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講到碳市場是強制參與的,而且是分行業分批參與。但市場上還有很多低碳企業,比如做新能源汽車的、光伏發電的等等。這些企業怎麼參與碳交易市場?
其實除了強制的碳交易市場,還有一個針對低碳或者脫碳企業打造的自願減排市場。
這個市場最開始是發達國家設想出來的。當時發展中國家要承擔自願減排的義務,但減排需要技術,發展中國家很缺這方面技術。所以發達國家就跟發展中國家合作,幫助它們建立一些減排專案,比如風能發電、光伏發電等。這樣產生的減排資產,然後再賣給發達國家。
後臺這個設想就成為了自願碳市場的雛形,叫做清潔發展機制,英文縮寫CDM。只不過後來慢慢從幫助大企業減排,到變成綠色資源企業發展融資這麼一個轉變。
具體怎麼進行交易呢?
首先,和強制市場不同,自願減排市場交易的商品,是經過國家核查,先確定貢獻的減排量。常見的減排專案有風能、光能、植樹造林、發展迴圈經濟等。這些專案幫助社會減少了多少碳排放,國家都有相應的標準。經過了認證後,這個減排量就可以變成自願碳市場上交易的商品。
目前我國對於每個減排專案都有一個對應的核證方法。大約有200種,集中在可再生能源發電、甲烷回收、碳匯造林、生物廢棄物發電,以及垃圾填埋氣等專案。
在自願碳市場的買家有三類。第一類就是被要求強制參與碳交易的控排企業。當然,為了保證控排企業自己降低碳排放量,國家規定了只能購買一定比例核證減排量,大部分還是得靠自身減排。
第二類買家就是非強制參與碳交易的控排企業。雖然他們本身不產生大量的碳排放。但是在企業的經營生產中,也會耗電、用紙。這些間接活動也會產生碳排放。我們把這種企業日常生產產生的碳排放叫做碳足跡。如果後續國家規定每個企業要達成碳中和,那企業就需要購買一些核證減排量用於抵消自己產生的碳足跡。
第三類買家就是個人投資者。有些企業或個人購買了核證減排量,但不登出,而是用來投資。這也是可以的。未來,隨著碳市場的成熟,碳市場的投資會成為很多投資者的一個新選擇。
目前我國有1萬多人參與了試點的碳市場。
個人參與碳市場有三種方式:
1、直接在碳市場試點開戶參與交易。但這種方式對個人設有門檻,要求自然人有10萬至100萬的金融資產,還要證明自己有豐富的投資經驗和風險識別能力。
2、透過銀行等金融機構。目前國內投資機構有1000多家參與了碳交易。交易市場裡超過一半的交易是投資機構和個人貢獻的。我自己建議個人不懂就不要參與這類交易。
3、形成一個低碳的生活方式。
如果未來,每個人都有一個碳賬戶,那麼每個人都有一定的碳排放限額。如果你現在形成了一個低碳的生活方式,那麼在碳賬戶啟動以後,你就會積累大量的碳積分,你就會有收益。
至於哪些行為能獲得碳積分?到時候肯定也會有一個標準。像現在支付寶做的螞蟻森林,你線上繳費、運動、坐公交、騎共享單車都可以獲得綠色能量。未來可能就可以獲得碳積分。
養成綠色出行很有必要,我自己也是這樣做的。可能你覺得一個人能省多少,但如果每個人都省一點,乘以14億都不是一個小數目了。我國制定的2030年達到碳達峰、2060年完成碳中和是一項非常艱鉅的任務。是需要我們所有人一起付出才能實現的。
資料參考:
得到《碳交易10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