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越南人民軍對外公開了從印度進口的BFSR-SR戰場監視雷達的訓練使用畫面。這款雷達是近些年越軍少有的從印度進口的武器裝備,同時它也是印度少有的對外出口比較廣泛的一款裝備。這款雷達的用途比較特殊,它不是用來探測飛行器或者反炮兵的,而是主要用於探測人員和車輛的,用於反滲透和偵察兵戰場偵察任務。
圖:越軍展示的BFSR-SR戰場監視雷達
圖:BFSR-SR戰場監視雷達
BFSR-SR戰場監視雷達是由印度巴拉特電子有限公司研製,它是一種行動式的戰場監視雷達,全重在30公斤左右,主要是由雷達天線、可驅動天線轉動的三腳架、顯控終端機和24V電池組成。由於茂密的植物對電磁波有衰減作用,因此戰場監視雷達在工作波段的選擇方面,除了需要考慮探測距離、探測精度外,還需要考慮對樹林和樹叢的穿透能力,一般是選擇毫米波或者釐米波波段。而BFSR-SR則是選擇的J波段,屬於釐米波波段,頻率在10GHZ到20GHZ之間,根據巴拉特公司的資料顯示,它具體是有21個工作頻道可選擇。天線設計上,這款雷達採用了微帶貼片陣列天線,具備多目標跟蹤能力,最大能同時跟蹤50個目標。
圖:印軍裝備的BFSR-SR雷達
在具體的探測能力方面,根據巴拉特公司的手冊顯示,BFSR-SR雷達對站立行走的單兵最大探測距離是2公里,匍匐行動的單兵最大探測距離是500米,叢集行動士兵的最大探測距離是5公里,行駛的吉普車一類的輕型車輛的最大探測距離是8公里,而對行駛的坦克和大尺寸的卡車一類的目標最大探測距離是10公里。為什麼手冊中的這些目標都要是運動的,因為戰場監視雷達基本都是採用的多普勒效應來從複雜的背景中提取目標,相對於飛機和炮彈,地面目標的運動速度較慢,而且環境中的樹葉和樹枝在風吹的情況下也會動,也會產生多普勒效應干擾目標提取,所以戰場監視雷達是比較考驗後端訊號處理和雜波消除的。
顯控終端方面,BFSR-SR雷達使用了10.4寸的LCD顯示器,內建了電子地圖和GPS,這個也是目前各種戰場監視雷達的通用設計。GPS可以幫助操作者快速確認雷達架設位置,從而更方便更直觀的在電子地圖上顯示探測到的目標位置。BFSR-SR雷達對目標的測距誤差最大是50米,測向精度誤差是小於4度,操作手可以根據測距和測向的資訊,結合電子地圖來引導炮兵進行打擊。另外,終端機還可以連線耳機來輸出告警音訊,提醒操作者發現了目標,或者有目標靠近。雷達天線陣面頂部也可以加裝一部熱像儀,將畫面輸出到終端機上,雷達發現目標後,操作手可以直接切換熱像畫面,進行識別確認,看到底是什麼東西,同時也是排除虛警。
圖:印軍偵察分隊車載架設方式
圖:印軍裝甲偵察分隊的偵察車上也裝了這款雷達
在具體的使用上,戰場偵察雷達可以配備偵察分隊,進行抵近偵察或者敵後偵察,架設在敵軍的要點或者重要道路附近,觀察和統計敵軍車輛和人員的活動情況,也可以直接引導炮火進行打擊。由於探測距離較遠,所以偵察人員可以比較安全。防守時也可以配備前沿分隊進行陣地警戒或者要道警戒,防止對方滲透或者偷襲。越南採購的BFSR-SR不多,所以主要是配備偵察分隊使用。印軍自己則是買了1400多部,大量配備一線部隊和克什米爾等特殊地區的部隊。除了他們之外,印尼、蘇丹和莫三比克等國也有采購使用,巴拉特也在中東和中亞推銷這款雷達。
圖:長虹廠70年代推出的376步兵偵察雷達
戰場偵察雷達其實並不是什麼稀奇的玩意兒,越戰時候就已經成熟投入戰場,我國對這種雷達的研製也是非常的早。最早在70年代中期長虹廠就已經拿出了375和376等戰場監視雷達並投入使用,這幾十年國內各廠家也更新了好幾代了,包括兩座標的、三座標的、有源相控陣的、環形陣的等已經很多了,參觀國內雷達展和防務展的朋友肯定是見過不少。除了單純的探測人員車輛的,還有與反炮兵結合起來既可以探測人員和車輛,又可以探測炮彈和飛機的,比如外貿LD-1,另外還有12公斤的超輕型的外貿LD-3-3等,國內廠家的型號可以說是多如牛毛。
圖:蘇聯研製的BRM-1K裝甲偵察車,除了炮塔後部的1RL133-1戰場偵察雷達外,車上還有ERRS-1無線電測頻測向儀,就是為了對付戰場偵察雷達的。
當然對付這類雷達也是有辦法的,戰場監視雷達在發出電磁波探測的過程中也是在暴露自己,各大國陸軍都是非常注重電子對抗的,一線部隊的電抗分隊都配有電子偵察車,可以對電臺和戰場監視雷達進行測頻和測向,最簡單的交叉測向就可以定位雷達位置,然後就是炮兵收割戰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