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尋跡紅色平山⑪丨我黨我軍第一個畫報刊物《晉察冀畫報》在碾盤溝創刊

來源:長城網

長城網記者 袁立朋 劉延麗 通訊員 齊彥文 李君放

1942年7月7日,《晉察冀畫報》創刊號在平山縣的一個小山村——碾盤溝誕生。《晉察冀畫報》(即《解放軍畫報》前身)是敵後抗日根據地岀版發行的第一本畫報,也是我黨我軍創辦的第一個畫報刊物,曾受到毛澤東主席和延安《解放日報》的高度評價。在當時,它如清脆震天的衝鋒號角,以獨特生動的藝術形式極大地鼓舞著抗日軍民抗戰必勝的信心,為民族獨立和解放事業作出了歷史性貢獻。

尋跡紅色平山⑪丨我黨我軍第一個畫報刊物《晉察冀畫報》在碾盤溝創刊


《晉察冀畫報》創刊號的封面和封底。李君放 供圖

碾盤溝村坐落於平山縣城西北部40公里的十里寨山腳下,由主村外和西嶺、板凳臺、南岸、大莊、龍王廟、蛤蟆石、梁西、南柏山和北柏山九個自然莊組成。

1941年5月,晉察冀畫報社在平山縣支角溝村成立後,又於初秋時節轉移到了碾盤溝村。為支援晉察冀畫報社的工作,村裡成立了遊擊組、託運隊、婦救會,每天在各個路口站崗放哨,寒暑未斷。

尋跡紅色平山⑪丨我黨我軍第一個畫報刊物《晉察冀畫報》在碾盤溝創刊


聶榮臻為《晉察冀畫報》題寫的創刊詞。資料圖片

在碾盤溝村民的支援掩護下,儘管日軍對根據地展開了有史以來最殘酷的“掃蕩”,晉察冀根據地處於最艱難的時期,但透過畫報社人員夜以繼日地工作,《晉察冀畫報》終於在1942年7月創刊。首期畫報全面反映了晉察冀邊區抗戰5年來的戰鬥和建設成就。刊登的照片包括八路軍初創晉察冀抗日根據地時的各種戰況,如收復淶源、蔚縣、喜峰口、平型關、紫荊關、妙峰山、西齋堂等城鎮要隘;有著名的黃土嶺戰鬥、大龍華戰鬥、百團大戰、陳莊戰鬥等重大戰鬥和戰役;有邊區子弟兵戰鬥生活、狼牙山五壯士、群眾支前、青年參軍、軍民魚水關係;有邊區生產運動和民主政權建設;有對日寇暴行的控訴、八路軍優待俘虜及敵偽投誠、日人反戰同盟支部活動;有邊區新民主主義藝術、教育、出版事業的發展;還有外賓來訪,對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諾爾曼·白求恩在邊區生活的懷念以及聶榮臻和被營救的日本小姑娘美穗子的珍貴鏡頭。全本畫報共發表新聞攝影照片150餘幅,分別由沙飛、羅光達、吳印鹹、石少華、呂正操、李鴻年、楊國治、趙烈等人拍攝。

尋跡紅色平山⑪丨我黨我軍第一個畫報刊物《晉察冀畫報》在碾盤溝創刊


《晉察冀畫報》對狼牙山五壯士壯烈事蹟的報道。資料圖片

在慶祝大會上,聶司令員對畫報社全體人員予以表揚和獎勵,併為畫報親筆題詞:“五年的抗戰,晉察冀的人民究竟做了些什麼?一切活生生的事實都顯露在這個小小的畫刊裡。它告訴了全國同胞,他們在敵後是如何堅決英勇保衛著自己的祖國;同時也告訴了全世界的正義人士,他們在東方如何艱難困苦地抵抗著日本強盜!”畫報出版後傳到各根據地和敵佔區,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希望和鼓舞,也讓日軍非常震驚。日軍一面加緊封鎖印刷製版物資,一面“掃蕩”根據地,並把畫報社作為重要的襲擊目標之一。雖然日軍的“掃蕩”、襲擊經常發生,但晉察冀畫報社卻在戰鬥中不斷壯大,所印製的畫報愈發精美,讓看到的人愛不釋手,視若珍寶。它不但向世界證明了八路軍在敵後進行著英勇的抗戰,也給後人留下了無比珍貴的歷史影像。當時各根據地把“陝甘寧的廣播,晉察冀的銅板”視為我黨在宣傳工作上的兩大創造和法寶。

