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皖南事變
1941年1月,新四軍軍部及2個縱隊在皖南地區被國民黨軍8個師圍攻,戰鬥持續了十天,終因眾寡懸殊,彈盡糧絕,除二千餘人強力突圍外,其餘九千餘人全部陣亡或被俘虜。此戰是國民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隨即,中共中央便提出了在政治上取攻勢、軍事上取守勢的戰略方針,成功擊退了國民黨頑固派。中共中央軍委還發布重建新四軍軍部,整編全軍,繼續堅持抗戰。
2、血戰湘江
1934年11月,中央紅軍(解放軍前身)實行長征轉移戰略,與國民黨軍在湘江邊展開了激戰,戰鬥時間持續六天,紅軍衝過湘江脫險,但此戰損兵三萬餘人,全軍從長征開始的8.6萬人減至3萬左右,損失極其慘重,幾遭全軍覆滅之險。湘江戰役是中央紅軍長征後損失最大的一次作戰行動,雖以失敗告終,但卻撕開了敵重兵設防的封鎖線,粉碎了蔣介石圍殲紅軍於湘江以東的企圖。
3、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
1951年5月,中國人民志願軍與朝鮮人民軍在三八線附近地區,與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進行了一場大規模戰鬥,在數十天的艱苦作戰中,志願軍被分割包圍,後主力部隊雖然脫險,但三兵團六十軍第一八零師損失大半,幾乎覆滅,其中志願軍損失七萬五千。此戰的落敗,對志願軍有了重重的打擊,暴露出了我軍後勤供應無法適應大規模作戰的要求,使中國志願軍進一步取得了對美軍作戰的經驗。
4、金門戰役
1949年10月,在新中國成立的第二十四天,10月24日,第三野戰軍十兵團二十八軍對金門發起了進攻,但因為過於倉促,渡船被毀,後援不濟,苦戰三天後,全部主攻部隊共9086人,除數人渡海逃回外,全部犧牲或被俘。此戰是解放軍戰史上成建制覆滅的慘烈戰役之一。金門戰役的失利,讓解放軍充分吸取到了教訓,在半年之後,解放軍強勢擊退國民黨,渡海攻佔了海南島。
5、西路軍之戰
1936年末,紅軍(解放軍前身)四方面軍為執行寧夏戰役計劃渡過黃河西征,接通新疆,組成西路軍。在幾個月的轉戰中,遭青海軍閥馬家軍圍攻,最後全軍覆滅,萬分悲壯。西路軍和馬家軍的這次浴血較量,是我軍戰史上一次絕無僅有的惡戰,是中國革命史上驚天地、泣鬼神的篇章。西路軍的艱苦征戰,為日後推動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以及牽制敵軍,配合河紅軍作戰,都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與深遠的影響。