極拳的本質。歸根到底,他們在習練太極拳之前,沒有理論準備,上去便練,沒有不出現障礙的。
認識太極拳真理不是一次完成的,對拳理要認識再認識,理解再理解,要知拳之特性。“陰陽變化”“舉動輕靈”“用意不用勁”是太極拳的特性,當然,太極拳的特性不止這些,還有諸多特性,從學者會在修煉中碰到。
太極拳修煉者懂得太極拳藝,不是心理明白,也不是口頭說出來,而是身上明白,或者稱為“體悟”。說到手上的空松功夫,陳鑫有“妙手空空”之標準。要達到如此功夫,必須具有一雙空松的手,不著力的手,手上的本力沒有退去,仍然不是真正懂得太極拳。
李亦番在《四字秘訣》中寫道:“從人不從已,由己仍是從人。由已則滯,從人則活。能從人,手上便有分寸。”此話解析了王宗嶽的“捨己從人,引進落空'之句。
太極拳修煉者退去身上本力並不難求。首先要靜下心來,學習太極拳的拳理拳法,循拳之規律,規範自己的動作,把握拳之特性,按規矩操作,久之定可成功。
我們尊重原創,文章與圖片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與圖片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絡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絡我們,立即刪除處理。感恩原作者的辛勤創作與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