尋跡紅色平山⑪丨我黨我軍第一個畫報刊物《晉察冀畫報》在碾盤溝創刊


1944年7月,八路軍採用圍而不打的戰術圍困冀中小漳據點。圖下暗部是120膠捲襯紙上膠布的痕跡。當時膠捲奇缺,攝影師會想盡辦法節約。此痕跡是膠捲上第一張向前擠得過多所致。資料圖片

尋跡紅色平山⑪丨我黨我軍第一個畫報刊物《晉察冀畫報》在碾盤溝創刊


美軍觀察組參觀晉察冀畫報。李君放 供圖

1943年2月日軍掃蕩畫報社駐地碾盤溝村,本次掃蕩中,碾盤溝村上百間房屋被燒燬,7名村民被殺害。時任碾盤溝村主任蓋順心,在掩護晉察冀畫報社撤離時被日寇槍殺。《平山縣革命烈士英名錄》記載:遊擊組成員蓋紅紅、蓋二紅兄弟二人被日本鬼子抓住後寧死不屈,始終不說出晉察冀畫報社的轉移去向,被活活燒死,壯烈犧牲。一個雙目失明、七十多歲的老太太,也被從家中拖到一塊巨石上,堆上秫秸燒死。

尋跡紅色平山⑪丨我黨我軍第一個畫報刊物《晉察冀畫報》在碾盤溝創刊


《晉察冀報道》的排字刻字工作場景。李君放 供圖

隨著抗戰形勢的發展,日軍加緊了對抗日根據地的掃蕩和圍剿。1943年2月,《晉察冀畫報》被迫輾轉遷移至平山縣曹家莊、阜平縣上莊、柏崖村、洞子溝等地繼續出版。

尋跡紅色平山⑪丨我黨我軍第一個畫報刊物《晉察冀畫報》在碾盤溝創刊


《晉察冀畫報》刊載的八路軍優待日軍、偽軍俘虜的報道。資料圖片

為傳承《晉察冀畫報》在碾盤溝村這一段紅色的革命歷史,碾盤溝村在修復晉察冀畫報社舊址群的基礎上,還陸續完成了晉察冀畫報社陳列館、石刻園、大型歷史浮雕、畫報社舊址文化廣場、停車場等工程,紅色旅遊初具規模。著名攝影師、晉察冀畫報社陳列館策劃人李君放表示,《晉察冀畫報》在碾盤溝創刊,其體現出來的精神是寶貴的財富,後代將會永遠記住這段光輝的歷史。

尋跡紅色平山⑪丨我黨我軍第一個畫報刊物《晉察冀畫報》在碾盤溝創刊


位於平山縣碾盤溝村的晉察冀畫報社陳列館。齊彥文 攝

本文來自【長城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

分類: 歷史
時間: 2021-08-05

相關文章

尋跡紅色平山⑦丨戰火中不倒的旗幟:《晉察冀日報》報社在平山滾龍溝的歲月

尋跡紅色平山⑦丨戰火中不倒的旗幟:《晉察冀日報》報社在平山滾龍溝的歲月
來源:長城網 長城網記者 袁立朋 劉延麗 通訊員 齊彥文 在平山縣南滾龍溝村,當地群眾至今都在傳頌著當年<晉察冀日報>報社人員在滾龍溝一帶創造的"八匹騾子辦報紙"&qu ...

尋跡紅色平山⑩丨抗敵劇社在李家岸村吹響戰鬥的號角

尋跡紅色平山⑩丨抗敵劇社在李家岸村吹響戰鬥的號角
來源:長城網 長城網記者 袁立朋 劉延麗 通訊員 齊彥文 李家岸村位於平山縣蛟潭莊鎮東南部的卸甲河東岸,距縣城86公里.1938年10月9日至1939年3月,晉察冀軍區政治部和歷史上著名的抗敵劇社就駐 ...

踏尋北京紅色印記 | 平北抗日根據地的第一個戰鬥堡壘

踏尋北京紅色印記 | 平北抗日根據地的第一個戰鬥堡壘
延慶城區東南50公里外的軍都山中,一條几十里長的深谷間排列著頗像北斗七星的後七村.全民族抗日戰爭期間,八路軍曾三進平北,來到後七村.在其中的小村莊沙塘溝,6名普通農民成長為共產黨員,組成了平北第一個農 ...

踏尋北京紅色印記 | 沙峪戰鬥:軍民聯手伏擊日寇創戰績

踏尋北京紅色印記 | 沙峪戰鬥:軍民聯手伏擊日寇創戰績
懷柔城以西約17公里的渤海鎮沙峪村,潔白的沙峪抗日紀念碑掩映在半山腰的青山翠柏之中,顯得莊嚴神聖.紀念碑前擺放著人們祭掃敬獻的花圈. 碑前的石階被設定為38級,碑座邊長為6.11米,因為那場戰鬥發生在 ...

“傳承紅色基因”——金河鎮第一中心校紀念九一八愛國主義教育活動

“傳承紅色基因”——金河鎮第一中心校紀念九一八愛國主義教育活動
為了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增強少先隊員們的民族責任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9月17日,金河鎮第一中心校開展了"傳承紅色基因"紀念九一八愛國主義教育活動. 清晨,全體隊員精神飽滿的來到操場 ...

踏尋北京紅色印記 | 焦莊戶築就保家衛國“地下長城”

踏尋北京紅色印記 | 焦莊戶築就保家衛國“地下長城”
焦莊戶地道戰遺址紀念館位於北京順義焦莊戶村.抗日戰爭時期,這片土地上的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利用地道與日本侵略者展開英勇鬥爭,用不屈的精神和超人的智慧,築就了堅固的"人民第一堡壘&quo ...

踏尋北京紅色印記 | 妙峰山下有處平西秘密交通線

踏尋北京紅色印記 | 妙峰山下有處平西秘密交通線
時值盛夏,滿目青翠的京西妙峰山迎來許多避暑市民.沿著山腳下的村路前行,踏過一座小小石橋,不知不覺就會被一個古樸的農家小院所吸引--門楣上懸掛的那塊"平西情報聯絡站"牌匾,顯得滄桑而 ...

尋訪江蘇紅色地名丨新四軍第三師師部舊址:傳承鐵血基因的抗日雄獅

尋訪江蘇紅色地名丨新四軍第三師師部舊址:傳承鐵血基因的抗日雄獅
來源:交匯點新聞客戶端 交匯點訊 位於鹽城市阜寧縣益林鎮西南村的新四軍第三師師部舊址,是一處具有仿古建築風格的小院,由新四軍第三師紀念館和幾間民房組成.從正門入內,東側坐落著兩層樓高的新四軍第三師紀念 ...

尋訪江蘇紅色地名丨瞿秋白紀念館:從這出發,“為大家闢一條光明的路”
來源:交匯點新聞客戶端 瞿秋白紀念館供圖 "獨伊:你要聽先生的話,要聽媽媽的話,要和同學要好,我歡喜你."這封1929年瞿秋白寫給女兒瞿獨伊的信,讓不少人深受觸動.這位壯烈的革命者 ...

踏尋北京紅色印記 | 平南軍民:戰爭錘鍊智慧高

踏尋北京紅色印記 | 平南軍民:戰爭錘鍊智慧高
金秋時節,走在京郊大興的鄉村路上,一人多高的玉米莊稼密匝匝地一眼望不到邊,預示著豐收的好年景.今天的人們或許不知道,這裡在解放戰爭時期曾是對敵鬥爭殘酷.激烈的地方,是解放北平的前沿陣地.面對國民黨的瘋 ...

影片|“藝見?上博”尋跡文明|明紫檀插肩榫大畫案

影片|“藝見?上博”尋跡文明|明紫檀插肩榫大畫案
這是一件明代紫檀插肩榫大畫案.用材重碩,沉穩敦實.線腳優美簡練,足端稍作雕飾,牙腿邊緣,燈草線簡約靈動,一派渾然天成. "明式傢俱技術的核心就是榫卯."上海博物館工藝研究部研究館員 ...

“藝見 上博”尋跡文明|清康熙豇豆紅釉印盒

“藝見 上博”尋跡文明|清康熙豇豆紅釉印盒
這是陶瓷圈一對"孿生姊妹"的故事. 康熙年間,景德鎮的工匠重新燒製出了一種明代晚期失傳的銅紅釉.那是一種極美的淺紅色,嬌豔似孩童臉頰.又如三月桃花,稱為"娃娃臉" ...

“藝見 上博”尋跡文明|明紫檀插肩榫大畫案

“藝見 上博”尋跡文明|明紫檀插肩榫大畫案
這是一件明代紫檀插肩榫大畫案.用材重碩,沉穩敦實.線腳優美簡練,足端稍作雕飾,牙腿邊緣,燈草線簡約靈動,一派渾然天成. "明式傢俱技術的核心就是榫卯."上海博物館工藝研究部研究館員 ...

洞天尋隱·茅山紀丨茅山華陽洞天北門第三十二小洞天良常山考

洞天尋隱·茅山紀丨茅山華陽洞天北門第三十二小洞天良常山考
[日]土屋昌明著,胡佳菁譯 編者按:2012年3月18日 -26日,以日本專修大學土屋昌明教授為首的洞天福地考察組走訪了位於江蘇省蘇州市的太湖林屋洞天.穹窿山福地.句容及金壇境內的茅山華陽洞天等勝蹟. ...

尋訪江蘇紅色地名丨新四軍四縣抗敵總會紀念館:一間酒行統一四縣力量,見證蘇南抗戰烽火歲月
來源:交匯點新聞客戶端 交匯點訊 在鎮江市丹徒區寶堰鎮,一座兩層高的園林式院落靜靜地矗立在通濟河畔.高高的院牆,寬闊的大門,排列有序的八角型小窗,青磚黛瓦,極具美感,而院牆上張愛萍將軍親筆題寫的&qu ...

尋訪江蘇紅色地名丨沙家浜:“蘆蕩火種”一直“火”到今
來源:交匯點新聞客戶端 進入暑假,常熟沙家浜風景區比平時更加熱鬧.新近開放的沙家浜革命歷史紀念館,迎來了更多"打卡"的學生,蘇州大學軌道交通學院的大一學生劉博翱就是其中一位.站在紀 ...

踏尋北京紅色印記 | 衛國膽略屢屢擊破侵略伎倆
京郊平谷熊兒寨位於燕山南麓古長城腳下.抗日戰爭期間,冀東軍分割槽13團的指戰員在這裡與日偽軍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戰鬥.這場堪稱當時冀東西部地區規模最大.殲敵最多的戰鬥,令長期盤踞在長城線上製造千里&quo ...

尋訪紅色地名丨蘆蒲烈士紀念園:忠魂埋骨地 浩氣永長存

尋訪紅色地名丨蘆蒲烈士紀念園:忠魂埋骨地 浩氣永長存
來源:交匯點新聞客戶端 交匯點訊 鹽城市阜寧縣蘆蒲烈士紀念園內,靜靜矗立著一座高達16.6米的紀念塔,塔頂站立著一名手舉鋼槍.面朝東方的新四軍戰士雕塑.78年前,為紀念在抗日鬥爭中犧牲的鹽阜區新四軍戰 ...

“藝見·上博”尋跡文明|定窯白釉印花雲龍紋盤

“藝見·上博”尋跡文明|定窯白釉印花雲龍紋盤
祥雲瑞氣環繞,游龍蟠曲舞動,它騰於雲霧之中,龍鱗宛然,神韻飄逸.這是一件定窯覆燒,印花工藝的代表作,工藝精絕,同類印花龍紋盤存世量稀少,是定窯中最精美的瓷器之一,稱得上是陶瓷史上的名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